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说中医抗疫史

图说中医抗疫史

  • 字数: 1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1173127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景式梳理了中国人民抗击瘟疫的历史,对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时代的主要瘟疫流行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每个时代的瘟疫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中医抗疫经验与亮点作了总结与展示,这些中医学治疫思想和成就,是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都应当了解和学习的。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一代代政府、民众、医者与疫情战斗之事例,展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医的抗疫精神,可帮助当代人民和中医志士提高中医自信和民族自信,为当下我们面临的疫情阻击战提供精神激励与保障。
作者简介
徐安龙,男,汉族。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中山大学生物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人免疫系统的起源与演化及疾病治疗免疫机制。以通讯作者(包括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ⅣEngl J Med、Nat CellBiol、J Hepatol、Nat Commun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相关文章曾人选2010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16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起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委员;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人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人选中国十大医学新闻人物。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目录
第一章 上古时代的疫病防治
第一节 火的发现与疫病防治/2
第二节 巫医与疫病防治/3
第三节 异兽与疫病防治/4
第二章 早期疫病认知与治疗:夏商周—秦汉
第一节 疫之由来/11
一、甲骨文记载/11
二、阴阳鬼神说/11
三、环境气候说/12
四、人口密集说/13
五、吃老鼠习惯/13
第二节 瘟疫对社会的影响/14
一、社会动荡/14
二、人口锐减/15
三、一个习俗/16
第三节 抗疫对策/16
一、政府的疫病防控措施/17
二、人们抗疫的良好愿景/22
第四节 医学文献与防疫/29
一、甲骨卜辞/29
二、《神农本草经》/29
三、《黄帝内经》/30
四、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1
第三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之疫
第一节 疫病概况/38
一、疫病流行/38
二、疫病影响/47
第二节 社会应对/52
一、罪己诏/52
二、隔离/54
三、医药/55
四、恤葬/56
五、减赋/57
六、禁寒食/58
七、祈福/59
八、迁都/61
第三节 医学回答/61
一、病源探究/62
二、证候详辨/63
三、本草方药/64
四、医学防治/69
第四章 宋金元抗疫史话
第一节 安济坊与宋代防疫/80
一、政府主导/80
二、圣散子方与安乐坊/81
三、重视卫生/83
第二节 开封大疫与《太平圣惠方》/85
一、必然的意外/85
二、颁赐圣方/86
三、自助者天助/88
四、惠及苍生/89
第三节 麻风病的防治/90
一、无奈的诙谐/90
二、难疗之疾/91
三、药物和隔离/93
第四节 金元疫病专家刘完素/95
一、通玄处士/95
二、寒凉学派/97
三、运气抗疫/98
第五节 普济消毒饮与大头瘟/100
一、大头天行/100
二、名方出世/102
三、大医千古/104
第六节 抗击军中疫情的罗太医/105
一、传道李杲/105
二、随军罗太医/106
三、抗御瘴瘟疟/107
第五章 明清时期抗疫图景
第一节 防微杜渐/113
一、养正/113
二、药物/114
三、饮食/115
四、导引/116
第二节 谈花色变/117
一、痘神/118
二、痘痕/120
三、种痘/121
第三节 温病学派/124
一、杂气/124
二、温病/126
三、三焦/128
四、湿热/130
第四节 多措并举/132
一、消毒/132
二、隔离/134
三、熏香/135
四、卫生/136
第五节 同心同德/139
一、施药/139
二、埋尸/140
三、救助/141
第六章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以来的抗疫努力
第一节 民国疫情与中医发展概况/146
第二节 打擂名医,治痧有方/147
一、打擂/148
二、治痧/150
第三节 衷中参西,并举治疫/151
一、试药/151
二、汇通/153
三、治疫/154
第四节 根据地抗疫,中医有成绩/154
一、红色中医传统/155
二、边区中医抗疫/156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疫情与中医发展概况/157
第六节 “运气”之学抗乙脑/161
一、总理更需从容医/161
二、五运六气治乙脑/162
第七节 基层抗疫人才队伍建设/163
一、到农村去/163
二、赤脚医生/163
三、中医下沉/164
第八节 中医SARS之战/165
一、请缨与受命/165
二、用数据说话/167
三、生态防疫论/168
四、疫情全球化/168
第九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阻击战/169
一、提起中国速度/169
二、加强联防联控/170
三、中西医学并举/171
四、贡献中国力量/173
摘要
     第一节 火的发现与疫病防治 火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生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火的应用,可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人体的肢体关节、胸腹、腰背。除此之外,我们的祖先还懂得了一些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如灸、炳、熨等,用以治病除疾、养生防病。 在已出土的旧石器遗址中,不少地方都发现了用火遗迹。从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50万年前居住地灰烬坑厚达6米来分析,说明可能已会人工取火种(表1-1)。 神话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白虎通》卷一:“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火的使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火种的发现和应用改善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条件,人们吃熟食,缩短了食物咀嚼和消化过程,使身体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身体和头脑的发育;其次,防止了一些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煮熟的食物不仅易于消化,而且消灭了许多传染病的病原菌,因而人类寿命逐渐增长、身体素质大大提高;第三,火葬能够消除尸体腐败,预防病菌流传,这对人类早期的卫生防疫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 巫医与疫病防治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于是产生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思想。原始人在原始逻辑思维指导下,幻想用自然的力量去战胜自然社会所遇到的一切灾害,于是巫术活动便由此产生。先民相信巫术是沟通神与人的桥梁,是驾驭自然的精神武器,因此,巫术成为原始社会的普遍宗教行为。 人们普遍认为疫病都是由鬼神作祟,巫者借用仪式、祝祷、诅咒等方法可达到驱鬼逐疫的效果。《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汉代《说苑·辨物》:“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上古巫医在防治疫病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杨堃先生指出:“我国古代原是巫、医并称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巫和医才逐渐分开,但在一些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很流行。”巫医和巫师往往是一职两兼的,他们治病,常常一面使用巫术驱走鬼邪,一面用原始药物进行治疗。与巫术相关的一个重要实用方面为祝由术,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当时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受人尊敬。 第三节 异兽与疫病防治 先秦文献《山海经》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在这里,西王母以恐怖、森然的形象出现,其神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天之厉及五残”是什么概念呢?厉,其中一种意思便是灾疫、瘟疫、传染病。“五残”指五残星,古代天文学中的凶星,是“五分毁败之征,大臣诛亡之象”。《山海经》中不仅有西王母这种现象级的瘟疫大神,还有几种和瘟疫有关的神奇动物可谓疫情“警报器”——如絮钩、蜚、跛踵、□(特殊字)……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五百里,曰□(特殊字)山,南临□(特殊字)水,东望湖泽……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日絮钩,见则其国多疫。” 《山海经·东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蜚之为名,体似无害,所经枯竭,甚于鸩厉。”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跛踵,见则其国大疫。”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特殊字),赤如丹火,其名曰狼,见则其国大疫。” 如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让我们知道了吃果子狸会致病(图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知道了自古的福兽蝙蝠原来也会带来灾厄。这两种小动物,原来也是现代疫情的“警报器”。 此外,《山海经》还介绍了可以预防和抵御瘟疫的异兽——箴鱼、青耕、三足鳖。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