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世纪见证人

世纪见证人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 作者: (法)安娜-玛丽·魏德伦-凡蒂尼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99085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知名翻译家塞莱斯科维奇教授的传记,她曾为法国总统戴高乐和欧洲之父莫内担任翻译,先后从事30多个领域的会议口译。她曾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校长,也是巴黎释意理论创始人。她是欧盟口译教学指南《口译训练指南》(中文版书名)的作者之一。她见证了20世纪的国际风云变幻和口译职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本书对了解20世纪的历史、重要历史事件及职业译员的个人成长有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刘和平,1996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翻译学校,获翻译学博士学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翻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翻译》《Forum》《译界》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口笔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理论和中法跨文化研究。主要代表著作和论文:《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口译理论与教学》《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教学》等数十篇。主要译著:《法国释意派口笔译理论》《世纪儿》等。2001年被法国教育部授予教育棕榈骑士勋章,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目录
第一章巴黎—贝尔格莱德尼斯/001
第二章柏林,1931-1939/019
第三章贝尔格莱德,1935-1945/036
第四章巴黎,1945-1950/054
第五章美国/073
第六章达尼卡和朋友们/084
第七章重返欧洲/101
第八章六十年代/147
第九章生活继续……/190
第十章达尼卡与翻译教学/227
第十一章翻译学研究/251
第十二章最后十年/270
结语/287
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出版发表的著作/论文/288
译者后序/291
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教授赠书赠言/294
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已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目录/298
摘要
     第—章 巴黎—贝尔格莱德—尼斯 1921年12月6日 1921年12月初,巴黎格外寒冷。连续一个月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5日和6日夜里,气温甚至跌至零下6℃。清晨,巴黎报刊刊登消息,说有三个人因低温冻死在街头。天气预报预测,白天寒冷,有雾,伴有零星小雪。 由于寒流笼罩法国,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严格的能源限用措施:从这一天开始,巴黎市政府禁止商店在18点30分前打开店铺门口和楼宇的照明装置。法国上上下下忧心忡忡,生怕取暖用的煤炭和木柴无法及时供应。 法兰西刚刚走出战争的阴霾,后来描述的“疯狂年代”也仅是开端。“疯狂”这个形容词并不能反映战后法国人陷入的真实困境:面包价格创历史优选,飙升至90生丁,其他物价也一样猛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4月份的近期新统计报告显示,法国居民人口已超过3900万,包含最终回到法兰西怀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战争留下的伤口尚未愈合:德国提出延期偿还战争赔款。消息在报刊上发表之后,大众义愤填膺。法国后来的命运由两个极左人物主宰:一个是国家首脑亚历山大·米勒兰(Alexandre Millerand),另一个是几周后就要上任的欧洲议会主席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他前一天刚从华盛顿参加裁军谈判归来。12月6日上午,根据当天的会议安排,总理先是在部长会议上就此问题发表演讲,随后在参议院参加法国外交政策辩论。在国际上,二十年代初期,“爱尔兰事件”引发的关注已持续了一段时间。报刊6日宣布,英王陛下政府与新芬党(为独立而战的爱尔兰共和党)签订了《英爱条约》,爱尔兰自由共和国成立。几天后,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爱因斯坦,文学奖授予了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 1921年12月6日天还没亮,巴黎报刊新闻捷足先登。报刊头条刊登的都是德国纪尧姆二世皇帝将再婚的消息。在新闻报的戏剧专栏,读者看到的是特里斯坦·伯纳德(Tristan Bernard)先生将在马里尼剧院出演新剧。实际上,对于不缺钱的人来说,巴黎可供消遣的地方比比皆是:《费加罗报》刊登消息,玛德琳娜·雷诺(Madeleine Renaud)将在法兰西剧院出演莫里哀的《爱情的怨气》;莫里斯·谢瓦利埃(Maurice Chevalier)因在巴黎布菲剧院(Bouffes Parisiens)的演出而“大获成功”。《巴黎之光》则特别推荐读者重看由密斯丹格苔(Mistinguett)领衔主演的《巴黎卡西欧》。 偌大的巴黎城正在苏醒;马车驶入拉法耶特大街,朝北站疾驰而去。 蒙西洛·托多·塞莱斯科维奇(Momoilo Todor Seleskovie)住在离蒙托隆街区花园(Square Montholon)不远的阿方斯·布丹(Alphonse Baudin)街32号,他刚刚醒来。他的夫人朱丽叶·卡朗是法国人,他们和儿子住在这里。今天清晨,年轻的塞尔维亚大学教师急切期盼的并不是报刊上的这些消息。圣·文森特一德一保罗教堂(Saint-Vincent de Paul)的钟声刚刚敲过五下时,他年轻的夫人产下了第二个孩子。小孩子诞生于1921年12月6日黎明时分,家人便给她起名叫尼古拉·达尼卡。 1922年 新年刚过,法国经历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的下台和雷蒙·普恩加莱(Raymond Poincare)复任总理。战争部部长名叫安德烈·马奇诺(Andre Maginot),正是他在二十年代末提出修建东部防线,有名的“马奇诺防线”至今仍家喻户晓。 1921年法国被拖人了漫长的审判中,杀人狂亨利·兰杜(Henri Landru)最终因凶杀案成立,于2月25日在凡尔赛监狱被送上断头台。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1月离世,享年51岁。法国文学界举行了悼念活动。 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一年法国之外发生的事情:墨索里尼进军意大利罗马之后登台,土耳其的新主人上台,名叫穆斯塔法·基马尔(Mustapha Kemal),就是阿塔图尔克(Atatfirk)。 塞莱斯科维奇夫妇结婚后一直住在阿方斯·布丹街卡朗夫人家,就是朱丽叶的母亲家。尽管蒙西洛有德语专业的大学毕业文凭,而且于1919年在索邦大学还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们随后还是离开巴黎回到了南斯拉夫,因为蒙西洛是外国人,不能在法国教书。为了家庭,为了养活1920年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尤金·佐兰(Eugene Zoran),蒙西洛·塞莱斯科维奇别无选择,只能回老家。1920年起他就开始投简历,希望能到贝尔格莱德大学任教。他到教育部去请求通融,结果喜忧参半,他被任命为德语教师,但不是在贝尔格莱德大学,而是在贝尔格莱德的第三男子中学。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