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建设 社会思潮、生活改造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走向建设 社会思潮、生活改造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 字数: 2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795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入十位作者的十六篇关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的论文。其中既有相对宏观的探讨,更有具体的个案研究;既有关于孙中山、米迪刚、卢作孚等20世纪前期乡村建设代表性人物的思想的深入剖析,又有关于邹平、青岛、定县、北碚等地区乡村建设实践的深入考察。尽管其研究视角和主要内容各有不同,但均聚焦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研究”这一主题,不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一领域的近期新进展,而且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作者简介
熊亚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在《史学月刊》《兰州学刊》《历史教学》《理论与现代化》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建设告竣时 革命成功日——论孙中山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其时代特征
孙中山的“革命破立观”刍议——从革命到建设的思想演进
“以农立国”思想的历史性转折——吕瑞庭与米迪刚“立国”论比较研究
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历史定位——从乡村建设最早提出者问题谈起
陈独秀乡村改造与建设思想探论
民国前期的农民生活改造思潮(1917—1937)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多维张力下的融合与碰撞:从新都实验解读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资源、路径与成效:华北乡村建设的定县、邹平、青岛模式比较
民国建设团体与中国建设之路的探索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项目”(1935—1944)
抗战胜利后的农建探索——以中国建设协会为中心的考察
近代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民众动员——以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为例
乡村治理的困境与探索——以民国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为中心
地方利益博弈与国民政府的基层治理困境——战时三峡实验区改县事件研究
国家政策与社团实践:平教会华西实验区农地减租问题考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