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华尔街位于曼哈顿下城区,靠近曼哈顿岛的南端,总长仅0.7英里,它西至百老汇大街(Broadway)和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东至南街(South Street)。它曾经是连接东河(East River)和哈德逊河(Hudson)的通路(这一交通功能如今依然十分重要)。华尔街的名字源自一道由12英尺高的木桩筑成的实实在在的墙。1653年4月,荷兰人在非洲奴隶的帮助下着手建造了这道墙,以此作为他们小小的聚居地的北城墙。墙的北侧是危险多山的荒野——曼哈顿这个名字就起源于印第安勒那佩族人(Lenape)语言中的“曼纳哈塔”(Mannahatta),意思是“多山的岛屿”。荷兰人修筑这道墙的目的是保护自己不受未知世界的攻击。毕竟,如果荷兰人与美洲各原住民部落之间爆发连年争战,双方遭受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这道墙被荷兰人称为“栅栏”,将曼哈顿岛隔离开来。如今的华尔街就在墙的南侧。城墙总长2340英尺,接近半英里。1664年,居住在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无力支撑下去,不得不把他们的殖民地拱手让给了英国人。英国人随即将这一地区更名为“纽约”。
1685年,英国勘测员沿着城墙,从东河至哈德逊河规划出了一条街道。到1699年,英国人已经不再像当初的荷兰人那样惧怕美洲原住民,便拆除城墙,只剩下一条街道在曼哈顿岛的这一狭窄区域内延伸,将岛的一侧与另一侧连通。
这条新的街道就是现在所说的华尔街,纽约的商业动脉。“世界上的其他街道很少会有同样的声誉,”弗雷德里克·特雷弗·希尔(Frederick Trevor Hill)在他1908年的杰作《华尔街传奇》(The Story of a Street)中写道,“在美国编年目前,它地位独特。”最初,小商小贩沿街摆摊,贩卖货物。渐渐地,开始有人销售当地新兴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这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借款形式。同样在华尔街上出售的还有奴隶。纽约历史学会的资料显示,新阿姆斯特丹的奴隶交易始于17世纪20年代,准确地说是1626年,距离荷兰人登陆新阿姆斯特丹还不到两年。当时有荷兰舰船俘获了一艘西班牙或葡萄牙船,船员大多是非洲黑人。被俘船只上的船员通常会被杀害,但是那一次,荷兰人将这些船员带到新阿姆斯特丹,迫使他们成为荷兰西印度公司(Dutch West India Company)的奴隶。
这家公司的算计真可谓既简单又残酷。它要建设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建造如今已是炮台公园(Battery Park)的堡垒,搭建屋舍,修筑后来成为华尔街的城墙,这些都需要劳动力。但是,新阿姆斯特丹并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吸引荷兰工人远渡大西洋来到此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奴役似乎是更好的办法,可以让荷兰西印度公司得到它需要的劳动力。纽约历史学会十分仁慈地将荷兰人奴役下的非洲人称为新阿姆斯特丹的第一支公共建设队伍。“他们开辟的道路后来成了百老汇大街,”该学会解释道,“他们修建的城墙是华尔街的命名来源。如果没有他们的辛苦劳作,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
很快,个人殖民者也开始拥有奴隶。根据历史学会的资料,新阿姆斯特丹实际上成为北方殖民地中优选的“蓄奴城市”。
1711年至1762年的51年间,华尔街的奴隶市场在这块殖民地上声名远扬。交易场所是东河旁一座结实的木棚,这样,一旦有载着非洲人或加勒比海人的船只在码头停靠,买卖就可以立即进行。无论何时,木棚中都有50来名奴隶被买进卖出。肮脏的奴隶交易于1762年终止,木棚最终也被拆除,原因显而易见——它阻挡了河上的景观,导致地产贬值。
华尔街还承载了这座殖民城市的一些崇高理想。1699年,人们用从原城墙地基上拆下来的石块为纽约第一座市政厅打下地基。一年后,市政厅建成,地址在华尔街26号。毫无意外地,这幢造价超过4000英镑的市政厅是华尔街的中心。市政厅大楼里有一间审判室、一间陪审室、一间市议会议事厅、一座监狱、一家图书馆[纽约的少有图书馆,藏书1642册,来自约翰·米林顿(John Milington)神父的收藏]和一间债务人监禁室。市政厅内还设有消防队办公室,水源是华尔街上的两口水井。在正对着市政厅的百老汇大街上,有一片围场,它向殖民地居民昭示,犯错会有什么下场。
P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