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忘初心的力量:12位时代奋进者的故事

不忘初心的力量:12位时代奋进者的故事

  • 字数: 1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作者: 本书编委会
  • 出版日期: 2019-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7406273
  • 版次: 1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爽著的《不忘初心的力量(12位时代奋进者的故事)》所撷取的人物,皆为改革开放进程中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例如:何家英,有名工笔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朱乐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中国环境陶艺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李希凡,当代有名红学家、理论家、文艺评论家、新中国红学的开创者;方李莉,费孝通先生的得意门生,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开创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李宏军,国际传染病放射学开创者、传染病放射学国际化学科建设奠基者、北京佑安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主任;等等。他们勇于思变,敢于求索,行于坚守。他们中有的声名赫赫,却一生淡泊名利,不仅以作品立言,更以操守立身;有的虽非星光熠熠,却在自己的领域开疆扩土,创造了诸多第一;有的默默无闻,却以己之思、聚合众之力,改写了一个群体的命运……可以说,他们在一路的惊涛骇浪中,始终坚守内心使命,将梦想家的气质和改革家的魄力尽情融合,他们的改革精神、创新意识、无畏勇气,无疑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何家英:形居尘俗 心栖天外――探寻中国当代工笔画的复兴之路
朱乐耕:中国陶艺的拓荒者
李希凡:时代的“战士”
田黎明:画一种心象――寻找时代的艺术语境
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的求索者――一个人类学家的足迹和深思
李宏军:让中国传染病放射学赢得世界尊重
孙旭光:恭王府的崛起之路
张丁:用生命抢救国家记忆
吴玉霞:以道驭技 人情入境
周尔均、邓在军:无法忘却的记忆,
孙玉明:独特的红学研究者
摘要
    风夹杂着雨,这是入冬以来最冷的夜。何家英如约出现在记者面前,丝丝凉意,让他忍不住多喝了几口还冒着热气的柠檬水。
     这是北京工体附近一家酒店的茶座,他常常来这儿谈事、会友,这里简洁、安静,更重要的是离他的家很近。
     若无俗务缠身,这该是何家英创作最安静的时间,可以抛开一切,静流也好、旋涡也罢,越孤独却越欢愉,“孤独才能产生意境,而热闹之下什么都没有了”,言语中,表露着对“热闹”一词的厌恶。
     在他的创作体验里,寂寞是艺术家优选的财富,即便早已声名显赫,即便经常被簇拥包围,但这个时代的纷繁与喧嚣,他却从未习惯过。经常,夜半醒来,当脚碰触拖鞋的一刹那,他便会突生强烈的恐慌感,那份恐慌里,夹杂着对20世纪80年代创作氛围的怀念。
     那时,尽管前路未知,尽管无名无利,但全情的创作投入和最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受,让他获得了对于艺术最深切的思考和最多的创作灵感。在他看来,这个时代对于创作者而言,缺少的正是对火热生活的真诚,以至于让现实生活失去了画意。
     大抵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马克思曾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以,每个人都会身不由己地被时代的洪流裹挟,重要的是,你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不忘初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何家英内心始终的希冀。他的创作历程贯穿了改革开放的40年,而这正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新时期。他坦言,40年来,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自己的路该怎么走,20世纪80年代就已想好,不为歌功颂德,不为哗众取宠,只为探求艺术真谛”。
     振叶以寻根,观澜以溯源,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也是何家英在绘画之路上始终探寻的。
     “对传统的东西首先要学习,你才会感到她的珍贵,否则自信从何而来?!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要在保持本民族绘画特质的基础上,汲取西洋东洋绘画中健康、有活力的因子,来矫治民族绘画的弊病,从而创造出更加完善的东西。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跟着西方人的屁股跑,不能为讨他们的好,来辱没自己的民族。”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美术家,何家英更喜欢追寻毫无束缚的自由创作生活,但他深知,时代的浪潮中,身为一名有情怀的艺术家,必须于思辨中明事理,于争鸣中共进步,肩负起自己的社会之责,所以,在即将退休的年龄,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支持下,创办了工笔画研究院,为中国工笔画的传承和发展做着真正务实的探索。
     在采访的前期准备中,记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很吃惊的是,无论老一辈的美术家,还是与何家英同一时期的同行,对其都是一边倒的欣赏和褒扬。一直以为,再好的艺术也会有不同声音,但当记者试图寻找一些异议之音时,竟空手而归,显然何家英是一个例外。
     “不要以为自己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那都是冥冥之中赋予的,要关注自己的行为,你仍然做一个好人,你的才华还在,你变得堕落了,你的才华就会被剥夺。”他经常讲,做人要有一个最基本的信条,就是要发善心,而不是起邪念。所以,大众眼中的何家英,永远是那个不喜钻营,也不愿争名夺利,更不会嫉贤妒能的有风骨的艺术家。
     工笔画笔法精谨细腻,必须心平气和地慢慢渲染,沉静自然是优秀工笔画者基本的精神层面,这便不难理解,为何从他的身上会瞬间感受到那种骨子里释放出来的安静和内敛。这正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修炼之道,是一种看穿世事的坦荡,更是人生沧桑过后的一种淡定。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是何家英改变了中国工笔画的颓废之境,改写了水墨写意画大一统的局面,平衡了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他的工笔画更是毫无争议地被认为是当代的高峰,所以业界称其“新工笔人物画界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转型的奠基人”,很多人甚至以“何家英现象”来研究他的艺术思想。
     “领军人物,这个称呼我并不喜欢,我不想做一个旗手,我只是在尽力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盛名之下的冷静正是真实的何家英。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