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百草山

百草山

  • 字数: 4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李西岳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380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百草山》可以说是一部有突破性的作品,有三个特点使我印象最深。一是充满了张扬民族精神的正气,作品从抗日战争开始写,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虐和我们的民族反抗军国主义的惨烈,看的时候让人有些心惊肉跳。虽然以前我们知道很多日本军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事例,但是他写的还是很有特点,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二是他写出了一个英雄的人生悲歌。他写的英雄和我们以前所见的英雄有所不同,既写他的辉煌业绩、他的辉煌人生,又写他人生道路上的很多尴尬、一些坎坷和他道德上的一些缺憾。所以这个人物写得很真实,其他的人物写得很感人,在人物的刻画上给我们一些启迪。第三点西岳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作家,他在创作中有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主张小说要讲故事,要好看。通过《百草山》的故事把人物的人生演示的淋漓尽致。另外他不拘泥于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来叙说人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陈建功
内容简介
《百草山》中着力塑造的老一代军人贺金柱,从抗日战争的烽烟烈火中参军入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时淡出一线,戎马生涯半个世纪,堪称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传奇英雄。作者以平实节制的笔触,带我们结识了一位十分真实可亲、十分平民化的老一代军人的英雄形象。主人公贺金柱于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审时度势,既敢于唱空城计,又善于以劣势装备打敌优势装备,显现出了这位孤胆英雄身上鲜明的中国军人特征。而在家庭婚姻生活中,又展现了贺金柱真挚动人的坦诚与包容的胸襟。
作者简介
李西岳,河北献县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草山》《血色长城》《血地》《独门》《戎装之恋》,中篇小说集《农民父亲》,散文集《与荷听雨》等。曾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后记
摘要
     那一年那一月的那一天,当贺金柱迈着军长的步伐登上百草山时,他已经不是军长了。 这是一个颜色很深的秋天,天很蓝,很幽静,也很遥远。云很自,很浓,一个疙瘩一个疙瘩地挤在一起,像棉絮,像蘑菇,还有的像一些叫不上来名的东西,形状有些怪。太阳的光线很亮彻,很柔媚,也很纯粹,像被过滤过一样。眼前的百草山还是那个百草山,但在贺金柱眼里好像矮了一些,平塌了一些。或许是有些年头没回来了,对百草山有了些生分,或许是在外面走南闯北几十年,见的山太多了。比较起来,眼前的百草山像是缺少某些挺拔与伟岸,苍翠与凝重。要说句不大恭维的话,百草山简直就不像座山。 山确实不太显赫,而草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在贺金柱的记忆里,百草山是座古汉墓,因为山上生长着百余种草,才被称为百草山。眼下草的品种像是不容易数清,但明显感觉没以前那么齐全了。看样子像是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地气是潮湿的,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芳香。空中有一层或云或雾或气的东西,在飘拂,在流动,离人们很近,像是一伸手就能抓住,这就是百草山的风水。秋天是草打籽的季节,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大部分都开败了,草的颜色基本上是介于青黄之间,稍晚些的,像打碗稞、山菊花、野葡萄、鸭舌草,还星星点点有些花模样。其他的,有的结了果,有的吐了穗,有的落了些叶子,像单身汉一样。最最显眼的还是那一簇簇红榴榴儿树,叶子密匝匝的,但一串串的果子,都红透了,有的颜色很艳,近似疯狂。贺金柱15岁之前在家玩儿得正凶的时候,很喜欢这东西,没少摘着吃。后来到了朝鲜,也见过类似的东西,长相差不多,但吃到嘴里,觉得味道还是不大一样,光酸不甜。 贺金柱想一个人没任何累赘和干扰地独自上百草山,寻找点儿什么,或者寻思点儿什么。这是他几十年的愿望和梦想。大概他在百草山一带太是个“人物”,给老家的父老乡亲,留下的话题太多太多。自进了村,身后就跟着一大堆孩子,像头羊领着稀稀拉拉的群羊一样。那些孩子的面孔都很生疏,头发都很蓬乱,往出散发着浓烈的高梁气息。衣服穿得很没章法,耳朵眼儿鼻子眼儿指甲缝里,都充满了泥垢,有的孩子牙齿泛着玉米焦黄,个顶个儿满口地道的献州话。这些孩子跟贺金柱保持着相应的距离,一会儿近一些,一会儿远一些。贺金柱走,他们就走。贺金柱停,他们就停,问话又不说,他向谁走近,谁就吓得跑。这帮孩子,不前不后地跟着他,像有什么目的,又像有一搭无一搭。贺金柱甩不掉他们,也不想甩掉他们。 不知不觉,贺金柱领着一群泥孩子登上了山顶。他想找一下记忆中的娘娘庙,可是已经荡然无存。但经过判断方位,还是找到了自认为准确无误的遗址,也可以说是心中的遗址。闭上眼睛想一想,马上反应在记忆里的不是那娘娘的面孔,而是自己曾在这里跪拜的情景,那是一次与婚姻有关的跪拜,也是给自己留下一生情感激荡的跪拜。那次跪拜,无法不让他刻骨铭心。接着,他又想找那棵腰身很粗树冠很大的老槐树,当然也没找着。据说,那棵老槐树,那一年让“”给祸害了。其实,找不着也好,真要看见那棵老槐树,又会让他想起揪心扯肺的事情。 贺金柱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身后那些泥孩子也骤然安静了下来。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明显感觉眼角有泪水慢慢蠕动。他没擦,任泪水慢悠悠地蠕动到嘴边。身后的孩子们凑到跟前,很好奇地看着他的脸。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