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恨中录

恨中录

  • 字数: 2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542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奥斯卡很好外语片候选作品《思悼》、韩国古装片历年票房第二位《双面君王》等多部韩国影视剧素材原作! ★朝鲜王朝女性文学三大经典中文译本首次出版! ★本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张龙妹教授领衔编译,译文优美,作品水准高。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天狗文库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紫式部日记》《十六夜日记》《恨中录》)之一。该作品《恨中录》囊括朝鲜王朝女性文学三大经典《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恨中录》。
《癸丑日记》的故事发生在朝鲜第十五代国王光海君(被废,无庙号和谥号)朝。主要以仁穆王后一生的故事为主线,记录了光海君朝、宣祖继妃仁穆王后的西宫幽闭事件。仁穆王后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无比,宣祖一生的目光几乎都在仁嫔金氏身上,她一直得不到自己丈夫太多的关爱,宣祖死后又被光海君囚禁,还眼睁睁看着自己亲生儿子惨死。《癸丑日记》的宫斗背后是大北派和小北派、北人和西人之间的党争。而仁穆王后便是其中的牺牲品之一。
《仁显王后传》成书于朝鲜王国后期,以古典韩文手写本形式流传。该作品以肃宗时期的朝鲜王朝宫内生活为背景,以朝鲜肃宗的王妃仁显王后的生平为蓝本,借用小说形式,以古典韩文为文字载体,叙述和描绘了朝鲜历史上有名的仁显王后的生平经历:朝鲜肃宗时期,重臣闵维重之女入宫成为肃宗继任王妃,后来在宫中与肃宗及朝鲜王朝“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禧嫔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的事件。该作品主要目的是为讲述及歌颂仁显王后的生平与德行,并以仁显王后与张禧嫔的恩怨故事揭示朝鲜宫廷内外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女性的悲惨经历。
《恨中录》由四篇文章组成,是作者惠庆宫洪氏应侄子洪守荣的请求,以回忆录的形式写下的四篇文章,记录了迄今为止自己的一生。惠庆宫洪氏十岁时被册封为思悼世子的世子嫔,到1815年去世时,历经英祖、正祖、纯祖三朝,遭遇青年丧夫,中年丧父,老年丧子。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说是悲惨又哀伤的一生。文中记录了作者从幼年时期,经历世子嫔遴选而入宫的过程、壬午祸变中丈夫思悼世子的惨死、儿子正祖即位初年压制外戚而处死洪氏叔叔洪麟汉、孙子纯祖即位初年处死洪氏三弟洪乐仁等等
书中三位女主人公仁穆王后、仁显王后与惠庆宫洪氏,均是朝鲜古代宫廷中的妃嫔。
三部作品均从主人公自身的角度,描述了她们历尽艰苦的一生。文字中充满冤屈与恨意,处处可见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哀叹命运的不公。而宫中的斗争,却又是朝鲜王国数百年党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作为宫廷人士的作品,来自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对研究朝鲜古代宫廷制度与宫廷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本书作为朝鲜古代宫廷文学的杰作,对研究朝鲜古代文学亦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简介
张龙妹,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现任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日本古典文学。主编的《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日本古典文学入门》、《日本文学·古典篇》等书。
目录
丛书总序——张龙妹 〇〇一
导读——张彩虹 〇〇一
癸丑日记——张彩虹译 〇〇一
仁显王后传——王艳丽译 〇九七
恨中录——张彩虹译 一六五
译后记一——张彩虹 三九〇
译后记二——王艳丽 三九四
摘要
     万历壬寅年(1602年),听闻中宫有孕,柳哥为了让她受惊落胎,又是向宫阙内投掷石块,又是买通宫里的人,在内人厕间挖洞,用木棍胡乱搅动,又是扬言间巷之间有明火执仗的盗贼。此时,宫里也开始怀疑起柳哥来。 癸卯年(1603年),中宫诞下公主。承政院官报下达之前。误传中宫生了大君。柳哥听后,无动于衷,后来知道是诞下公主,才奉送一些贺礼。从这便可看出柳哥对中宫是何等之恨。 其后,丙午年(1606年),中宫诞下大君。闻此消息,柳自新在家中费尽心机,策划阴谋诡计。他说,现在嫡子降生,东宫之位危急。于是亲近拥护东宫的有权势的大臣和郑仁弘,对他们说:无论如何要为东宫诚心诚意地请神和占卜了。 另一方面,他又放出话来,说因为临海君无子嗣,主上要立临海君为世子,再传位给大君。甚至还编造出童谣,催促主上奏请天朝立嗣之事。甲辰年(1604年),朝廷曾将不得不立光海君为世子的缘由详细而恳切地列在表文上,奏报给天朝。然而,对于天朝,不能施以贿赂买通,而天朝又一向法度严明,皇帝威严。结果下达了极其严厉的圣旨:按照国家礼法,立次子为世子乃亡国亡家之事。天朝向四海布法,治理天下,岂能为一藩国容许此事? 天朝皇帝圣意坚决,之后几次上表要求册封世子,都被严厉驳回。不禁令人忧虑,是否之后册封世子之路就此不通了呢?某一时期,礼部和宰相人事更替,朝廷打算再次上表,却中途停止。柳哥一党就愤愤不平地说:因有嫡子了,就不上表求封世子了。宣祖大王卧病在床,郑仁弘、李尔瞻等五六人上疏说:领相柳永庆传言由于临海君,不奏请封光海君为世子,造谣惑众,理应斩首。奏折言辞忤逆,难以出口之词都毫无忌惮写在上面。主上罹病数年,寝食难安,气息衰弱,看到奏折,不禁大怒:尔等竟敢胁迫君父?盛怒之下,寝食俱废,于是下旨“流配仁弘等人”。但刚刚下旨,随即薨逝。世子光海君和世子嫔即刻被请进寝殿,接收启字、玺宝和马牌等重要物品。内人传达宣祖给世子和诸子遗命时,有人说,请宣先主给大君遗命。此时,中宫从昏迷中醒来,口中只说,此时不宜宣此遗命。于是按众议,先告知世子,再奔报朝廷。如此传达先王遗命却被他们大为诟病。若果真欲立大君为王,怎能大权在握却把玺宝送给世子,又怎能对世子光海君传达先主遗命说“假使有人进谗言和构陷大君,也勿放在心上,多多疼爱大君”。怎会有按先王遗命拥立大君之事? 丁未年(1607年)十月,主上龙体欠安,宣世子光海君和世子嫔进宫,在旁伺候汤药。世子愚钝,每逢有违圣意之时,都由中宫从中调停。那时世子也欢喜地说:中宫大恩大德,难以为报。但世子身边却渐渐生出离间小人,先谋划清除临海君,极尽邪恶阴险之能事。最后有人竟递交写有弥天大罪的诉状。世上怎有如此奸邪之辈? 虽自光海君幼时主上就觉其愚钝,然而壬辰倭乱时,既仓促之间立他为王世子,不免还是要对其施以谆谆教导。而光海君没有一次温顺听从。主上虽对其百般教导,光海君却只把主上当作仇敌。主上不禁叹息:世上怎有这样的逆子?主上对其备感失望。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