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身边的易经思维

我们身边的易经思维

  • 字数: 19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作者: 王建平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91231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所谓易经思维,实际上是“道法自然”式的思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思维。
正因有着《易经》的影响,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直到今天还是“阴阳鱼”式的、S型的,从来也不会直来直去。
运用《易经》中的思维方式,才能妥当地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作者简介
王建平,1956年10月生,曾任大型国企高管,从事易学研究多年,担任多家企业中国传统文化顾问。
目录
第一章从“春风吹又生”看生生不息之道
龙的传说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虽死犹生舍生取义
第二章从“万物生化”看阴阳相倚之道
阴阳生万物
头痛不医头
有两把刷子
第三章从“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看谦卑处世之道
满招损
谦受益
节有度
第四章从“天有不测风云”看居安思危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第五章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德行仁义之道
三岁看大
与人为善
积德有后福
第六章从“身正不怕影子斜”看正人君子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清心寡欲坐怀不乱
拥权自重方能善终
第七章从“梅花香自苦寒来”看人生磨砺之道
万事开头难
化险成大道
路遥知马力
风雨见彩虹
第八章从“民不信不立”看信达天下之道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你又变卦了
第九章从“不偏不倚”看中正和合之道
居中方能得正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不中?中!
第十章从“笑一笑,十年少”看乐天知命之道
知足者常乐
有爱就有乐
情绪是心魔
第十一章从“真人不露相”看韬光养晦之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
大丈夫能屈能伸
木秀于林易被摧
第十二章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看顺天应人之道
天意不可违
冬至大过年
大道法自然
第十三章从“神机妙算”看合理预测之道
万变不离其宗
一叶知秋
借东风
第十四章从“简简单单才是真”看大道至简之道
简易变易不易
越高级越简单
简由心生
第十五章从“左右逢源”看睿智处世之道
难得糊涂
聪明反被聪明误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后记
摘要
     我们常会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赞美大地的无限生机,赞叹那一望无际的野草在春风吹拂下茁壮生长的壮观景象。这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正是易经思想的具体反映。《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知道,乾卦是《易经》中的第一卦,它代表天,天的特性就是刚健有力。 在“天行健”“自强不息”思想的影响下,刚健有为、勤劳勇敢、鞠躬尽瘁、舍生取义的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这也是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龙的传说 乾为天,乾卦的每一爻说的都是龙。一说是每一爻是一条龙,共六条龙;另一说是一条龙在六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不管是一条龙还是六条龙,乾卦是讲龙的卦,这是显而易见的。 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几乎是无限的,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龙的形象大多数是飞龙、腾龙或奔龙,这些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势不可挡。 用龙的刚健、强壮和无所不能来体现“自强不息”,再贴切不过。自古以来,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龙的形象不仅在人们的身边,且已深深融人人们的血液。乾为天,天为龙,龙应天。自强不息、永不停顿是龙的精神,人们取其形,聚其神,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千百年来,人们对龙五体投地,尊崇之极。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据史书记载,华夏始祖伏羲曾在黄河一带目睹一只龙首马身的异兽,有感而发,于是发明了八卦,并且从此将龙作为部落标记,号称“龙师”。由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易经》第一卦乾卦的每一爻都在讲龙。 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自己成龙,自己未能成龙就寄希望于儿女,所谓“望子成龙”。希望把龙的刚健、睿智、豪气、本领接纳于身,融入于体。 “龙的传人”是中国人的自称。龙的形成表现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起着维系和向心的作用。龙文化已成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常引以为豪。 在《易经》中,乾和天为一体,天与龙也无法分开。历朝历代的君王都自封为“真龙天子”;他们的身体称为“龙体”;他们的衣服称为“龙袍”,上面绣有九条龙;他们坐的椅子叫“龙椅”。在北京故宫里,单是太和殿,就装饰有一万三千多条龙。 描写龙的形象、精神、能力等的文章,自古以来不胜枚举。唐代文学家、政治家韩愈的《龙说》一文更为独树一帜。该文不长,不妨一起来欣赏。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日龙,云从之矣。 上文大意是: 龙吐气为云,云原来并不是由龙赋予其神灵,但因为龙吐气变成云并乘之,而致使云变化莫测。它能够在宇宙中任何空间飞行,甚至接近日月,遮住它们的光芒。它能驱动雷电,化作雨雪,神奇无比,形成万条江河,流过大山峡谷。云,是多么神奇啊! 是龙的能力使云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其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多么奇怪,龙所凭借的,正是它自己造就的云。 《易经》上说:“云从龙。”那么,既然叫作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韩愈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以龙喻君王,以云喻臣子,阐述君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全文借龙的云而言志,直抒情怀,意表忠心,充分反映韩愈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及他对朝廷的不二忠心。同时,又把《易经》所说的“云从龙”解释得透彻到位,令人信服。 我们且不去详尽分析和探讨《龙说》的风格和意义,单从韩愈对龙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他对《易经》的崇拜。韩愈借事说易,借易抒情,借情表心,足见其文字能力、文学造诣、易学功底非常人所能及。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