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胜利

走向胜利

  • 字数: 19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周洁夫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511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是周洁夫经典军旅小说代表作,也是一部展现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向全国大进军的具有纪实性质的战争文学作品。★本书自出版以来便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塑造的人物皆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曲折的故事情节,人物思想的转变与突破,以及激荡人心的家国情怀,都增强了这部作品的可读性。★“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内容简介
《走向胜利》是周洁夫的经典长篇小说。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小说以此为背景,以方志坚、方志兴等人物的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东北局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浴血奋战,先后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犯,取得了东北解放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独霸东北的妄想,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和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周洁夫,作家,浙江镇海人。1938年赴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部队生活》编辑;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自卫报》记者、编辑、副社长,《战士报》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著有《十月的阳光》《走向胜利》《祖国屏障》等。
目录
走向胜利       

老战士        

编后记 
摘要
     一 早晨七点钟,一列火车慢吞吞地驶进了哈尔滨车站。汽笛尖叫了一声,二十来节车厢抖动一下,往前靠了靠,停在冷落的站台旁边。从四五十个门里,同时涌出一群群旅客和一股股热气,站台上顿时暖和多了。嘴里呵出的白气汇成云朵,在人丛中飞升起来。 一节关得紧紧的闷罐车厢拖在火车末尾。待客车里的人都走空了,那节车厢的铁门才哗啦打开,呼啦啦跳下一群青年军人,你推我挤地拥到站台上,站成个歪斜的二路横队。他们穿着崭新的棉军装,戴着各色的皮帽子,穿着靰鞡,斜挎着一式的新挂包,只是肩上缺少一件要紧的东西—枪。 最后下车的是个高个子,唯独他的肩上背着一支三八步枪。那人高颧骨,高鼻梁,戴一顶蓬蓬松松的白兔皮帽,没有放下帽耳,因此身材显得更高。宽大的脸上围了半圈乱蓬蓬的络腮胡,差一点跟帽檐上的兔毛连接起来。他稳步走到队列跟前,用宽亮的嗓门喊了声“立正”,船一样的靰鞡先后收了进去,并在一起。高个子迅速扫了一眼,发现多数人过分紧张,不是胸脯过挺,就是头抬得太高,队列变成一条曲线。他锁起浓眉喊了声“报数”,却省了个“向右看齐”的口令。他认为这个口令是多余的。 尖细、洪亮、低沉、粗哑的声音接二连三地爆响,一顶黑狗皮帽子往左甩了甩,抛出个数字,下手的淡黄脸汉子没有张口,声音中断了,队列中有人发出笑声。戴黑狗皮帽子的细长个子急了,尖声重复了一遍,同时抬起胳膊撞了撞紧邻,淡黄脸汉子才用受惊的声音叫出:“十七!”在继续报数声中,后排一径发出吃吃笑声。 最后一伍报完数,后排末尾有个沙喉咙叫: “老洪!后排少一名。” 有人咕噜了两句: “还叫老洪哩!你没有穿上军装?” 高个子好像什么都没听到。拉住枪皮带走前一步说: “同志们!不累吧?” “累倒不累。坐了三天火车,两条腿都快坐断了。”这话又引起一阵吃吃笑声。 “不累咱们就赶路。走一走,腿就活了。” 淡黄脸汉子听说要走,急忙往前跨了一步,搓着骨节粗大的手说: “老洪,我有个亲戚在街上,想去看看……” “算啦算啦,谁都有一亲半故,咱们不是看亲戚来的。”后排有人嚷起来,打断他的话。 戴黑狗皮帽子的细长个子一伸手,把他拉回原位: “到了部队捎信吧。” 高个子走到淡黄脸汉子跟前,拍一拍他的肩膀: “方世兴,到了部队我给你写信。说你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叫你的老丈人写慰劳信来,好不好?”见方世兴垂下眼眉不答话,便放大声音:“还是赶路要紧,对不对,同志们?” “对!对!” “走!赶路要紧!” “早到早扛枪!” 队列里哄哄一片喊叫声。虽是零乱,却蛮有精神。高个子笑了笑说: “可得走整齐呵,别让城里人笑话。”说罢抵住枪皮带,甩开一只空着的长胳膊,带头走了。 这列穿着新军装的队伍走出火车站,穿过结了薄冰的柏油马路,向南走去。本来他们还可以换车,再坐几站火车。可是近来军运繁忙,火车不准什么时候有,说不定还不如走路快。再则高个子老洪有个打算:该让同志们练练腿劲,增加一笔当革命军人的资本。 哈尔滨的早晨不但冷,而且冷清清,离火车站越远人越稀,走好久才能遇见一辆敞篷马车,或是一两个行人。这也难怪,杜聿明天天吹嘘要进攻哈尔滨,特务乘机捣乱,经常在清早黑夜打黑枪,市民们没事很少出门。刚一开头,这群青年军人还记得老洪在临出车站前吩咐过的话,规规矩矩地成两行行走,不敢乱了队形,让城里人笑话。现在见道上人稀,队伍里就起了悄声低语。方世兴抢前两步,半仰起头,打问戴黑狗皮帽子的细长个子: “志坚,到前方得走多少天?” “听洪同志说,慢则十天,快则八天。我只盼明天就到,”方志坚边走边说,“人长双飞毛腿多好!” 方世兴叹口气说: “火车能直通前方就好了。往后回家也方便。” 方志坚飞快地用尖利的眼光瞟了瞟他的淡黄脸: “呣,没到前方就想开回家的事了。瞅人家洪同志,从关里打到关外,打了日本打‘遭殃’,一口气也不歇。为咱们闹翻身,一个人背着杆大枪,翻沟越岭,这屯转那屯,熬夜熬得眼红脸青,忙了三个多月,哪天听他讲过挂家的话?” 方世兴又叹了口气说: “老洪是千锤百炼一炉钢,咱怎能和他相比。” “你不会学他?”方志坚有点不耐烦,说话时解开下巴下面的帽耳结子,卷起帽耳,露出年轻的五官均匀的全脸。 方世兴没答话,低下眼睛。 他俩是远房的叔伯兄弟。方志坚今年整二十,原先是屯里自卫队分队长,喜欢唱乐笑闹,屯里的年轻小伙子都乐意跟他玩。方世兴就不然。自卫队员们常跟方志坚开玩笑说:“往后别叫他二哥,干脆叫他二叔得啦!”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方世兴的性情来了。不过方世兴也有一般年轻人没有的长处,比方他的衣兜里不但装着足够的卷烟纸,还装着足够一天吃的干粮。他的背包也比别人大,光靰鞡草就装了四五斤。 “刚才亏你好意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