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景行如人(徐如人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景行如人(徐如人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宁德宽, 刘学铭著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46893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1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传主徐如人教授是国际有名的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家,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研究的引领者和先驱者之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4 次,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次,1995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1998 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50 余篇,出版了16 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作者简介
宁德宽,理学博士,研究员。1993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学生辅导员、学院办公室主任、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政副院长、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总序一总序二总序三序  一序  二导  言第一章  身世与家庭原籍上虞  出身名门日军入侵  辗转浙南父逝母去  骨肉分离手足情深  难忘胞弟第二章  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八年逃避战火  省会内迁祠堂住家  庙宇小学求学困难  生活多艰第三章  抗战胜利后的中学生活初中学习  有教无类中学改制  名校崛起时局动荡  艰难抉择第四章  沪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学生活考取复旦  感悟大学转学交大  受业名师政治积极  革命热情清贫自得  谊结金兰第五章  支援东北  建设边疆初到长春  突击俄语参与建系  艰苦创业荣登三尺台  教学始长成启蒙高教  师承关老第六章  两年的复旦进修复旦进修  人生关键感于钨钽  潜心钼钒尊师重教  名师高徒第七章  “激情年代”的教育改革校办工厂  生产硼砂课程新体系  教改“一条龙”教改回头看  试行小班课相逢知己  甘苦与共第八章  逆境中不断求索的十年隔离审查  身陷囹圄下放农村  劳动改造不泯才智  造福乡里返校进厂  亦有担当父行子效  言传身教第九章  重新开启事业年近半百  重启事业科学春天  开创领域走出校门  弄潮国际第十章  奋斗与耕耘——改革开放后在吉大工作的 40 年培育专业方向  开创无机合成改善实验条件  建国重实验室培养优秀团队  引进高端人才科研重大突破  引领走向国际第十一章  杏坛悟语  科教人生热爱教学  传道授业科研勤奋  成果累累教研相长  人才辈出学科建设  推陈出新培养师资  提携后学潜心学问  著作等身第十二章  美满婚姻  幸福家庭婚前八年  志同道合婚后十年  养育子女珠联璧合  比翼齐飞情系故土  医榻相依子女成才  和睦孝悌结  语附录一  徐如人年表附录二  徐如人主要论著目录参考文献后  记
摘要
     第一章 身世与家庭 原籍上虞 出身名门 徐如人于1932年3月16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祖父徐祺,生卒年不详;父亲徐浩,字子梁(1895-1947),上虞区下管镇人;母亲刘谱人,字娟卿(1895-1982),上虞区丰惠镇人。 人们经常用“地灵人杰”这句成语来说明杰出人物与出生地的关系。这是有生态学和文化学依据的。 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就造就什么样习性的物种,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时这句名言,道出了生命个体的习性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从文化学观点来看,人是文化的产物,出生地是文化根基,是故乡人群和个体的文化母体,有什么样的故乡传统文化,就造就出什么样的人群和个体。正所谓“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这都是地域文化的宏观效应。江南多才子,名士自风流。自屈原以来,不管是“唐宋散文八大家”,还是明清的“江南四大才子”,这些文人墨客几乎都来自江南。即便当代,鲁迅、茅盾、曹禺等文学大家几乎都来自江南水乡。这里说的是人文才子,至于谈到近现代教育科技精英、江南的杰出人物,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数学家苏步青、谷超豪,力学家钱学森,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赵忠尧,1化学家纪育沣、汪献、严东生,土壤化学家朱祖祥,农学家金善宝,生物学家贝时璋、童第周,植物学家钱崇澍,林学家梁希,地理与气象学家竺可桢、赵九章等400余名院士均出自浙江。 浙江上虞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隆兴之地。那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积淀深厚,有着4500余年的文明史。据郭沫若《卜辞通篡》中云,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据《上虞史志》记载:“舜,出生于上虞,上虞地名与帝舜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① 徐如人的父亲徐浩,出生于上虞区下管镇,此乃千年古镇,三面群山环抱,管溪、鹿溪绕村而过,曹娥江贯穿而行,是中国古代孝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据《管溪徐氏宗谱》记载,南宋时,徐姓祖先自奉化白岩迁来定居,筑舍于上管村下,卜居管溪,故名下管。后子孙兴正,遂成望族。宋熙宁年间(公元1070年)置下管乡,民国二十一年建镇①。下管乡一直是浙东有名的水果之乡、商贸重地。现保存有西桥五经牌坊、应乾塔、百年老街、千年古道等古建筑。其中,五经牌坊是明代皇帝为表彰徐氏先人教育上的功勋所建,上面记载着明清数百位功名人士,被尊为下管文风之所赖,三尺禁地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在下管镇安门立户的徐家,是个诗礼传家、书香门第的望族,可谓俊杰辈出。单明代就出进士23位,举人55位,且后贤接踵;我国现代有名文学家徐懋庸②就出生在下管镇,他对文学和革命的执着精神,奠定了下管人民的坚定革命信念;中共早期党员徐用宾、徐镜渠在此创办了《管溪声》③,开了下管人革命之先声。1895年,徐氏家族又添了一个男丁,祖上起名曰“浩”,意为顶天立地、浩然正气之意。徐浩少年时期就读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勤奋,成就优异,成人后开始了不凡的人生旅程。 徐如人的母亲刘谱人,出生于上虞区丰惠镇。古镇丰惠,人文古迹甚多:建于元代的九狮桥、弯凤和鸣的仙姑庙、明代风格的大宅院等;这里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至死不渝的“梁祝化蝶”、得道升天的“伯阳炼丹”、两袖清风的“孟尝还珠”、归隐林泉的“范蠡入湖”…… P11-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