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发展新驱动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经济发展新驱动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字数: 3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韩永辉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47726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人民勇于探索、践行、总结、革新的历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奋斗,中国的经济取得一系列长足的进步,中国经济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重要对象。在此过程中,中国始终将自身放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厘清自身所处的位置,把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发展战略和方式,从而在激荡的世界格局中顺势而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在过往的数十年中,中国对外开放,通过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密切交往,不断提升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并逐步在世界事务中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中国对内改革,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落实推进一轮又一轮改革,练好“内功”,激活内在发展动能。 展望国际形势变迁,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作为主动应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和趋势的重大战略,具有十分深刻的战略含义。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以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大国关系调整,世界经济弱势运行的趋势仍未改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社会交往一度出现大范围中断的情形;另一方面,面向“十四五”规划发展作出更充分的准备,更是要求为达到2035年甚至是2050年目标做好远景规划布局。 在新时代下,中国面临许多靠前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集中力量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培育发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增强国家发展的韧性,兼以升级国际大循环为抓手,稳固在对外经济中的主动权,有序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联动,力促实现“1+1>2”的倍增效应,进而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继续走出走好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出靠前之魄力,坚定信心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把握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 本书共分为八章,从宏观背景、现状、面临问题、案例分析和战略选择角度分析和研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议题。"
内容简介
当下,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未来国际形势将持续置身于深刻变化之中,这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而言既意味着机遇,又意味着挑战。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该书内容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著作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主旋律,紧密结合党中央精神,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两个视角切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从产业链、投资、消费、对外开放战略、对外贸易等角度深入剖析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状、面临的难题和应对之策,尝试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界、学界以及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思考路径和分析视角。
作者简介
韩永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中山大学首届“逸仙班”计划成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产业政策、世界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曾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相关研究被学术同行引用3000余次(中国知网)。曾先后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仅1篇)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次。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决策咨询专家。担任The World Economy、《经济研究》等30余个国内外重要期刊匿名审稿人。担任广东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凤凰网财经智库专家等媒体专家,持续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光明网发表时评。
目录
第一章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3
第一节新冠肺炎疫情前宏观环境: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中国经济结构亟待转变3
第二节新冠肺炎疫情后宏观环境: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海内外局势日趋复杂16
第二章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和内涵28
第一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相关理论29
第二节理论评述40
第三章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的历史案例分析44
第一节英国:技术革新助力内循环,自由贸易拓宽外循环45
第二节美国:以内循环促外循环,实现双轨互动发展56
第三节日本:以内循环振兴经济,破解外循环发展瓶颈69
第四章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现状82
第一节国内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83
第二节国内投资发展现状分析103
第三节国内消费现状分析117
第四节对外开放战略发展现状分析128
第五节对外贸易现状分析143
第六节国际投资现状分析148
第五章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问题分析158
第一节国内产业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59
第二节国内投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72
第三节国内消费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78
第四节对外开放战略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84
第五节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87
第六节国际投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90
第六章传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方法可能存在的误区196
第一节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高关税沉重打击进出口贸易,国内经济局势陷入大崩盘197
第二节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经济高度依赖国内市场205
第三节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日元升值处置不当,信贷政策频频失误导致泡沫经济209
第四节东南亚经济危机: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内部实体经济虚弱216
第七章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22
第一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蓝图规划223
第二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设计224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278
第一节主要结论279
第二节研究展望280
参考文献28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