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英雄大爱

英雄大爱

  • 字数: 32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胡银芳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376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同志与其夫人许鹿希的爱情故事。作品讲述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邓稼先同志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此项工作是国家优选机密任务,必须高度保密,对所有人,包括对家人,不能有丝毫透露。其后,为了完成祖国的重任,邓稼先在国家研制基地秘密研制原子弹,对于他的家人而言,几近人间蒸发,先后经历了28年。这28年是邓稼先同志隐姓埋名、为国奉献、为国扬威的28年,也是邓稼先的夫人和家人遵守爱的承诺,无怨无悔支持的28年,28年山河变迁、祖国强盛,而邓稼先同志却英年早逝。作品重现了这一感天动地的大爱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情节,甚至每一个文字,都感人至深,其中折射出的生命之绚烂、信仰之圣洁、品格之纯净每每让人热泪盈眶。
内容简介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内容包括: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很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特别即若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颗原子弹,颗氢弹,颗中子弹。整整28年,邓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痴情等待。28年后的1986年,夫妻再度重逢,邓稼先却因为辐射身患重病,一年后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许鹿希依然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演绎着一段人间少有的高浓度的至爱。这份爱情中折射出的生命之绚烂、信仰之圣洁、品格之纯净让人不热泪奔腾。
作者简介
胡银芳,主任记者,现供职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曾发表《徐霞客》《上官婉儿》等文史作品若干篇。合作编辑出版《饮食文化漫谈》及小说《壁画迷雾》。
目录
第一章1986,邓稼先陨落北京
第二章"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
第三章老邓一家亲
第四章进入寂寞人生
第五章马兰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引爆
第六章忍耐,忍耐,忍耐
第七章家有儿女初长成
第八章选择爱人时,什么最主要
第九章忠和孝不能两全
第十章"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第十一章终身难忘两件事
第十二章我的父亲母亲
第十三章"两弹"解密(上)——为什么选择了邓稼先
第十四章"两弹"解密(下)——书的封皮都不让看
第十五章天上人间情未了
第十六章邓稼先和杨振宁
第十七章最后的时光
第十八章解读照片中的故事
第十九章永远的思念
后记走不出的感情
参考书刊目录
摘要
     第一章 1986年,邓稼先陨落北京 相见竟成永别 “失踪”了20多年的科学家,还在世不在世? 1986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八)星期二,一个本来十分平常的日子。 上午,灿烂的阳光让刚刚进入初夏的人们感到了一丝难耐的热度。人们发现,坐落在北京街头的许多报刊亭,往日被小报占据的抢眼位置,这一天却摆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并很快被人们买走了。也就是这一天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长篇报道。报道介绍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研制我国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与爱人许鹿希分别28年,隐姓埋名,艰苦创业,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感人事迹。 这一天的报道,把有名科学家邓稼先推到了公众的面前。 邓稼先和他夫人许鹿希的许多亲友手拿报纸,激动万分。在北大医学部,不少年轻人一边挥舞着报纸一边跑过来说:“许老师,许教授,您看看邓稼先上报了。”可是等他们跑到许鹿希面前的时候,却看见许鹿希在掉眼泪,年轻人奇怪地愣在那里,被眼前教授伤心落泪的情景弄懵了。年纪比较大一些的亲戚朋友,这时也从各个地方打来电话询问,几乎都是那句话:“一个人20多年来一点都不知道他干什么,现在报纸上突然一下把他造原子弹和造氢弹的事情全部都宣布出来,太突然了。”还有人问:“邓稼先这人还在世不在世?”面对亲友的提问,许鹿希的内心充满了哀伤。她含着眼泪默默地翻看着日历。明天,6月25日是她的爱人邓稼先62岁的生日…… 而此时,在解放军301医院南楼5层的16病床上,虚弱的邓稼先正躺着接受输血。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人生的最后阶段。接近中午时分,外出为邓稼先购买用品的许鹿希,急匆匆地赶回了医院。由于天气比较热,加上她又走得急,额头上已经沁出了汗水。快到病房时,她放慢了脚步,抬手贴了贴满是汗水的额头,轻轻地走进邓稼先的病房。 邓稼先还在昏睡中。自从邓稼先住院,特别是进入病危期以后,许鹿希每天都到医院照顾丈夫邓稼先,有时连续几昼夜不睡觉地陪伴。她要在邓稼先最后的日子里,陪他走完生命的旅程。20多年来,聚少离多。几乎没有机会这样近距离地照顾他。现在的相聚,虽然令人心酸,但也弥足珍贵。 一位值班护士手里拿着《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走了进来。这时,昏睡中的邓稼先醒了,他看着面带倦容的妻子刚要说什么,许鹿希摆手示意,让他不要说话。近些日子,晚期直肠癌带来的疼痛越来越频繁,把一个高大、健壮、智慧、幽默的邓稼先折磨得瘦骨嶙峋。邓稼先的目光又转移到护士手里的报纸上,许鹿希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她轻轻地握了握丈夫的手,迟疑了一下,转身从护士手里接过报纸,慢慢地、轻声地,给他念了起来: 许多前辈科学家都还记得,20世纪40年代有一段时间,国际上一批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忽然“失踪”了。直到美国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这批科学家才又在公开场合露面。中国也有这样类似“失踪”的科学家。邓稼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从事的工作,在一段时期属于国家的高级机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冉冉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了他和其他科技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 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 许鹿希念着,渐渐地,她的声音哽咽了,在她抬起头的那一瞬间,她看到,病床上邓稼先的泪水也慢慢地溢出了眼角。许鹿希放下报纸,轻轻地用手替邓稼先擦去泪水。此时两个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也许是他们握手时太用力了,邓稼先又感到浑身的疼痛,慢慢地,身体在床上扭曲成一团。许鹿希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频繁复发,像个恶魔一样又开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 这位医学教授,看着丈夫如此痛苦,自己却没有任何办法,她痛苦地把自己的脸贴在邓稼先的脸上,她真想大声地痛哭,但是,她知道,此刻她应该给予邓稼先的是抚慰。她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流出,紧紧地抱住邓稼先,不停地为他擦着虚汗,安慰着。不知过了多久,邓稼先的疼痛好像减轻了,扭曲的身体又恢复了舒展。 许鹿希望着躺在自己怀里的邓稼先,她怎么也不愿相信,这个曾经让东方产生巨响的丈夫会这样倒下!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986年7月29日,有名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全身大出血逝世。许鹿希紧紧地抓住丈夫邓稼先的手,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在她绝望的哭泣中,丈夫邓稼先的手慢慢地冰凉了。她不相信地问:“20多年的等候,就是这样吗?” 其实,许鹿希和邓稼先最后诀别的场面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痛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那一年邓稼先62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