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观看的技艺:里尔克论塞尚书信选

观看的技艺:里尔克论塞尚书信选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奥)里尔克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706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关于目光,关于观看“塞尚看圣威克山、苹果和这世界”; 关于塞尚的谈艺录,关于视觉艺术、关于创作奥义; 二十九封情书,给他远方的妻子,给这世界的深情告白;
内容简介
1906年,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主将塞尚离世。1907年秋天,里尔克凭着对法国秋季艺术沙龙中塞尚的作品官方回顾展的即时印象,记录下来观看塞尚作品后最为震撼和触动心灵的文字,并将这些文字化作二十九封书信,寄予远方的妻子。他称呼塞尚为“独特而伟大的老人”,在塞尚的画前,他获得了“奇异而幸运”的洞见。这些信札揭示了里尔克在这些画作面前所感受到的震动,它不是一部关于塞尚的严谨专著,但书中体现的关于诗人的震撼和狂喜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整体,强烈的艺术意图表达了内心的涌流,即“观看的技艺”。
作者简介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德语诗人,也用法语写作。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并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著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书简,代表作《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给青年诗人的信》等。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目录
001 序 :观看的技艺修炼术

013 里克尔1907年有关塞尚的书信

143 映画记
摘要
     1907 06.03 周一 伏尔泰旅馆 巴黎 ……观看与劳作——它们在此地,与在别处是如此地不同。在别处,你去看,去思:思是其后的事——而在这里,它们几乎如一,几乎为一。我又回来了:不奇异,不瞩目,不惊动;甚至算不得一次节日;因为一次节日已然是一个间断。而在此,你被带着,被带着走向更远,被带着走向万物,穿透万物,大大小小的一切。万物皆一一地布置着自己,井井有条,如若有人站着发号施令;凡所在着的皆全然迫切地在着,仿佛屈了膝,低俯着,为你祈祷…… 1907 06.07 周五 下午 ……许多地方我已经又走了一遍。周二在“小巴嘉泰勒宫”(Bagate11e)有一场1870年到1900年间的女性肖像展。一张精彩的马奈画作便可以替其余一切给你极大的回赠。马奈算得上是个画家;自这张肖像以及今天在卢浮宫新建的“莫劳-奈拉顿藏室”见到的那张不可思议的《草地上的午餐))之后,他便再一次给了我一个的展现。他是个画家,现在是,将来是,且永远都是。戛耶终究是错的,凡·高是另外一种,无可避免地沉溺于表现,混绘画于其意志里。在他,之前从未画过的入了画,但在马奈,一切皆可入画。(听起来怪怪的;就绘画的意义而言,其实一切都定是可以入画的;是则是,但实际尚未如此,而凡·高一直,一直,一直想要这种实现。)在波恩海姆·热恩,我看到凡·高:一家夜间咖啡馆,很晚了,沉闷乏味,像是透过失眠的眼在看。他画老式的照明灯气息(吊灯周围画同心圆,渐渐在空间中消融),那方法接近不是涂画,而是以颜色强力取胜,是压倒性的:在它面前,人断然变老,颓靡不振,昏昏沉沉而凄凄惨惨。这里还有马约尔的作品:非常,非常地美。一个女孩的肢体,尚是(待烧的)陶土,难以描述。同时还有一批日本东西马上要在拍卖会上出售,也是应该要看看的!…… 1907 06.13 周二 晚上 ……昨日整个上午我都在植物园,看瞪羚。小鹿瞪羚。有两只,另有一只母的在旁边。它们躺着,彼此分开有几步远,一边休憩,一边反刍,并凝望着。如同女子凝望画作,它们也默默而确凿地凝望着什么。一有马鸣声,其中一只立即警听,我便看到有光从它纤细脑袋上的耳与角中发出。我仅看到有一只站起来,过一会儿,又躺了下来;但我看到,在它们伸展测验自身的时候,那些后腿是怎样地神奇(它们如枪,跳跃即从此射出)。我接近挪不动步子,它们是这般地美,接近如我在你那精美的照片前所感受到的:仿佛它们刚刚变成这样的形状…… 1907 06.24 周一 ……今早你的长信,以及你所有的想法……说到底,艺术作品总是一个人于险象环生中的结果,是身体力行走遍所有路途,至于山穷水尽,再无可更进一步的结果。走得越远,体验便越发自我,越发个人,越发独特;而所完成的作品最终便不可或缺,不可遏制,且,尽可能地,成为此种独特的决定性表达……在这里,艺术品反过来给其必然的创作者带来巨大的助益——那是他的缩影;念珠上的一个珠点,在这个珠点上,他的生命显示为一个祈祷,反反复复,向他证明他的浑然合一与诚挚,是唯独呈现给他的,是无名的,莫可名状的,而对外则唯有自我承担,成为一种必要,一种真实,一种存在。 所以我们当然别无选择,只能以自身去测验,去尝试对抗这绝境,但在它进入艺术品之前,我们也许亦会因受掣而对之保持缄默,不与人分享,不与人倾诉:因为这个绝境无它,即是我们自身之中的独特,无人会理解,甚或也不应该去理解。所以如它这般,作为我们个人的疯癫,它必须进入作品里,可以说,要在作品里让它正当,展示它自身的法则,似乎天生已成,无形无相,直到在艺术的明晰中显现——然而有两种交流的自由在我看来似乎都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是与物地直面相对;一种是日常生活里所发生的,我们通过各自的劳作来展现彼此,由此互相支持、帮助以及(以最谦卑的话说是)赞美彼此。但无论在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里,一方都必须给另一方展示一个结果,而如果一个人不给他人呈现自己的处理手法,也并不是因为不信任、回绝或者排斥,而是那里面有太多的困惑,痛苦,且其专享的价值就在于创作中个人的施展。我常常想,如果凡·高在从那些以其全部灵魂为他辩护、为他承担、为他的现实做证誓的存在中创作出画作之前,不得不同某人分享自己的独特视觉,不得不与别人一起来评鉴自己的创作动机,那对凡·高来说将是如何地疯狂,如何地万劫不复。有时候在信中(尽管在那里,他同样经常谈论的是那些已完成的作品),他的确似乎感到他需要这样做,然而高更——他一直渴慕的意气相投者——刚刚抵达,他就不得不在绝望中割下自己的耳朵,在此之前他们就都开始彼此厌恶,第一时间便恨不得除掉对方才是……关于这个我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我与我的“模特”的关系当然依旧是不对路,尤其是,我接近不能够运用任何人体模特(证据:现在尚未有过什么作为),且未来数年我将忙于那些花朵、动物以及风景。(“阿尔克斯提斯”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