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鲍庄(精)/百年中篇典藏

小鲍庄(精)/百年中篇典藏

  • 字数: 11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王安忆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9102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花城“百年中篇典藏”系列,精选中国现当代中篇经典,全精装印制,文学与收藏价值并重。著名学者林贤治主编。每册选入作家代表作品、照片及相关作品创作手记、访谈、评论,手迹等,整体充实完善,别具纪念意义。32开本小巧精致,阅读体验不错。一百年来,经过时间的淘洗,积累了一批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中篇小说。“百年中篇典藏”按现代到当代的不同时段,从中遴选出二十四部作品。宗旨是,使读者对具体的作家、作品,乃至一百年来中篇小说创作的源流状貌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内容简介
《小鲍庄》被视为文化寻根的代表作,关键词是“仁义”。小说通过揭示一个小村庄的命运,剖析传统乡村的文化心理结构,内含对国民性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反思。
作者简介
王安忆,小说家。1977年始发表作品,迄今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天香》《匿名》《考工记》《一把刀,千个字》等十五部,《王安忆中篇小说系列》八卷,《王安忆短篇小说系列》八卷,散文集、剧作及论述等多部,逾六百万字。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奖、全国短篇小说奖、全国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韩国李炳注国际文学大奖以及香港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2011年获曼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2013年获颁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7年获俄克拉荷马大学第五届纽曼华语文学奖。部分作品有英语、德语、法语、西语、俄语、日语、韩语、荷兰语、波兰语等译本。
目录
小鲍庄
天仙配
我写《小鲍庄》——复何志云
再谈《小鲍庄》
我是一个匠人
王安忆创作年表
摘要
     小鲍庄 引子 七天七夜的雨,天都下黑了。洪水从鲍山顶上轰轰然地直泻下来,一时间,天地又白了。 鲍山底的小鲍庄的人,眼见得山那边,白茫茫地来了一排雾气,拔腿便跑。七天的雨早把地下暄了,一脚下去,直陷到腿肚子,跑不赢了。那白茫茫排山倒海般地过来了,一堵墙似的,墙头溅着水花。 茅顶泥底的房子趴了,根深叶茂的大树倒了,玩意儿似的。 孩子不哭了,娘们不叫了,鸡不飞,狗不跳,天不黑,地不白,全没声了。 天没了,地没了。鸦雀无声。 不晓得过了多久,像是一眨眼那么短,又像是一世纪那么长,一根树浮出来,划开了天和地。树横漂在水面上,盘着一条长虫。 还是引子 小鲍庄人的祖上是做官的,龙廷派他治水。用了九百九十九天时间,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工,筑起了一道鲍家坝,围住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亩好地,倒是安乐了一阵。不料,有一年,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雨,大水淹过坝顶,直泻下来,浇了满满一洼水。那坝子修得太坚牢,水连个去处也没有,成了个大湖。 直过了三年,湖底才干。小鲍庄的这位先人被黜了官。念他往日的辛勤,龙廷开恩免了死罪。他自觉对不住百姓,痛悔不已,扪心自问又实在不知除了筑坝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做法,一无奈何。他便带了妻子儿女,到了鲍家坝下最洼的地点安家落户,以此赎罪。从此便在这里繁衍开了,成了一个几百口子的庄子。 这里地洼,苇子倒长得旺。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弄不好,就飞出蝗虫,飞得天黑日暗。最惧怕的还是水,专享可做的抵挡便是修坝。一铲一铲的泥垒上去,眼见那坝高而且稳当,心理上也有依傍。天长日久,那坝宽大了许多,后人便叫作鲍山,而被鲍山环围的那一大片地,人们则叫作湖。因此别处都说“下地做活”,此地却说“下湖做活”。山不高,可是地洼,山把地围得紧。那鲍山把山里边和山外边的地方隔远了。 这已是传说了,后人当作古来听,再当作古讲与后后人,倒也一代传一代地传了下来,并且生出好些枝节。比如:这位祖先是大禹的后代,于是,一整个鲍家都成了大禹的后人。又比如:这位祖先虽是大禹的后代,却不得大禹之精神——娶妻三天便出门治水,后来三次经过家门却不进家。妻生子,禹在门外听见儿子哭声都不进门。而这位祖先则在筑坝的同时,生了三子一女。由于心不虔诚,过后便让他见了颜色。自然,这就是野史了,不足为信,听听而已。 鲍彦山家里的,在床上哼唧,要生了。队长家的大狗子跑到湖里把鲍彦山喊回来。鲍彦山两只胳膊背在身后,夹了一杆锄子,不慌不忙地朝家走。不碍事,这是第七胎了,好比老母鸡下个蛋,不碍事,他心想。早生三个月便好了,这一季口粮全有了,他又想。不过这是做不得主的事,再说是差三个月,又不是三天,三个钟点,没处懊恼的。他想开了。 他家门口已经蹲了几个老头。还没落地,哼得也不紧。他把锄子往墙上一靠,也蹲下了。 “小麦出得还好?”鲍二爷问。 “就那样。”鲍彦山回答。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