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紫禁城的落日 慈禧传

紫禁城的落日 慈禧传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屹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692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她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敢作敢为、无所畏惧、并充分利用个人能力与魅力,使手下的大臣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等死心塌地追随。2.她果断决策,改组军机,建立现代海关,废除科举制度,推动君主立宪。对俄、对日、对法都独有一番应对。3.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她顺时而变,引进西方教育,开设培养翻译人才的同文馆,公派留学生、驻外使节,并且派政府官员出国考察,此举被誉为“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4. 在政治上她既对权力有着病态的渴求,又极力维护封建旧制。她为维护皇权、不愿丢皇家面子,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签署丧权辱国条约,把中国拖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内容简介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以雷霆手段发动“辛酉政变”将年幼的儿子推上皇帝的宝座,得以“垂帘听政”,执掌晚清47年。她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敢作敢为、无所畏惧,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与魅力,使手下的大臣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等人死心塌地追随她。然而,她不幸身处一个靠前的大变局时代,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到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人侵……她的一生几乎都在战乱中度过。面对种种危局,她力排众议,派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曾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上,她对权力有着病态的渴求,又极力维护封建旧制。为了保住皇权和皇家颜面,她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本书从慈禧出生说起,试图探寻她的性格、思想形成的原因,探寻她成长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以解开她身上的未解之谜。
作者简介
刘屹松,湖北荆州人,文学硕士。湖北作家协会会员,有名传记作家。出版作品有《努尔哈赤全传》《普京大传》《李嘉诚全传》《范蠡全传》等20多部优秀传记作品。
目录
第一章 兰儿人宫
1.扑朔迷离的身世
2.来自叶赫的诅咒
3.受封兰贵人
第二章 青云直上
1.圆明园受宠
2.家事国事的喜与忧
3.母以子贵
第三章 觑视皇权
1.恼人的“剿匪”与“夷务”
2.内忧外患解君愁
3.遗恨圆明园
第四章 辛酉之变
1.咸丰帝的心结
2.权力的制衡
3.一场迅疾的政变
第五章 两宫同治
1.整肃朝纲的恩与威
2.重用汉臣“剿贼”
3.支持洋务运动
第六章 专权之路
1.打压恭亲王
2.安德海殒命
3.母子生隙
第七章 君臣母子
1.收复新疆与国防政策
2.东太后慈安之死
3.改组枢、译两署
第八章 太后归政
1.老佛爷五十寿庆
2.归政动议与“颐养”
3.光绪帝的婚事
第九章 甲午之耻
1.海军衙门与颐和园庆寿
2.陆、海军建设
3.从“甲申政变”到“甲午战争”
第十章 百日维新
1.决意“单干”的光绪帝
2.帝后两党明争暗斗
3.“六君子”遇害
第十一章 废帝训政
1.废帝风波
2.义和团运动的滥觞
3.“庚子事变”的朝廷
第十二章 屈辱外交
1.联军入侵京城
2.珍妃死亡之谜
3.逃亡岁月
第十三章 立宪流产
1.“新政”变法
2.玩政治“跷跷板”的人
3.浅尝辄止的立宪
第十四章 同赴黄泉
1.离奇死亡的光绪帝
2.老佛爷病逝
3.无尽身后事
摘要
     第一章兰儿入宫 1.扑朔迷离的身世 清朝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自嘉庆朝开始走下坡路。嘉庆皇帝在位期间,既没有横征暴敛,也没有发起劳民伤财的举国工程,对政务也亲力亲为。可是,“康乾盛世”的积弊开始显露出来,所以,尽管嘉庆皇帝极力“维持局面”,仍无法挽救颓势。 嘉庆年间,官吏腐败,民乱四起,尤其是白莲教起义来势汹汹。嘉庆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颁诏剿灭白莲教。这次清剿前后持续了九年零四个月,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还大大阻滞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时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进行工业革命,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清朝的工业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商业更是受到贬抑,市场处于封闭状态,非官方外贸一律被视为走私而遭到禁止。经济凋敝,国库空虚,一些官吏利用职权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嘉庆皇帝登基后,扳倒了优选的贪官和坤和一大批贪官污吏,国库才稍得充盈。 乾隆朝时,户部有一个叫吉朗阿的员外郎,生前银两亏空。账面上共亏银四万三千二百两,不知是他贪污挪用,还是记账出现差错,无法查到实据。他本人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家人的生活也很清贫,现在他人已去世,无法处罚,但亏空还是要补的。嘉庆帝亲自过问此事,诏令凡是欠账官员去世的,由其子孙代为偿还。按照规定,还款减半,吉朗阿的儿子景瑞需还银两万一千六百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景瑞的仕途还算平坦,到道光年问已官至刑部山东司员外郎,从五品。景瑞为官清廉,直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仍未还清亏空的银两。道光帝得知他尚有上万银两未还后,非常生气,下令将其革职。 景瑞余下的欠账只能由他儿子惠征继续偿还。惠征在道光十一年(1831)到吏部任笔帖式,是一个相当于人事部秘书、翻译的八品文官。他工作勤勉认真,道光十四年(1834)经考查被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这是笔帖式优选别,再升迁就得换岗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惠征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从五品或正六品。越年,升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正五品。但他的父亲景瑞随即被革职,因为要帮父亲还债,他不得不加倍努力。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十九年(1849),他因成绩连续一等,受到道光帝接见。 尽管仕途顺畅,惠征在经济上却很拮据(道光年间的京官绝大部分比较清贫)。要想捞点实惠,优选是到地方任实职主官。按惠征的品级,稍微提升一下,就可任州府主官,但要等到这种空缺是很不容易的。 据《内阁京察册》记载,道光二十九年四月,惠征受皇帝接见后被派往山西任归绥道①道员,从四品。 “洪杨起事”后,咸丰二年(1852)二月,惠征被调往安徽,任徽宁池太广道。 惠征的女儿、本书主人公慈禧出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日)。由于文献档案记载极少,人们无从得知她的出生地点和时辰。按时间推算,她出生之时,惠征正在京城任吏部二等笔帖式。惠征的夫人富察氏是驻山西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一个小京官家里添了一个女儿,除了自家人高兴一阵子外,自然不会引起太多人注意。但是,谁也不曾想这个名叫叶赫那拉·兰儿(杏贞)的女孩日后会成为咸丰帝的贵妃、同治帝的生母,又被光绪帝尊为圣母皇太后。有关叶赫那拉·兰儿童年的记载少之又少,其中传说的两段故事非常精彩。 有人考证,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今山西长治市上党区)西坡村一个贫穷的王姓汉族农民家庭,小名叫“小谦”。四岁时,她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十四岁时,又被卖给归绥道员惠征为婢。有一次,惠征的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以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为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改名“玉兰” (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精心培养。咸丰二年(1852),玉兰以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人宫,几年后平步青云,掌理朝政数十载。如今长治市上党区还保留着慈禧出生地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上秦村关帝庙后还有保存完好的“娘娘院”。 如果此说为真,那么惠征就犯了欺君大罪。因为清朝自顺治帝人关后就为后宫立下规矩:宫闱不选汉族血统的女子,以确保皇室血统纯正。清朝历代皇帝都谨遵这个规矩,惠征一个从四品的道员,又怎敢送汉人秀女“糊弄”咸丰皇帝呢?有人认为慈禧本人对她的童年讳莫如深,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汉人出身。 有关慈禧的童年还有另一段广为流传的传说,出自曾在光绪帝身边任起居注官多年的恽毓鼎所著的《崇陵传信录》。 P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