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智者同行

智者同行

  • 字数: 2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吴丹毛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75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中国现代化进程奋发努力的动因来自于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也来自于过去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积累。汉唐之际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居世界优选水平,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很好。汉王朝开疆拓土、武功赫赫;唐王朝对外开放、海纳百川。一个在历史上真正拥有支配地位的国家,它一定具有伟大的历史,汉唐盛世雄风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从历史上探寻传统文化内涵,再从文化学的角度予以精辟归纳。这是本书创作和出版的初衷。
内容简介
作者从文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中国文化的复兴与西方文化的衰落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中央集权制的举国体制和义务本位制所提倡的对社会的奉献精神,胸怀天下和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将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文化力量。作者以睿智的哲学思考,机智幽默的语言,从传统文化、文明出路、读史睿智、趣闻逸事四个方面对古今中外、文史哲经、人生道理、社会发展等内容丰富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能够欣赏作者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写作文风和对民族复兴与文明出路的时代课题的思考。本书是作者在新媒体今日头条发表的百余篇文章汇集成册。思考深刻、文章经典,其睿智的思想可立言传承。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引起共鸣,与智者同行。
作者简介
吴丹毛,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并担任过《发现》杂志社主编。现任北京金博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通地产董事。创办了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北京四季房展会。撰写专著《在民族灵魂的深处》《文化精神》。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撰写的《在民族灵魂的深处》一书,曾在文化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成为团中央当年向全国推荐的专享社科类书目。该书在2012年又被百度文库推荐为研究生参考书。《文化精神》是作者将公开发表的一批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文章,汇集成册的一部论文集。《智者同行》用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写作文风,以历史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的出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目录
前言
中华民族复兴与文明出路II
传统文化
中国农耕文明雏形的文化特色02
希腊航海文明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因05
东西方文化原生态的多彩魅力:英雄本色与义务本位08
印度佛教文化密码的历史探寻14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挑战与应战16
中国历史的长城效应与长城精神21
西方长城成为历史一瞬的文化探寻25
传统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形成的原因28
西方社会结构多元化的历史成因32
中国传统社会宗法制度的成因及作用37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组织结构的特色40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等级身份制的思想表现44
“义务本位”精神食粮与思想鸦片的双重性47
宗法社会嫡长子继承制的社会纷争及道德乱象51
家国同构“一体化结构”的传统社会形态55
儒家核心思想价值观的精彩纷呈58
道家消极遁世哲学思想的解析60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心路历程63
中国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观66
知足常乐、权威心理是传统小农意识的表象69
狭隘保守、平均主义是传统小农意识的表象73
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文化心态76
日本传统宗教文化的价值内涵78
合金文化:日本成功的奥秘83
文化合金:美国文化产生的物质背景86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基础90
文明出路
如何理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96
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的共同信仰98
怎样看待基辛格要求中国帮助美国100
如何看待核武器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价值?102
中国文化对美国抗击疫情的启示104
西方国家不接受俄罗斯的文化原因107
破解中印两国矛盾的战略思考110
日本谋取政治大国地位的现实障碍112
《在民族灵魂的深处》一书的思考117
《文化精神》铸造民族风骨119
中国农耕文化的封闭与开放123
i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文明冲突的归宿127
中日两国近代化差异的文化思考130
面对近代西方文明的挑战与应战133
中国古代文明未中断的文化基因138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一般概述及核心142
对改革开放初期外来文化冲击的历史回顾146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双重压力及两难选择154
破解中国现代化进程制约因素的文化方略159
复兴中华民族汉唐盛世的雄风165
对世界文明出路探寻的思考16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170
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核心175
读史睿智
刘邦从市井小民到汉朝的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180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是什么意思?181
高谈阔论:酣畅淋漓健康养生的酒文化182
张学良在中国近代目前的历史地位184
台儿庄大捷的军事指挥艺术及历史评价187
日本国民性中“樱花精神”的忠勇动因191
中美两国战争价值观的文化比较19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有趣的事件?197
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思想?198
VS蒋介石的“家与国"200
读南渡北归,为何大师之后再无大师?201
菲律宾、韩国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203
英国与法国社会转型的比较分析205
日本“东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内涵208
美国民族文化青春期的土地运动210
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内涵的成因216
美国竞争务实社会的历史成因222
改革开放前俄美中关系的历史过往227
趣闻逸事
农耕文明是怎样诞生的?230
黄河水入京对于北京有什么影响?231
南水北调,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233
希腊航海文明的原始特色234
你觉得印度这个国家被高估了吗?236
美国日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7
美国社会矛盾在疫情期间加剧的深层剖析239
如何看待部分美国人支持特朗普尽快复工的要求?240
姜昆、侯耀华对郭德纲相声的评价241
国难当头,知识分子应具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242
如何评价张维为和张维迎名似兄弟却学识相左?244
如何评价张维为和金灿荣这样的学者?245
如何看待温铁军?248
诚实追求名利、均衡适度才是人生的真谛250
一个商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金钱观?253
契约精神是商人应具有的基本素养255
如何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人生的财富?257
人如何面对死亡?259
如何善待你生活中过往的女人?261
许多夫妻过着单身一样的生活却不离婚?263
女人一般喜欢什么样的男人?264
会展行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呢?265
金融街论坛形成品牌的心路历程267
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的今朝辉煌272
对百姓购房的关注点及场景选择的建议277
当年逼你买房的中介,你恨不恨他们?281
解析小区物业及绿化存在的问题282
一个社会的公信力靠什么支撑?284
后记
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智者同行》一书的思考286
摘要
     中国农耕文明雏形的文化特色 中华民族最初繁衍生息在黄河流域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平坦的地势、温暖的气候、充沛的水源、茂密的丛林适宜发展农业。而东部濒临太平洋,没有较近的海上邻国,西北和西南又为沙漠和高原所阻,因此无论海上通商或陆路贸易都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人只能以农耕为主,农业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耕文明以治理水源为生存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制、一统的制度特征和抑制个性、推崇集体意识乃至个别权威的心理特征。 中华农耕文明源于黄河流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人们对水源的占有和控制是维持生存的关键,治理水源、兴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就成为农耕民族生存的首要前提。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黄河流域周期性的洪水泛滥,需要动员人们全力以赴去降服水灾,兴修水利;二是在黄河流域从事农业的人们需要经济、巧妙地把水力用于生产,有效地灌溉土地,必须对水利设施加以集中控制管理。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个体无法兴办水利工程,无法分配水力资源,需要组织起来依靠大规模的集体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有集合单个盲目意志的统一意志。也就是说,人们为了生存需要统一每个人的意志,服从统一的领导。因此,集体意识得到根深蒂固地加强。伴随对水源的治理和分配,中国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王朝,夏王朝。 专制王朝的产生虽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进步,但专制王朝也对人民的个性与自我意识进行了,从此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中国人已经缺少价值感,难以得到尊重。世袭制造成了君主家天下的局面。专制王权的管理职能通过各级官僚来行使,造成了人际关系的身份制,使不受尊重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全部理性都倾注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原则上。群体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集体意识在身份制的引导下,变成单方向的服从义务,并通过伦理原则将其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在集体协作中产生的指挥者成了专制君主,此后由于儒家思想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对专制集权政治的强化,以及中原地区始终处于周边游牧民族侵扰的威胁之下,必须有效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加以抵御,使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其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延续数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组织资源的历史遗产。中国式农耕文化的雏形就是这样开始萌芽的。 农耕文明靠天吃饭,较多地依赖自然、顺应自然,因此在心理结构方面信奉“天人感应“的原则,求善的要求高于求真。 在广漠无垠的平原上,劳苦的中国农民受制于气候,依靠老天爷赐给阳光和雨水,被动地适应自然多于对自然的抗争,这一切造成了中国人对上天的恐惧和崇拜。由于王权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决定的意义,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认为君王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因此称君王为“天子”。君权与神权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王权的权威性,而对祖先的崇拜则构成了宗法制度的心理基础,一旦将宗法制度与王权相结合,君、神、父“三位一体”的统治结构便告形成。这种强大的专制王权,终于没有形成后来像基督教世界的那种神权与王权分离、两权并立、相互制约,神权有时超越王权的局面。 神权与君权的结合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进一步要求人们将个人的权利转嫁出去,进一步压抑个性和自我意识。对上天、对祖先及大自然的依赖与被动的适应,要求人们调解自我行为,主要是以善行感动上天,求它赐给人们风调雨顺,使得人们放弃了对自然界探索的兴趣,而将聪明与才智集中于研究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如何适应、保持与发展这种人际关系上,造成了自然科学只占比较低下地位的状态。 农耕文明生活虽然艰苦,农业生产却有稳定的保证,造成了求稳、求静的心理趋向。 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必须春种秋收、锄禾日中,汗洒沃土。同时还必须在旱、涝、虫、霜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下辛勤地耕作,而农业的收获却不能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营养充裕的食物。劳苦的生活使中国人具有与西方民族截然相反的心理特征——坚韧的忍耐力。中国人的心理能量很强,他们总是能够把痛苦内化,通过一系列的理智与感情的冲突,达到物与我的重新和》皆与统一,迫使自己去适应各种艰难的客观环境。农业的生产方式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生活条件,它使人们处于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除了治理水源和抵御外族入侵的需要,人们很少有相互交往的必要。稳定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中国人心理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静”。中国社会是一种静态的稳定的社会,中国人无须过多地与自然抗争,只要使自己适应自然就可以得到生存。而任何破坏现状的“动”,都被认为只能给人们带来灾难。在中国语言中“动”“乱”一直沿用至今,因为农业生产方式本身就具有“静”的性质,“动”并不能改变这种性质,也不可能给农业生产方式注入任何新的因素,其结果必然就是“乱”。长期的“静”的结果,使中国人具有顽强的“坚忍性”,人们渴望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