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集聚、均衡与中国城镇化发展

集聚、均衡与中国城镇化发展

  • 字数: 25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华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797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城镇化发展的理论问题,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兼顾集聚经济发展“效率”和城乡平衡发展“公平”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即一方面以东部沿海的大城市及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大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表现为大都市圈特征的城市化,另一方面在都市圈以外的相对边缘和落后地区依托具城发展中小城市,推进有重点的农村城镇化,走发展以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化与有重点的农村城镇化协调共进的“二元城镇化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中国城镇化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本书结构特点
第二章空间集聚视角下城镇形成与发展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经济学中“从空间集聚视角认识城镇发展”的思想起源
第二节新古典“无空间维度”的框架下“集聚、城镇”问题研究的局限
第三节杜能及其追随者的理论贡献与“产业及城镇区位”研究的推进
第四节新经济地理学派的理论创新与“集聚与城镇发展”研究的新契机
小结集聚、城镇形成发展的思想脉络与本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基于空间集聚视角的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两阶段模型
第一节若干理论铺垫:“冰山”运输成本及基于空间视角的D-S模型
第二节内生多样化偏好、集聚外部经济与城镇形成发展的两阶段模型
第三节两阶段城镇形成发展模型的延伸:模型拓展及其运行的条件分析
小结基于空间集聚的城镇形成发展的一般机制
第四章两阶段城镇形成发展模型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实践
第一节两阶段城镇形成发展模型与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的耦合
第二节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向两阶段回归进程中的障碍分析
第三节两阶段模型的深入:多样化、专业化与中国城镇化的实际
小结引导中国的城镇化真正回归两阶段的发展轨道
第五章两阶段城镇形成发展模型中的福利问题与中国的城乡差距
第一节福利效应视角下的两阶段城镇形成发展模型
第二节空间失衡的发展及其未来:城乡空间联系及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城乡空间差距问题
小结在引导城镇化向两阶段回归的过程中兼顾城乡协调发展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二元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一节基于两阶段城镇形成发展模型的城镇化发展:集聚与失衡
第二节二元城镇化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集聚与平衡的双赢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