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钱学森说 一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

钱学森说 一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作者: 钱学森,段明亮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720052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精)》反映了我国有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科技发展、共产主义的信念和热爱,展现了老一辈共产主义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对当下的青年人颇具教育意义。2021年正值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此书出版很有意义。
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回归祖国
第二部分 关于理想信念
第三部分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部分 关于人的认识
第五部分 关于实事求是
第六部分 关于科学研究及其方法论
第七部分 关于学术民主和集体思维的创造力
第八部分 关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战略
第九部分 关于教育和人才培养
第十部分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及其『优选奖赏』『优选光荣』
摘要
     1935年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求学、工作和生活整整20年。虽于1950年被美国以莫须有罪名强制滞留而无法归国长达五年之久,但其间钱学森“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其实钱学森早在1935年赴美留学前就已经确立“科学救国”的宏伟抱负,因而留美之际可谓随时等待“他日归来”的时机。正因如此,当1939年钱学森留校执教于加州理工学院后,有人问他:“存了保险金没有,”钱学森说:“一块美元也不存。”虽然听者无不“感到奇怪”,但钱学森确实“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即如其所言:“我是中国人,我到美国来是学习科学技术的。我的祖国需要我。因此,我总有一天要回到中国去的。” 鲜为人知的是,1949年夏钱学森由麻省理工学院前往加州理工学院任职时,就在加州理工学院所在地帕萨迪纳奥克诺尔社区的银行办理了一份银行活期存折,其目的就是方便随时取款,“说走就走”,回到祖国。因此,当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时,“认为机会到了,应该回到祖国去”。同样,这也是为何当1949年5月14日香港大学教授曹日昌致函钱学森,转达“北方工业主管人”希望他回国并“在东北或华北领导航空工业的建立”时,他便立即做出回国决定。 不经对比便没有差距。作为“在旧中国待过的人”,钱学森深刻地认识到新中国的制度优势所在。因为新中国的制度优势,使那些曾经的“洋大人门下的清客”——科学家们有了施展“科学救国”抱负的舞台,为他们不断地攀登一座又一座科学高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所以,新中国历史上才谱写出以“两弹一星”工程为代表的辉煌科技篇章,而其中就包括像钱学森这样的归国科学家做出的重要贡献。 可以说,钱学森的“出国留学”和“归国建设”是其践行科学救国初心的辩证统一。因此当他在回答“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时,不无激动地说:“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正因如此,“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可谓钱学森毕生以求的中国梦。 总而言之,钱学森的例子深刻地说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内在含义。 在美国,一个人一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他们听了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到1950年我得知新中国成立,认为机会到了,应该回到祖国去。 P2-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