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方(全2册)

东方(全2册)

  • 字数: 96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魏巍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381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等多篇文章选入中小学教材。1982年,《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本书为著名作家魏巍革命战争三部曲之一《东方》,是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文本充满了文学性、艺术性与可读性,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本书是向的献礼之作,对于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东方》是著名作家魏巍创作的革命战争三部曲之一,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发展和胜利全过程的长篇巨著。它忠实地记录了中朝人民并肩战斗,战胜了世界强大敌人真实的历史,写出了东方人民的觉醒,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势不可挡。全书采取了将朝鲜战场几次重大战役的进程和国内农村土改、合作化发展“双轨同时推进”的写法,通过对主人公郭祥所在团队转战朝鲜战场的历程和郭祥家乡冀中平原凤凰堡村合作化运动的描写,将全国解放初期国内建设新生活的斗争同朝鲜战事有机组合在一起,揭示了内外胜利在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斗争中的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汉族。著名作家、诗人,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他创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革命品质,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出版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壮行集》《魏巍杂文集》《魏巍散文选》等,诗集《两年》《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等。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第一部 山雨
第一章 故乡
第二章 柳笛
第三章 母亲
第四章 大妈
第五章 金丝
第六章 村长
第七章 地主
第八章 消息
第九章 惊梦
第十章 分别
第十一章 路上
第十二章 征鞍
第十三章 营长
第十四章 争论
第十五章 政委
第十六章 江边
第二部 火光
第一章 开进
第二章 木屋
第三章 侦察
第四章 山前
第五章 胜利声中
第六章 青坪里
第七章 团党委会
第八章 幽谷
第九章 军中便宴
第十章 小试
第十一章 小鬼班
第十二章 苹果园
第十三章 溪畔
第三部 风雪
第一章 寂寞
第二章 取经
第三章 待月儿圆时(一)
第四章 待月儿圆时(二)
第五章 待月儿圆时(三)
第六章 大炮与手榴弹
第七章 课本
第八章 闸门(一)
第九章 闸门(二)
第十章 闸门(三)
第十一章 追击
第十二章 会师
第十三章 另一个“围歼”
第十四章 在亲人心里
第十五章 琴声
第十六章 雪夜
第十七章 狂欢声中
第四部 江声
第一章 征服“死亡地带”(一)
第二章 征服“死亡地带”(二)
第三章 孤儿
第四章 家
第五章 新来的老战士
第六章 家乡早春
第七章 来凤(一)
第八章 来凤(二)
第九章 密计
第十章 临津江畔
第十一章 溃灭
第十二章 控诉书
第十三章 将军渡
第十四章 虎鸣山口
第十五章 黑云岭(一)
第十六章 黑云岭(二)
第十七章 黑云岭(三)
第十八章 雨中
第十九章 洪水
第二十章 金妈妈
第二十一章 朴贞淑
第二十二章 浪滔滔
第二十三章 伤痛
第二十四章 阴谋
第二十五章 城市
第二十六章 聚歼
第二十七章 送别
第五部 长城
第一章 枫叶红时(一)
第二章 枫叶红时(二)
第三章 归来
第四章 地下长城
第五章 夺取中间地带
第六章 钢铁战士
第七章 地雷大搬家
第八章 又一个“狙击兵岭”
第九章 绣花人
第十章 布谷声里
第十一章 在五面包围中(一)
第十二章 在五面包围中.(二)
第十三章 在五面包围中(三)
第十四章 反击
第十五章 亲人
第六部 凯歌
第一章 战友
第二章 春初
第三章 硝烟红花
第四章 在朝鲜人民军里
第五章 我看到了新世界
第六章 和平之声播音站
第七章 红旗飞舞(一)
第八章 红旗飞舞(二)
第九章 挺进
第十章 金谷里
第十一章 灯火灿烂
第十二章 停战令后
第十三章 新起点
第十四章 路
第十五章 归故乡
摘要
     第一章 故乡 平原九月,要算优选的季节。春天里,风沙大,就是桃杏花也落有细沙。冬景天,那紫微微的烟村也可爱,但那无边平野,总是显得空旷。一到青纱帐起,白云满天,整个平原就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滚滚绿海。一座座村镇,就像漂浮在海上的绿岛似的。可是优选的还要算是秋季。谷子黄了,高梁红了,棒子拖着长须,像是游击战争年代平原人铁矛上飘拂的红缨。秋风一吹,飘飘飒飒,这无边无涯的平原,就像排满了我们欢腾呐喊的兵团! 现在一辆花轱辘马车,正行进在秋天的田野上。老远就听见它那有韵节的车声。细小的铜铃声也很清脆。 这辆马车是从京汉路的一个小站上来的。一大早起,它就载着旅客,离开了那笊篱上垂着红布条的村野小店。小青骡子刚刚吃饱饮足,正像爬山没有经验的青年人,一上路就打冲锋,使得心疼的主人也勒它不住。早晨风小,草窠里露水很大,小青骡子蹄子湿漉漉的,走得十分起劲。不到小晌午,就赶出了三十多里。现在已经是正晌午了,太阳晒得人老是擦汗,可是它却慢下来,还没有赶到打尖的地方。赶车人由它走着,尽管人们催促,赶车人可有赶车人的主意。 这车上原有六名旅客,中途下去了两个,还是很挤。车尾上用绳子煞着高高的行李卷儿。小青骡子的料袋子,带着长绳子的小水桶,也在那里系着。车厢里两个妇女一个孩子就占满了。我们的主人公,坐在车前面,两条腿在车下不住地悠打着。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了。 他卷了一支大喇叭筒纸烟,含在嘴里,正在同人们亲热地谈话。因为天气热,他解开了军衣扣子,敞着怀,手里拿着军帽,露出一头浓发。他个子不算太高,但显得十分灵活敏捷。那一双眼睛,流露着坦白、直爽、快活,甚至还有一点顽皮孩子的神气。他同人们好像没有一点隔阂,跟那个抱孩子的妇女叫大嫂,跟那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叫大妹子,很快就混熟了。 “同志,你是哪村的?”姑娘问他。 “凤凰堡。” “家里还有什么人哪?” “有爹,有娘。” “出去年头不少了吧?” “有个几年子了。” “我舅舅也在部队里,我这次去瞧他了。”姑娘接着问,“你在部队里做什么工作?” “你猜猜看。” 姑娘歪着头端详了一会儿,说:“你是个通讯员吧?” “哈哈,你猜对了。” 他嘻嘻一笑。真的,在哪儿驻军,房东没有不把他当成通讯员的。部队一驻下,他在炕头上两条腿一盘,就同老乡家长里短地扯起来。满口婶子大娘叫得真甜,那些穷苦人眉开眼笑,没有不喜欢他的。他同那些通讯员差不了几岁,又常同战士们滚蛋子,一时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等到部队集合起,他站在一百多人队列前讲话,这才知道他就是连长。 花轱辘马车慢悠悠地走着。路两旁,高梁穗又大又红,密密地排列着。满耳都是高梁叶哗哗的响声和蛐蛐的歌唱。当小青骡子的蹄声临近时,蚂蚱蹦跳着,展翅飞到远处。蛐蛐的歌声也停了。等到车轮过去不久,它们又唱起来。 “快醒醒吧,天下雨了!”姑娘忽然向那个赶车的身上拍了一下。原来他正抱着长鞭子打盹,小青骡子探头揪着高梁叶,车停下了。赶车的揉揉眼,轻轻地挥了挥鞭子,车又走动起来。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