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713147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运河依然在流淌、依然在创造历史,而我们对于大运河最有价值的回报应该是传承其文脉,弘扬其精神,在现代文明中实现大运河文化的创新发展。 那么什么是大运河文化?传承什么、怎么传承?如何创新发展大运河文化,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为我们一一呈现。 本书作者多年在大运河申遗一线工作,一直孜孜以求地从事大运河研究,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在简要回顾大运河开凿、运行历史的基础上,从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上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取得的工程技术、社会管理成就等方面,结合大运河活态遗产的要素,反映大运河承载、传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并探索研究大运河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本书的编写出版,将进一步阐释大运河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目录
第一章 悠久的大运河历史
1.1 早期的运河
1.2 第一次大沟通阶段
1.3 第二次大沟通阶段
1.4 当今的大运河
1.5 大运河的时空分布
1.5.1 通济渠
1.5.2 卫河(永济渠)
1.5.3 淮扬运河
1.5.4 江南运河
1.5.5 浙东运河
1.5.6 通惠河
1.5.7 北运河
1.5.8 南运河
1.5.9 会通河
1.5.10 中河
第二章 千年国之命脉
2.1 国家统一的基础
2.2 漕运的历史及其作用
2.2.1 漕运的概念及文化内涵
2.2.2 大运河漕运产生的历史条件
2.2.3 大运河漕运的历史发展阶段及特征
2.2.4 漕运的衰落
2.2.5 大运河漕运的历史作用及文化功能
2.3 沿线繁荣发展的经济带
2.3.1 大运河商业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2.3.2 大运河会馆及特点
2.3.3 大运河钞关
2.3.4 大运河与城镇发展
第三章 世界工程奇迹
3.1 大运河水利工程
3.1.1 大运河水源和供水工程
3.1.2 大运河上的闸坝
3.1.3 大运河上的船闸与越岭运河
3.1.4 大运河与河湖交叉工程
3.1.5 大运河纤道及护岸工程
3.1.6 大运河泄洪工程
3.2 大运河桥梁、码头与仓储
3.2.1 大运河上的桥
3.2.2 大运河码头
3.2.3 大运河粮仓与城门
3.3 大运河与世界水利及水运遗产的对比分析
3.3.1 在动因与功能方面的对比
3.3.2 在工程技术体系与成就方面的对比
3.3.3 在历史影响力方面的对比
3.3.4 对比分析结论
3.4 大运河水利工程科技与文化价值
3.4.1 大运河水利工程的特点
3.4.2 大运河水利工程的科技价值
3.4.3 大运河水利工程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 中华文化高地
4.1 大运河文学艺术与科学
4.1.1 大运河与书法艺术
4.1.2 大运河与绘画艺术
4.1.3 大运河与诗词歌赋
4.1.4 大运河与小说
4.1.5 运河流域民歌及曲艺的互传
4.1.6 大运河与戏剧
4.1.7 大运河与科技书籍
4.1.8 大运河与藏书文化
4.2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4.2.1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4.2.2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4.2.3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4.3 大运河园林建筑艺术
4.3.1 大运河沿线园林及特色建筑
4.3.2 大运河园林建筑特点及整体特征
4.3.3 大运河沿线建筑艺术的相互影响与文化价值
第五章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
5.1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
5.1.1 陆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5.1.2 海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5.2 国外文化传入中国的通道
5.2.1 大运河与宗教文化传播
5.2.2 大运河与国外科技文化的传入
5.3 大运河与中华文化的输出
5.3.1 遣唐使、鉴真东渡和崔致远在华为官
5.3.2 造纸术、印刷术输出和《马可·波罗游记》
5.3.3 文化教育思想与茶及瓷器的输出
5.3.4 苏禄王长眠运河边
第六章 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耀
6.1 申遗之路及大运河遗产的构成
6.1.1 大运河申遗过程
6.1.2 大运河的遗产区和河段
6.1.3 大运河遗产类型的划分
6.1.4 大运河遗产的分布
6.2 大运河世界遗产介绍
6.2.1 大运河水工遗存
6.2.2 大运河附属遗存
6.2.3 大运河相关遗产
6.3 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及申遗的意义
6.3.1 大运河遗产价值概述
6.3.2 大运河遗产符合世界遗产的价值标准
6.3.3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意义
第七章 保护好祖先的遗产
7.1 大运河的研究
7.1.1 田野调查、考古研究和价值提炼
7.1.2 大运河的宣传教育
7.1.3 运河学的发展方向
7.2 大运河遗产的保护
7.2.1 大运河保护现状与要求
7.2.2 大运河面临的保护压力
7.2.3 法律保护与规划保护
7.2.4 保护管理机制与机构
7.2.5 大运河遗产的监测管理
第八章 新时代大运河的新使命
8.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
8.1.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8.1.2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内容
8.1.3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实践与不足
8.1.4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路径
8.1.5 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调联动机制
8.2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创举
8.2.1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提出过程
8.2.2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任务要求
8.2.3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江苏实践
8.2.4 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路径与方法
8.3 新时代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窗口
8.3.1 加强运河遗产保护展示,用保护成就传播中华文化
8.3.2 提炼运河文化价值,用学术成果传播中华文化
8.3.3 讲好运河故事,用优秀作品传播中华文化
8.3.4 打造运河文化平台,用国际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8.3.5 推出千年运河旅游品牌,用国际旅游传播中华文化
8.3.6 发展运河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贸易传播中华文化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