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刘振华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202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经济史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首先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技术基础,概括出了新中国的技术发展战略,接着介绍了技术引进的各个方面的历史事实,然后以事实为依据,根据后发优势理论和工业化赶超战略等,分析、评价其对中国工业化和技术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
作者简介
刘振华,经济学博士、哲学硕士,立足于档案,研究中国经济、毛泽东思想及生平等,发表多篇文章,其中一些文章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3 研究状况综述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技术引进的概念与理论
2.1 技术的含义
2.2 技术引进等概念
2.3 技术引进的方式
2.4 技术引进模式
2.5 技术引进战略
2.6 技术差距理论
2.7 后发优势理论
2.8 后发劣势理论和经济赶超理论
2.9 赶超战略的后发劣势分析
第3章 新中国的技术发展战略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技术基础
3.2 重工业发展战略和的赶超思想
3.3 新中国技术发展贯彻的方针
3.4 新中国技术发展战略的组成
第4章 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技术及资金引进
4.1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引进苏联技术的历史背景
4.2 引进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重点建设项目
4.3 援建项目中的技术引进
4.4 引进苏联贷款
4.5 引进苏联核工业技术
第5章 苏联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技术等的引进
5.1 引进苏联人力资源
5.2 引进苏联国营企业管理一长制
5.3 引进苏联企业管理方法
5.4 科学技术合作中的技术引进
5.5 案例研究一:苏联专家在一汽
5.6 案例研究二:“马钢宪法”的引进和“鞍钢宪法”的产生
第6章 西方技术的引进
6.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6.2 引进西方技术的确立
6.3 以进口成套设备为主要引进方式
6.4 单项设备引进方式
6.5 技术资料与技术交流引进方式
6.6 技术引进项目的执行情况
第7章 技术引进的分析与评价
7.1 技术引进的特点分析
7.2 对引进技术水平的评价
7.3 技术引进对中国新增生产能力的贡献
7.4 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7.5 技术引进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
7.6 对中国技术引进的制度分析
7.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