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征中的名战名将

长征中的名战名将

  • 字数: 22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罗元生,刘标玖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373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长征中的名战名将》主要讲述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长征至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的历史过程,精选了其中的湘江恶战、土城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直罗镇大捷、百丈关血战、回旋湘黔滇等八场有名战役,描绘了红军将帅在战役中精湛的指挥艺术和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同时歌颂了红军英勇无畏、坚忍不拔的伟大长征精神。故事生动,引人入胜。作为史料,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1934年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分别从瑞金、鄂都地区出发,实行战略转移,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本书精选了其中的八场战役,生动描绘将帅中的智慧艺术,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介绍了将帅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的同时,凸显红军将帅的群体风采。
作者简介
罗元生,安徽宿松人。著有《开国将帅的临终时刻》《吃出战斗力》《百战将星王尚荣》《百战将星周希汉》《与陶峙岳》等。部分作品翻译到日、英、法等国。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刘标玖,山东莒南人。著有《为了山里的孩子》《总司令的长征》《书圣王羲之》《为霞满天》等。作品曾获中华很好出版物奖、全军文艺很好作品奖一等奖、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目录
第一章 湘江恶战
第二章 土城战役
第三章 四渡赤水
第四章 飞夺泸定桥
第五章 激战腊子口
第六章 直罗镇大捷
第七章 百丈关血战
第八章 回旋湘黔滇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湘江恶战 ——、彭德怀杀出一条血路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蒋介石任命湘军首领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三百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11月25日,中央军委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六十里的湘江两岸。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至12月1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突破三道封锁线,进逼湘江。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仅用五天时间,连克敌军两道封锁线,为红军的西行打开了通道,受到了中革军委通电嘉奖。 离开中央苏区已经两天了,部队已经进入赤白交界区。可以看到,山冈、河边、大小村庄里,都或多或少地建有碉堡,都是国民党军队为了封锁苏区,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大家虽然有说有笑,但都已经没有前两天那种心情,都在为国民党煞费苦心地封锁苏区而忧心,为这么多碉堡可能给红军带来的麻烦而担心。 更让人放心不下的,是中革军委纵队的庞大与复杂。纵队的主力是红军大学的一个团,后面紧跟着总司令部、革命军事委员会、党中央委员会,再后面是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人员、党员、共青团员以及反帝联盟的部分人员,还有供应部的许多挑夫、印刷工人、担架队员等,人员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大。另外,几千名挑夫挑着苏区的大量财物,如印刷机、纸币镌版、备用的枪炮、造子弹的机器、收发报机、电话设备、x光机、满载文件资料的箱子以及银圆、金条、大米、药品等,个个不堪重负的样子,让他们走快,根本不可能。 这次战略转移,最初计划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到湘鄂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因此,红军主力10月18日由于都南渡赣水后,中革军委便下达突围作战命令,攻占固陂、新田地域。一军团矛头指向新田,三军团向固陂挺进,于20日晚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道封锁线,再过信丰河,向湖南、广东边境转进。 为了尽量不让敌人发现,部队坚持夜行晓宿,而且夜行军时,也要求不能燃火把,不准打手电,不准大声讲话,但前进的步伐却不能减慢。尽管如此,到10月20号,彭德怀来电,三军团未能按要求赶到指定地点。 博古挺恼火,气得拍了桌子。他叫道:“这个老彭,关键时候怎么拉稀呢!” 朱德站在作战地图前沉默着,他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个新情况。 周恩来也感到挺意外,但他知道三军团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他说:“可能是他们带的辎重太多,影响了行进速度!” 朱德同意这种说法,插话道:“老彭那里的确存在这种情况,加上道路泥泞,出现延误也是能够理解的。” 博古看看李德,李德摇了摇头,表示对此事不屑一顾。 博古说:“总司令,你看应该怎么办?其他军团可都已到,能不能按原计划行动?” 朱德摇了摇头,说:“这次行动,需要各军团同时动作,三军团不到,不可轻举妄动。看来只能推迟进攻时间了。” 周恩来说:“我看这样,让先到的部队隐蔽起来,等一等三军团,不就行了!” 朱德说:“这样可以,先到的可以休息一下。” 博古点了点头,说:“那就这样,推迟进攻时间!总司令,你下命令吧!” 20日10时,朱德致电各军团首长:“为保证各军团行动之协调及同时动作,总攻击改在二十一日夜至二十二日晨举行……已抵达二十日指定地点之各军团,应隐蔽配置一日。”(《长征日记》,陈虎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10月21日,三军团到达配置地域,突围第一仗首先在江西安远和信丰间的版石圩一线碉堡群间打响。我一师一团袭占新田,二师六团袭占金鸡,旗开得胜。这一线守敌是国民党广东部队的一个旅。敌人发觉突围的红军大部队以后,边打边撤。10月22日我军进攻版石圩,守敌是第一师的第三团和教导团,敌凭堡垒进行了顽抗,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激战,才将敌人击溃。敌人向安西逃跑,我们在追击途中,又与敌激战数小时,共歼敌约一个团,除打死打伤的以外,俘敌三百多人,缴获了部分军用物资。粤敌第一师经这一打击,退到古陂,三军团早从右翼插到古陂,随后也追歼逃敌到安西。敌退守安西后不敢再出,我一、三军团派出一部兵力,监视信丰、安远这三点敌人,掩护后续部队从这三点间安全通过以后,我军才先后撤出战斗。敌人吹嘘的第一道“钢铁封锁线”,就这样被我们冲垮了。 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设在湖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山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