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焦虑的大人和不被看见的孩子

焦虑的大人和不被看见的孩子

  • 字数: 15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柏燕谊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278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作者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 12年临床心理咨询,10000+小时个案积累,3000+家庭危机干预指导,10年沉淀厚积薄发 2.临床心理咨询,真实现场再现 具有代表性和共性的案例回放,引导人们向内探寻,直视恐惧,寻找内在生命的滋养和源动力。 3.手术刀般的精准剖析,生命哲思的审视 有别于冷冰冰的枯燥理论,作者以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融入生命哲思的审视,具有温度的悲悯情怀,唤醒人们主动探索自我、觉醒内在智慧的意识。 4.斩断家族代际沉淀的恶性循环,焕发新生 沉浸在焦虑中的父母,只能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的恐惧;每一个焦虑的大人,都曾经是不被看见的孩子。而不被看见的生命,无论能力如何,都是缺损的,不健康的。当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生命恶性循环的链条才有可能被斩断。"
内容简介
心理学家柏燕谊发现:除了那些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来求助之外,更多的是家庭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关系中有困惑的人来咨询。大家无一例外是被自己内心中的恐惧逼进生命坠落的黑洞——焦虑、惶恐、迷茫、无助,永无止境地不知所措以及由之带来的愤怒,在内蚕食吞噬掉了我们感受幸福和快乐的巨大力量,在外则是表现出了各种拧巴和病态的关系,以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的形式凸显出来。
在本书中,作者以充满哲思和悲悯情怀的文字取代冷冰冰的理论,带领每一位为焦虑所侵袭,于盛嚣中倍感孤独、茫然无助的人们,一点一点滴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去看见、看懂曾经是孩子的自己、复制父母行为模式的无意识与抗拒的愤怒撕扯,洞彻我们深受伴生而来的“死”恐惧,和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完成自我力量的发现与接纳,却又深受关系困扰和痛苦的折磨的真相。让我们恍然明悟:我们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力量,足够创建滋润生命的关系,前提只需要我们去看见——曾经不被看见的内在小孩。
作者简介
柏燕谊 动力学心理咨询师 媒体特约心理专家 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主任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中央电视台《夜线》《小鬼当家》栏目常驻心理专家 地方卫视《金牌调解》《谢谢你来了》《爱情保卫战》《育儿大作战》《第三调解室》常驻心理专家 2008年至今,个案心理咨询累计超过10000小时,心理公益讲座百场,深度采访心理干预帮助家庭3000多个。
目录
Chapter 1 发现生命的滋养和原动力
弥散性焦虑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爱的浓度与包装 
出生——“死亡”恐惧的初体验 
情感的滋养与“我”的力量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捕捉爱的浇灌 
解锁与生俱来的智慧与力量 
Chapter 2 焦虑——存在的既定
焦虑是生命的本质
控制与生命力量的被剥夺
“富有”能够治愈焦虑?
家庭中生命力量的博弈
沉浸在焦虑中的父母,只能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的恐惧
人的自恋性
父母的焦虑导致孩子的自我认知的扭曲
自我建构——我是谁,决定了我看到的是什么
Chapter 3 恐惧——对生命的敬畏与渴望
症状是恐惧的表达,也是情感的表达
丛林中的羔羊,无法不恐惧
孩子出现症状是结果,不是原因
原因是孩子对父母的忠诚
原因也是孩子对父母爱的呼唤
切断痛苦模式不断复制的链条
Chapter 4 看见曾经是孩子的自己
优选打败你的是内心的恐惧
与压力共存——忽略它
与压力对抗——彼此纠缠,耗损生命能量
接纳压力——要想走出恐惧,一定先要走进恐惧当中
恐惧的转移与恐惧的投射
心理阉割
警惕自卑者的利剑伤人
成人的自由:选择——焦虑-丧失-责任-孤独
渴望奇迹的人,都在“等待戈多”
内在自我价值的平衡机制
Chapter 5 在关系中被看见
亲密关系中的人需要相互“看见”
亲子关系中的假性亲密关系
存在的确认——妈妈所给予的情感回应
控制者很可能看起来更像受害者
于恐惧当中拯救自己的专享道路
得到与失去
冰冷关系里的巨大情感力量
成长的印痕
时刻享受着现在,也时刻准备着面对变化
“死亡”恐惧可以拯救我们
Chapter 6 自我的建构——你的世界总是出现你需要的素材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你羡慕嫉妒恨的,是活在过去和未来的自己
俄狄浦斯期冲突——对于父母的忠诚 
孩子总是忠诚于父母内在不错大的力量
你影响孩子的力量是毁灭性的还是建设性的
把内心的力量放在自我建设上来 
家族沉淀的代际创伤 
你的世界总因你的需要而出现你需要的素材 
Chapter 7 在简单、安静中获得滋养和疗愈
认识自己作为人的有限性
谁是你幸福生活的无限责任者
糟糕的职场关系隐喻着家庭关系中所受的伤
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影射了父母内心的恐惧
真正的觉醒源于痛苦
Chapter 8 与自己来一场亲密的邂逅——向内探寻,直视恐惧
孤独与恐惧
恐惧、孤独是人成长中的重要动力来源
做自己内心恐惧优雅的聆听者
后记 “我”永远是,也只有“我”才会是,我们自己人生的承担者
摘要
     弥散性焦虑 在咨询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患者来求助之外,更多的是在家庭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关系中有困惑的人来咨询。这十几年的临床咨询工作,加上自己近50年对生命的体会,我发现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无不是被自己的恐惧逼进生命坠落的黑洞。而黑洞带给人的感受除了坠落的痛苦和恐惧之外,还有飘浮在未知中的惶恐,被各种力量场撕扯的挣扎,没有方向感和永无止境的不知所措,这一切带来的愤怒都在不断吞噬着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能量。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拥有更美丽的脸蛋、更高贵的身份、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地位、更多爱自己围着自己转的情人,就能够让自己内心的惶恐得到安抚,但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旦那些华丽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刺激感消失,我们依旧会被自己莫名其妙的不安——弥散型焦虑搅得无法安睡。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不是说爱是让恐惧消退的专享力量吗?但是很多人不缺亲人、爱人、情人,而焦虑、恐惧却并没有因此而消退。 “柏老师,您是我找的第N位咨询师,我找的前N位老师也和您一样有名气,但他们让我很失望。我关注您很多年了,非常信任仰慕您,您是我最后的希望。”类似这样的话语经常出现在我和来访者的首次见面中。 我们期待着爱与被爱,期待着一个能和我们有爱的互动的人出现。他们的出现是我们遏制恐惧、拯救自己的救命稻草,但事实是,就算我们拥有了老师、恋人、朋友,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多少改善,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甚至出现更多新的问题,导致我们疲于奔命,狼狈不堪。 随着我对心理学和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我越来越相信,期待世界上有拯救者的朋友们一定会失望的。不是爱不能稀释焦虑、恐惧,而是因为,“对爱的误解”是无法让恐惧消退的。 永无止境的恐惧不仅剥夺了我们良好的睡眠、感受快乐的能力,甚至还把家人、朋友隔离在我们的生活、情感之外,给我们留下抑郁、强迫、焦虑、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各种令我们无法理解和摆脱的心理、生理问题。 于是,心理咨询师就成了深陷恐惧黑洞的人急需抓住的救命稻草之一。在这之前,他们其实有过很多次获救的机会,之所以没能自救,没能实现逆转,反而频繁造成创伤,是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己只不过是个陌生人。 不是我们没有遇到真爱,而是我们没有遇到自己。 我们先不去探讨“我是谁”这个终极哲学问题,我只想问你几个问题: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你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吗? 你拥有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东西的资本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属于你的?其中有生命的多吗? 如果你害怕的东西都消失了,你就真的不会恐惧了吗? 你爱过你自己吗? 你爱自己的方式是滋养自己的,还是剥削你自己的? 你看到的别人到底是真实的他,还是你想看到的“他”? 你是在为你的需要买单,还是在为你的欲望买单? 如果上面的问题你都不能确定地回答,那你怎么证明自己是活着的?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