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

  • 字数: 24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章斌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52291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诗学策略与历史的关联性的角度来研究“九叶”诗人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特色,分析他们发展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识。概言之,“九叶”诗人的突出成就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如何让诗歌有效地应对历史的剧变和现实的压力之上,并恢复和更新语言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目录
导论
第1节 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第2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九叶”群体的形成与性质
引言
第1节 “九叶”群体的聚合
第2节 “九叶”群体的总体特征和性质
第二章 抒情诗体的转型
引言
第1节 辛笛:“现实”的压力与抒情诗的“变形记”
第2节 穆旦的“新的抒情”:“感时忧国”与宗教关怀的角力
第3节 杜运燮:“轻体诗”与反感伤和反抒情
第三章 “自我”与“世界”的紧张关系
引言
第1节 穆旦:残缺自我与完整性之寻求
第2节 陈敬容:“陌生的我”与“陌生的世界”
第3节 杭约赫的二元“世界”观与乌托邦想象
第四章 “时间”表现与历史意识
引言
第1节 唐祈的“时间”与历史决定论
第2节 穆旦:“时间”的围困与历史的灭绝
第五章 创造性的隐喻
引言
第1节 辛笛:历史文化危机与隐喻的创造
第2节 穆旦:隐喻的张力与历史的压力
第3节 袁可嘉的比喻理念的重审和再出发
第4节 创造性隐喻与新诗语言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