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脱贫攻坚 井冈山故事 音视频版

中国脱贫攻坚 井冈山故事 音视频版

  • 字数: 14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9062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各类脱贫典型为案例对象,真实记录了井冈山脱贫攻坚之路,全面宣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井冈山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成就,深入评估县域脱贫攻坚的多重影响,为丰富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提供案例支撑。
目录
序言 井冈路通天下
01 久有凌云志——为什么是井冈山
第一节 初心之重
第二节 蓝缕之困
第三节 使命之切
02 只要肯登攀——靠什么走脱贫路
第一节 坚定信念立志脱贫
第二节 实事求是精准脱贫
第三节 艰苦奋斗坚决脱贫
第四节 依靠群众合力脱贫
03 今朝更好看——有什么井冈之变
第一节 梦圆脱贫
第二节 产业之变
第三节 乡村之变
第四节 精神之变
04 快马未下鞍——凭什么筑小康梦
第一节 产业之续
第二节 精神之续
第三节 保障之续
第四节 力量之续
05 正道是沧桑——井冈山,让世界看见
第一节 井冈答卷
第二节 井冈回响
第三节 世界目光
后记
摘要
     通往井冈山的路有三条: 一条叫过去,它的路碑写着“信仰”; 一条叫现在,它的路名写着“忠诚”; 一条叫未来,它的路标写着“希望”。 启程之地,仍然是那份不变的初心。 2016年2月2日,历史在这里又投下了一束无比深情的目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惦念和牵挂,带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再一次踏上了这片孕育了理想、锻造了信仰、改变了命运、铸就了传奇的红土地。 在这里,他表达了共产党人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 在这里,他寄予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殷切期望。 历史的契合点,总是那么意味深长。 1965年5月,同志重上井冈山。一天,他出去散步,走到宾馆后面的小山坡,随行工作人员劝阻他:“主席,前面没有路了。”语重心长地说:“我就不信没有路的山,有山就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多年前,正是、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前途该何去何从之时,上了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火,从此燎原。 从做革命的“山大王”,到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从“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从黄洋界保卫战到龙源口大捷;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蓄积了革命的洪流,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充分肯定了井冈山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井冈山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积累了我党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宝贵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优选尝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形成了全国根据地的“井冈山经验”,破解了中国革命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90多年后的今天,时代再次垂青井冈山,在这里吹响了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号角,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精准脱贫“井冈山之路”,成为全国脱贫奔小康的新起点。 井冈山革命斗争,用革命军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实践,诠释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理。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党无尽的力量源泉。 井冈山斗争时期,各级红色政权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确定了工农政权的性质,确立了由工农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农民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红军以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名义颁布《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拥有分配土地的权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那时,井冈山军民遭受的经济困境是空前的,尤为突出的是吃饭问题,依靠群众,自力更生,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克服困难。对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非常关心地指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1927年秋,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途中说,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一定要与当地群众搞好关系,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无论是“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思想,还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纪律要求,都将群众路线和民本理念贯穿其中,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尽管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红军将士仍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敌人和困难作斗争。提出红军建军的目的是挽救民众疾苦,为工农群众打仗。由于红军时时处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因而深得民心,根据地建立起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人民群众把红军看成是大救星,第一次深情地喊出了“红军万岁!”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脱贫攻坚,是一场新时期的人民战争。它的指挥者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它的主战场依然在农村,它的主要力量依然是人民群众,它的战略方针依然是走群众路线,它的战略目标依然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从90多年前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吸取经验,探求路径,找到解决贫困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和制胜法宝,敢为天下先,像当年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样,打造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第一块“试验田”和“样板区”,书写新的井冈故事、井冈传奇。P3-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