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阳明心学实修心得(第1辑)

阳明心学实修心得(第1辑)

  • 字数: 29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47732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五十余位心学修习者的切身感受和经验,助你提升人生质量,获得坦坦荡荡的幸福感! "
内容简介
《阳明心学实修心得.第1辑》由刘长志主编
作者简介
刘长志,民间学者,年逾不惑。生于苦寒之地,幼长于山野,弱冠从戎,历十数年解甲。其人宗于道,贵于贞:其学源于先秦圣人,学不师授;其志以合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机为乐,以循理恬愉为务,以正本清源为己任,弘圣人之道于天下。 著书立言者,子日:“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为君子而乾乾,戒慎恐惧,乐天知命而不忧,安土敦乎仁始能爱。知周乎万物,道济于天下。
目录
第一章心学基本概念体悟
3“诚”和“诚意” 张海鹰
6“中和”之道 张海鹰
8解析“心即理” 张海鹰
11我理解的“知行合一” 张海鹰
14雄阳明心学提纲 梁
19鹏理工男初学心学的一些认识 林鹏
23港关于“知行合一”的再理解 闫港
24俊我对“四句教”的理解 余俊
26阳明心学基本概念解析 胡志峰
32“物”“意”“心”“知”“性” 群整理
34俊“道”的解析 余俊
39雄关于动静的分享 梁
44我对上善若水的理解 彭运佳
46俊对“私欲”的深入理解 余俊
48我理解的“妄念” 杨德钢
第二章心性功夫实修体会
51海用心印证粗浅践行 龙海
57关于“安身立命” 胡志峰
59我理解的“气机流行” 张海鹰
62提高心学修习进境的几个要素 张海鹰
65阳明心学入门方法梳理 李小雪
73我理解的“勿忘勿助” 张惟贺
75关于打坐的个人实修体会 张惟贺
77气机流行和静坐站桩 朱丽君
80我的事上磨 喻俊生
83我的心路历程和对阳明心学的实修体悟 王国飞
89学习心学后的体会 孔田田
91学习阳明心学,开启人生新篇章 姜孝君
96我的心学学习体会 张丙峰
99礼学习阳明心学一年后的自我梳理 陈礼
102心学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王金波
第三章心学入门方法和常见误区
107感悟“根本” 张海鹰
109我的心学历程及感悟 刘海波
111我对心学的初步认识 王永康
113心学功夫混杂的弊端 李小雪
115博采众家之长的误区 刘长志
116阳明心学要怎样学 范燕飞
120如何克除私欲 王瑞丰
123学习心学的两个关键感受:诚意和实修 王海林
第四章龙场游学论道专辑
129起 刘长志缘
131龙场祭文 刘长志
132一年修心路,情深意又长 张海鹰
139我的心学体会 李小雪
142易道与诚意 彭运佳
147俊家庭教育中的身份引导法 余俊
151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 李凯琦
155阳明心学是贯穿中华文化的精华 罗德荣
161心即理和良知 李向阳
164俊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游学 余俊
166从组织活动的角度看游学 李小雪
第五章阳明心学和我
171学习阳明心学,我是快乐的 杨德慧
175陪女儿逐梦,无惧 杨德慧
179鹏理工男初识心学的一点感想 林鹏
184寻找生命的意义 柯语莫
190昌我为什么要学习心学 王昌
194雄心学和儿童家庭教育体会 梁雄
196俊我的分享:心是答案 余俊
201学习心学的收获 万伟业
204学习心学对家庭的助益 黄庆涛
206我的心学体会和生活应用 肖淼新
209心学带给我的转变 李麟玉
210一年多心学践行的感受 刘树鸿
213心学学习方法和心学对自己的改善 关世超
215学习阳明心学的体会 边海峰
217心学角度的观影体会 张海鹰
221学心学的点滴分享 陈雪妮
224敏怨念即恶行 李敏
226我的修心之路 李秋艳
230我的心学之路 周园园
233心学与生活 刘玉平
236学心学,我的收获 魏春兰
238为生活点一盏灯 何亚明
240心学让我受益终身 薛升华
242心学历程 刘文军
第六章心性路上点滴荟萃
247修心感悟四则 张海鹰
251心学体会点滴 李向阳
252心学学习随笔 胡志峰
258关于读书 李向阳
260我对学习历史的看法 李向阳
262我认为的“怀才不遇” 李向阳
263农家捉老鼠的故事 群整理
264心学点滴感悟 李小雪
265昌心为形役,为物所累 王昌
266心学实修点滴分享 李凯琦
267关于“伦理” 彭运佳
268修心点滴二则 范燕飞
269平我理解的立诚 李
270学习阳明心学的初衷 李建强
摘要
     “诚”和“诚意" 张海鹰 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诚”和“诚意”,大多是真诚、诚恳等意,是在待人接物或处理人情事变时,由内而外所彰显的态度,或让对方感到尊重和友好的一种方式。比如,两人发生了矛盾,事后一方主动向另一方道歉,体现了“诚”彰显了“诚意”;逢年过节,向长辈或尊者敬酒时先干为敬,并送上祝福的话,表达了“诚”送上了“诚意”。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和“诚意”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 我们先从《大学》说起。《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诚意,就是诚其意,是不自欺。如闻到恶臭立即捂住鼻子绕着走,不是用大脑判断一下再立个心.去恶;见到美色当下就心生喜欢,不是用大脑判断一下再立个心,去好。做到如“恶恶臭、好好色”般不自欺的本能反应,就是诚意。《大学》是儒家修身之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为修身八目。“格物”为八目之首,原文却跳过“格物”直接诠释“诚意”,正是说明修身功夫要以“诚意”为本,《大学》功夫只是“诚意”。 《传习录》中阳明先生多处强调“诚意”是“头脑”和“主意”。《传习录》中篇第130节:“‘诚意’之说,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但近世学者乃作第二义看,故稍与提掇紧要出来,非鄙人所能特倡也。”上篇第129节通篇强调“诚意”的重要性。整个章节核心说的是,“格、致、诚、正”是儒家修身次第,从功夫次第来说,“格物”为实下手处;但从重要性排序来说,“诚意”排第一。打个比方,盖房子要有承重梁,承重梁的设计和位置是整个房体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从重要性排序来讲,承重梁是最重要的,但在盖房子的顺序上,承重梁不会放在第一。 诚意既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那么如何落实诚意功夫呢?《传习录》下篇第179节给出了明确答案:“意未有悬空的,必著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弊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诚意”为主,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功夫始有下落,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没有“诚意”,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就会支离破碎,得不到真知,离“至善”的本体就会越来越远。 我们以学书法为例。想要学习书法,去购买了笔墨纸砚和字帖,制订了练习计划。开始练习时,调好墨、抻开纸,横平竖直,心无旁骛,一撇一捺实实落落地去练习。假以时日,书法自然有成。这件事上的“诚意”,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先把内心的“诚”立起来,廓清心体上贪嗔好恶等私欲攀附,去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影响,使练书法这件事的心更为真切,实实落落去做练书法这件事,把书法这一“物”给“格”了,练书法的“知”被致了,那么学书法这个“意”也就被诚了。如果“诚意”仅落在想学书法这个“意”上,就是悬空;过于关注书法进步的快慢或者笔下字体的好坏,就是流于逐物。 程颢先生日:“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然不是要字好,又为何学呢?其实,他的意思是:练书法时,心中要专主一个天理,随时随地只在心上学个存天理,心即理,待此心精明纯乎天理,字好亦在其中矣。此处的“敬”正是“诚意”的功夫。 子思概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中庸》全篇以“诚”为枢纽,“诚”在这里指功夫,亦指本体。诚者,天之道也;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这里的“诚”说的是性是道是体,心即性即理,是形而上的。诚之者,人之道也;修道是诚之者事,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也”。这里的“诚”是修身的功夫,是落实修身的方法和举措,是形而下的器用。由“自明诚,谓之教”过渡到“自诚明,谓之性”,“诚之者,人之道”过渡到“诚者,天之道”,正是由功夫而复其本体,实现下学而上达的过程。 《周易·文言·乾》中“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思是说外修文教,内立其诚,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比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内心首先要有个“诚”字,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内外脱节,内心的“诚”立不起来,就难以服众,也很难建立什么大的功业。诚是实理,只是一个良知。凡学问之功,一则诚,二则伪,诚只是一颗真切的心。 综而述之,诚意就是诚其意,有诚的对象时,诚是功夫;诚者自成,无诚的对象时,诚是本体。若以人心为镜,那么“诚”是镜子,本身亮;“诚意”是着实用意,擦镜子,使镜子亮。如何把镜子擦亮、是否使用清洁剂等,是“思诚”的功夫;最后镜子亮了,就是“意诚”了,实现了由功夫而复其本体的过程。 《中庸》功夫只是“诚身”,《大学》功夫只是“诚意”,诚身诚意,何以别之?阳明先生一语道破,功夫只是一般,“诚”而已矣。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