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见证 77/78

见证 77/78

  • 字数: 40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384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68位1977、78级交大校友的口述回忆,再现校友入读交大、学成报国、拼搏事业的人生画卷,展现了这一代交大校友的家国情怀。当年生活的很多细节均为首次披露。这些口述文章既是展现1977、78级交大学子人生历程的鲜活资料,也是那个时代交大精神内核的有力彰显,凸显了上海交通大学与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目录
男儿须读五车书
在擅长的领域做到优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勤勉诚信,保持初心
困难即机遇
流体力学与外交的关系
我一直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
陪伴母校三十年
追逐风云轶事
工作是优选的修行
点亮天空之眼
劳谦虚己,不负厚望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交大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交大给我优选的准备
……
摘要
     功在平时,重在积累 我出生在大连,小时候喜欢读书。但上学时,正赶上“”,也就无缘实现正常进大学读书的梦想。记忆中看过一部朝鲜电影,叫作《炼钢工人》,里面的工程师在实验室拿着计算尺,那时很向往这样的工作。高中毕业后,我就随知青上山下乡到了湖北的一个山村。两年之后,我又在701所工作了两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有幸考上了交大。那时我22岁,正是现在大学生毕业的年龄。因为我父亲早年在大连造船厂工作,后来我又去了701所,这使得我从小生活的环境都与船舶相关,或是受之影响,所以我选择了交大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 我喜欢读书。没高考之前,很多人已经把书本抛下了,我因为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和上中学时所在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得以一直心系读书。别人觉得读书无用的时候,我们这群人还是努力学习,或找一些竞赛题目做,并以此为乐。所以如果没有前期一直学习的基础,在“”后第一次恢复高考的短时间里突击复习,是无法有幸与交大结缘的。 师友风范,赤子情怀 在交大时,大家都很认真刻苦地读书。我们77级和78级两届,每个人都非常勤奋、用功。每天几乎就是三点一线:寝室、食堂、教室,大家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我们戴着交大的校徽,当年走在路上回头率是很高的,“啊!交大的。”我们听到后心里满是自豪感。 当年的任课老师令我印象深刻。比如教“结构力学”的陈伯真老师,教“流体力学”的盛振邦老师,教“船舶设计原理”的林杰人老师,教“理论力学”的系主任吴善勤老师。 陈伯真老师的板书很漂亮,字写得漂亮、苍劲。他粉笔画结构力学的示意图不用尺子,随手画也横平竖直、有板有眼,大家学得轻松,兴致盎然。 盛振邦老师的逻辑性很强,讲台上的他风度翩翩,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很喜欢林杰人老师的“船舶设计原理”,或许是林老师讲台风范牵引我对船舶设计产生浓厚兴趣,那本教材的所有内容,当时可谓“烂熟于胸”。后来,我们毕业设计做了一个大连到烟台的双体客轮的方案设计,做得相对来说比较深入,型线图都画了,拿出来一整套方案设计图纸。这次毕业设计为我们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现在还记得吴善勤老师的高大身影,戴着深色眼镜,在讲台上演绎力学的奥秘。 范仲贤是我们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他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实实在在地经历了船舶设计的整个过程。我和谢金海同学做同一课题,每人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都很厚,还有各种计算书,最后参加了毕业答辩。这个经历让我以后工作中无论接到什么项目,心里都很踏实,因为我已经完整地经历过普通船舶的设计过程。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