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斋与旷野

书斋与旷野

  • 字数: 1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沈苇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115437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人散文",是区别于其他散文作者所著散文的一个专有概念,因诗人独特的观照方式和特有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世界上许多有名诗人,在散文创作中亦享有盛誉,展示了"诗人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本套丛书作者皆为中国当代有名诗人,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们的散文作品亦代表了中国"诗人散文"的优选水平,展示了中国"诗人散文"的艺术风采。
作者简介
沈苇,浙江湖州人,大学毕业后进疆,现居乌鲁木齐。著有诗集《沈苇诗选》《沈苇的诗》(维汉双语版)《我的尘土我的坦途》《在瞬间逗留》等8部,散文集《新疆词典》《植物传奇》《西域记》等5部,评论集《正午的诗神》《柔巴依一一塔楼上的晨光》2部。诗歌和散文被译成英、法、俄、西、日、韩等十多种文字。多次参加国际诗歌节。获鲁迅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金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李白诗歌奖提名奖等。
目录
上辑 维度
尴尬地域性
西东碎语
边地沉思录(选四)
远去的自然
高速路上拍一拍惊堂木
——在“2011·天津国际写作营”上的发言
关于阅读
此时此刻,或一滴水的西西弗斯
——为纪念进疆二十周年而作
我认识许多死去的城
——在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诗歌的城市”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旷野诗经
阿拜,草原上的北极星
秦尼巴克的女主人
旗:风暴中自由的欢欣
……
摘要
     尴尬的地域性 弗罗斯特说“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这就是说,地域性对人个性的形成和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它几乎是一种源头般的力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被打上了地域的印记——出生地和父母都是无可选择的。有的人一辈子都像带着地方口音一样带着“地方习气”的印记,而又有的人,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抹去这一耻辱的“该隐的印记”。 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一个新疆的少数民族和一个云南的摩梭人,他们的个性往往有所不同。这是地域性的造就——每个人都是“地域的孩子”。同样是南方人,四川人的性格与江浙人就有区别,与江浙人的温和克制相比,他们身上多了一味辣椒,有时就变成了一只沸腾的火锅。鲁迅和丰子恺都是浙北人,但鲁迅勇猛尖锐,丰子恺温暖慈悲。这是同一地域性中的差异性。然而,当这种“勇猛尖锐”和“温暖慈悲”转化为独特的文学风格时,他们(它们)就超越了地域性。 通常,我们认为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的确,不同的地域包含了不同的地理、习俗、人文、历史等,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与魅力。空间意义上的地域性是一个容器,盛满克利福德·吉尔兹所说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也正是他一再强调的“在解释之上的理解”和“深度描写”的对象。作为文化资源的地域性,只有一小部分是直观的、显现的,而大部分则是隐秘的、缄默的。就像自然的奥秘总是隐藏在风景背后一样。这种时候,诗人和考古队员的工作就变得同样重要了,前者借助想象力直取事物的核心,后者则以科学的方法获取实证的第一手资料。在这样的深度挖掘中,诗人和考古队员形成了新的联盟、新的亲缘关系。这是根与翅的依存关系。 空间是地域性的一种慷慨的显现方式(如同风景对大自然的泄密),是“物”的影像手段,“物”的乌托邦,因而也可能是地域性的虚晃一枪。但空间,无疑是我们进入地域性的第一道门槛,“物”的显现成为一个从混沌到清晰、从黑暗到敞亮的过程。一个人走在空寂无人的旷野上,他已走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看到了地平线上熹微的晨光,看到了几棵树、黄泥小屋、咩咩叫的羊群,还有刚刚起床的挤牛奶的妇女……这种黎明的显现是“物”的开放,是异乡的故乡,是拯救与慰藉。 在黎明,世界醒来——世界恰恰是我们苏醒的身体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身体就有了空间感,有了空间里的尘土和早露、温度和光亮。我们的身体也成了一个容器,与地域性的容器相比,它是渺小的,但毕竟可以去容纳了。虽然小,有时却能够装下整个大千世界。 所以,面对地域性以及地域性对人的影响,人对空间的感知首先是一个前提。它有着某种决定性的意义。别尔嘉耶夫曾谈到空间对俄罗斯灵魂的统治,他说,一望无际的空间在俄罗斯命运中具有巨大的意义:一方面,俄罗斯灵魂被俄罗斯无边的冰雪压垮了,被淹没和溶解在这种一望无际里,使俄罗斯人的灵魂和创造难于定型;另一方面,俄罗斯无垠的空间也保护了俄罗斯人,给了他们母性般的安全感。他指出:“从进一步的观点来看,这些空间本身就是俄罗斯命运的内在的、精神的事实。这是俄罗斯灵魂的地理学。” 当一个人置身于地域色彩很强——譬如新疆——这样的地方时,这是他的有幸,也是他的尴尬。在铺天盖地的地域的赏赐中,人的个性被淹没了。他被抽空、缩小,变成了秋风中飘零的一片胡杨叶,变成了塔克拉玛干“恒河沙数”中的一粒,他的挣扎比不上一棵红柳在沙海中的沉浮,他的低吟比不上天山雪豹的一声长叹。地域性曾经是“启示录式的风景”,对他有抚育、教导之恩,但此时,地域性更像一个“迷人的陷阱”。 诗人徘徊在这个巨大的陷阱边,他无疑遇到了困惑和危险。由于对地域性的过分仰仗,他变成了地域主义的“寄生虫”,一个自大又自卑的“寄生虫”。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地域的“优势”就是他个人的“优势”。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