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医学脉动

现代医学脉动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35758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何用细菌治病?脑卒中或将可治?杀死致命病毒有何新武器?癌细胞转移有秘密通道?新疗法如何防治艾滋病?从抵御致病菌到阻击看不见的病毒,从攻克癌症到守护心脑,从寻找疾病解药到助力器官功能恢复,从发展医疗技术到构筑卫生防线……本书精选《科学美国人》前沿医学资汛,呈现点亮生命希望的医学发展动态,带你快速了解对抗疾病的医疗技术革新。
目录
话题一 抵御致病菌需另辟蹊径
“乐善好施”的细菌
抗生素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解码古代病原体
莱姆病为什么难以?
外膜蛋白:杀死耐药菌的新靶标
减少抗生素处方的承诺书
用细菌消灭耐药菌
“暗战疗法”对付致病菌
以毒攻毒
找寻更好的百日咳疫苗
验血诊断肺结核
话题二 阻击看不见的病毒
流感疫情的意外回报
流感疫苗儿童优先
致命杀手的阿喀琉斯之踵
人造病毒争议
H7N9禽流感病毒如何感染人类?
潜伏的危险:脊髓灰质炎
艾滋病婴儿首次被治愈
纳米佐剂增强HIV疫苗
预防艾滋病的新产品
男性也需接种HPV疫苗
杀死致命病毒的新武器
话题三 从未停息的攻克癌症之战
最古老的癌症世系
体型越大越不易患癌?
癌症等于胚胎再发育?
唐氏综合征抗癌
胆固醇会诱发乳腺癌?
癌细胞转移的秘密通道
癌细胞成群迁移导致肿瘤转移
利用外泌体搜寻癌细胞
早期诊断遏制胰腺癌
用于白血病治疗的特殊饮食法
话题四 守护心脑的医疗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源于唐氏综合征?
脑卒中或将可治
脑卒中新疗法:健侧帮助患侧
神经干细胞走向临床
胚胎细胞移植迎来曙光
干细胞争议背后
干细胞修复血管
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
独辟蹊径的心脏病疗法
话题五 源于自然的疾病解药
藏在树懒毛发中的“药箱”
根除疟疾先治蚊子
蛆虫疗法治愈伤口
新型抗毒血清高效价廉
植物抗体可治疗埃博拉
从仙人掌中提取止痛药
安慰剂的魔力
更有效的糖尿病药物
生物分子有望逆转脱发
话题六 助力器官功能恢复的新方法
人工肝技术战胜H7N9禽流感
3D打印气管
培养皿中长出肠道
待移植器官保存时间延长至3天
无需电池的自动心脏起搏器
无线心脏起搏器
石墨烯器件帮助聋哑人说话
更灵巧的仿生手
话题七 医疗技术革新带来无限可能
好事多磨的医用硅胶
人工凝胶保护伤口
等离子手术刀的妙用
用光镊清洁血管
治疗败血症的磁珠
细菌医生
纳米颗粒让过敏注射疗法更安全
“电子皮肤”即将登场
手机检测癌症
话题八 构筑公共卫生防线
监测航班可追踪传染病
喷嚏飞沫能“飞”多远?
阻击医院内感染
“孤儿药”困境
医生与患者的社交网络
医疗改革的关键
摘要
     “乐善好施”的细菌 撰文 梅琳达.温纳·奠耶(Melinda Wenner Moyer) 翻译 高瑞雪 科学家在研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时发现,少数具有耐药性的变体大肠杆菌会分泌吲哚,这种分子会阻碍变体大肠杆菌生长,却能帮助种群中的其他成员生存。因此,通过阻断吲哚信号的方式,说不定能消除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利他精神,这种精神甚至就存在于你的身体里。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詹姆斯·科林斯(James J.Collins)发现,少数耐药菌会帮助易受伤害的同类在抗生素的猛烈攻击下存活,哪怕它们自己要为此付出代价。 大肠杆菌中的一些菌株生活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另一些则臭名昭著,因为它们会引起疾病大暴发。科林斯及其同事将培养的大肠杆菌置于抗生素中,并不断增加抗生素的剂量。他们定期分析菌落的耐药水平,发现了一些意外情况:虽然在有药物存在时整个种群依然繁荣兴旺,但事实上,仅有少数细菌个体具有耐药性。“看到孤立个体的耐药性水平远远低于整体水平,我们真的非常惊讶。”科林斯说。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上。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具有耐药性的变体大肠杆菌会分泌一种名为吲哚的分子。这种分子会阻碍变本大肠杆菌自身生长,却能激活同类细菌细胞膜上的外排泵,帮助种群中的其他成员生存。 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研发更优良的抗生素。科林斯说,如果吲哚能让病原菌抵抗抗生素,那么用小分子阻断吲哚信号,说不定就能消除耐药性。而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的NovaBay制药公司也很关注这一发现,其首席科学家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说:“该发现表明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如果吲哚疗法或基于吲哚的疗法被证明是安全的,那么科学家有一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有益细菌在泌尿系统或肠道系统中战胜病原菌。”NovaBay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一些药物,用来对付由耐药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这些结果或许还会改变医生追查患者传染源的方式。科林斯指出,如果少量个体具有适当的基因突变就能使整个细菌种群具有耐药性,那么仅仅收集、分析患者的少量细菌样本,也许就会低估细菌感染的整体耐药性。他说: “这些单细胞生物组成的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像多细胞生物一样运转。”因此,仅靠孤立的样本恐怕不足以窥见“豹子”的全貌。 抗生素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撰文 梅琳达.温纳·莫耶(Melinda Wenner Moyer) 翻译 赵瑾 科学家可能还没有接近理解抗生素的作用机理,这提醒我们,微生物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微生物是一类“微妙”的生物。科学家曾一度认为,各种抗生素能通过不同方式,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例如,有些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另一些则会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詹姆斯·科林斯(James J.Collins)却认为,事实并非如此。2007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指出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杀菌机制,并非导致细菌死亡的原因。他与同事的研究显示,抗生素的杀菌机制具有共性——抗生素都是通过提高细菌内活性氧分子的水平来破坏细菌的DNA分子,达到杀菌目的的。 科林斯的理论遭到了学术界的围攻。2013年3月,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分别在《科学》上发表论文,证实抗生素能在无氧条件下杀死细菌。如果科林斯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就不可能发生,因为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产生活性氧。这两个研究团队还发现,那些经过基因改造,无法合成自身抗氧化物(该物质能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的破坏)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不比正常细菌高。 但上述这些研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2013年5月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上的一篇评论认为,可能是各个研究团队使用的培养皿和实验步骤不同,使细菌在实验中所接触的氧气水平不同,进而产生了不一致的实验结果。其他研究还显示,科林斯研究团队用来标记活性氧的分子存在问题,因为其他无害的分子也会使该标记分子发光。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科林·马诺伊尔(Colin Manoil)担心,科林斯的团队可能错误地理解了实验结果。马诺伊尔说:“这涉及一个因果问题,即使衰亡的细菌内有活性氧存在,这些分子也可能只是细菌衰亡的结果,而非衰亡的原因。” 这场论战提醒我们,微生物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的微生物学家,詹姆斯·伊姆利(James Imlay,2013年3月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之一)说:“有时我们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针对性不够强,有时我们仍必须在黑暗的边缘摸索。”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