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间指南 澎湃夜读集

人间指南 澎湃夜读集

  • 字数: 25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71416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澎湃新闻评论部2019年初设立的“夜读”栏目的文章精选。栏目文章关注社会热点和公众话题,回应社会关切,以千余字篇幅的短小文章坚定地为普通人和弱势群体发声,为公共利益说话。文章所涉话题涵盖社会、教育、生活、亲子、文艺、职场等社会主流人群关注的领域,坚持话题性和原创性,因为新闻源本身的热度,这些“夜读”类文章洗去了“心灵鸡汤”自带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突兀感,让表达有了由头,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染力。每一篇文章皆由澎湃评论部的评论员或外部作者完成,这让“夜读”文章更具多元化风格;原创而非转载的形式,保证了“夜读”思想的创作性和文章的可读性,在优选上满足了受众的阅读获得感。书中所选录的文章在恪守文章时效性和思想性的基础上,也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了“鸡汤”类文章的优点,注重消解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距离,消融文风和观点输出的硬度,追求灵动、柔软、润物无声式的行文风格,在说理之外打造更具情感力量的创作模式。澎湃“夜读”是不一样的“心灵鸡汤”。它兼具选题的时效性、表达的软性化和思想深度,满足现代人的晚间阅读需求。
目录
情感
"30+女人"何以成为一个话题和问题?
专业生产渣男的PUA,也在制造防御式孤独
"妈宝男"是妻子和婆婆对一个男人的争夺
"离婚冷静期"冷静的是我们对婚姻的态度
年轻人,你为什么不想结婚?
7700万个独居男女里,有你吗?
不交女朋友,养一只猫?
别因为特别个案丧失了对爱情的信心
这对跳舞的农民夫妻,"甜"到我了
当我们谈论未婚同居合不合法时,谈论的是什么?
你拍奇崛的婚纱照,到底图个啥?
你还是得相信爱情
中年人的欢喜,为什么这么"小"?
从《致命女人》到"庆渝年":爽剧只是童话
只有美丽、有钱的中年女性才能"乘风破浪"
电动车载五女,网友们在酸什么?
……
摘要
     “30+女人”何以成为一个话题和问题? 石力月 收到约稿消息的时候,我正在烈日下背着工作电脑,扛着孩子的各种行头,带她去上舞蹈课。我汗流浃背地牵着孩子穿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一副社畜本畜的模样。 最近年龄30+女性的话题很热,《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以及《女人30+》第二季,又是综艺又是影视剧,叫好又叫座,大概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她们会成为舆论的风口。铺天盖地的文章和讨论涌来,说感动的、说励志的、说勇气的,说啥的都有,持续不断的高光活生生地将“30+女性”搞成了话题中心。 客观地说,在卖人设、脸谱化的问题上,以30+女性为主角的综艺与电视剧并没有走出一条真正的突破之路,仅仅是换了个标签,就能掀起巨浪,可见长期被“白瘦幼”审美和趣味霸屏遮蔽了多少真实的世界。 然而,这不是被遮蔽世界的理想亮相与表达,而是以她们的名义展开的一场收割——收割经历,收割情感,收割自我投射的共鸣。我对满屏“虽然30+了但依然可以怎样,,的句式感到不安。在我看来,那些认为都30+了还不打算坐以待毙的女性很励志的想法包含着细思极恐的逻辑——以否定为前提的肯定。因此,比今天应当如何呈现和讨论30+的女性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她们究竟是何以成为一个话题和问题的? 现实生活的演进比综艺和电视剧复杂得多。近些年我愈加意识到在我和我的同龄女性身上似乎悄然发生过一场巨变。我们自年幼到成年阶段所受的教育是没有性别差异的,教育上的性别平等不但是一种政治正确,也是一种社会共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要读书和要养活自己的问题上,不会有什么争议。但成年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进入了一个充满性别拷问的世界,那些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成为问题,并且是女性独有的问题。一如《女人30+》访谈中挺过了生死考验的任家萱(Selina),也逃不开大龄再婚的问题,她自曝加过很多人电话却没有下文的无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我也认为30+的女性可见总比不可见好,但还是忍不住想问:为什么30+对于男性来说不构成一个问题? 从整个人生阶段来看,30+应当属于年富力强的黄金期,可今天几乎所有关于这个年龄段女性的叙述都不是这个基调,即使是那些被一致叫好的姐姐们,也不过要么被塑造得老当益壮,要么就表现得一地鸡毛。这大概是我总感觉别扭的原因。在我看来,这个阶段无非衔接了我们过往的人生,也通往我们未来的人生,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然而,性别的限定加诸了一种宿命化的设定,越强调她们的挣扎与反抗就越强化了这种宿命式的基调。所以今天大量的呈现与讨论看上去先锋,实则保守。 事实上,以年龄为标准对女性进行评价和筛选,掩盖了整个社会系统低成本利用其劳动的秘密:一方面,全方位宣布你的价值降低,使得你必须通过加倍努力来避免出局;另一方面,以价值降低为由低成本支付(甚至免费使用,比如家庭劳动),使得你即使加倍努力也往往无法获得与努力相匹配的回报。这种双重压力,才是30+女性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倍感艰辛的核心原因。“性别+年龄”的规训被不断地塑造成常识,这个过程是极具压迫性的,此番爆发的网络热议就是证明。 所以,如何真正打破性别与年龄对女性人生可能性的束缚,而不是在接受常识的前提下寻求有限突破,可能是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 ……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