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活中的绿色建筑(第2版)

生活中的绿色建筑(第2版)

  • 字数: 2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赵先美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6830470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六章 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这一新内容,在这里作者作者重点讲解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理念、绿色建筑的智能化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同时,作者根据第一版出版后读者的反馈信息对全书内容进行完善,对第七章“国内外典型绿色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各国建筑的图片予以补充。本书的出版延续第一版图文并茂的写作风格以增强读者阅读的趣味性。
目录
001第二版前言
001前言
001第一章资源、建筑与环境
002一、资源与建筑
007二、绿色建筑的概念、发展原则及控制指标
014三、绿色人居与室内环境
022四、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
025第二章绿色建筑是如何节地的
026一、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指标及要求
028二、室外环境控制技术
034三、我国建筑节地现状
039四、绿色建筑选址、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
043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如何节能的
044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52二、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等能耗
……
277参考文献
摘要
     一、资源与建筑 (一)我国的资源现状 人口、资源、环境是21世纪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因素。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热点,各国纷纷从自己的国情出发,研究如何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1.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作为资产,它可以产生财富。中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土地进行近乎残酷的开发和利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城市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土地做保证;中国又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国家,必须建设和维持稳定的生态环境。这三个方面,可以说都对土地提出了持续增长的数量需求和质量安全需求,使土地成为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夺的焦点。 根据调查可知,发达国家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83.3平方米,而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101.2平方米,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然而,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城市土地有4%~5%处于闲置状态,40%左右被低效利用,若按土地低效利用相当于1/4的闲置土地来推算,空闲土地占城市用地的14%~15%。 2.能源 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煤仍是我国的能源主力。 2002年,中国石油需求量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 85l万吨,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能源安全问题。由于我国石油短缺,车用液体燃料还是得从煤基替代燃料上找出路。在我国推广粮食乙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很难实行下去。按现有技术水平来分析,5吨粮食作1吨汽油当量,此外还要消耗0.5~0.8吨的煤用于发酵和脱水。若生产1 000万吨汽油当量,需用粮食5000万吨,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当然,可以考虑用木薯和甜高梁等其他作物来生产乙醇,譬学秸秆及其他纤维素来制造(目前技术还没有接近商业化),但后者存在大规模收集与运输问题。 可再生能源(王零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2020年以前,很难在我国能源比薜占有一定分量,这和欧洲国家有所不同。一些欧荔H画家,芬丁的总能耗已不再增长或增长很少,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目前使用的化石能源。而我国却处于总能耗急剧增长之中,单是发电设备(其中主要是以燃煤的方式发电),每年增长的装机容量达60~80吉瓦。在这种高速增长量中,可再生能源所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更不用说去替代原有的化石能源。譬如说,按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30吉瓦(2005年的24倍),考虑到每单位装机容量的满负荷工作时间平均只有2 500小时,则30吉瓦的风电相当于火电12吉瓦左右,也只占2020年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950~1 000吉瓦的1.2%左右。 3.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很大的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2.5%,其中干旱地区占30·8%,半干旱地区占21.7%。 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淡水量只有2 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第128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孝_,。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量将下降至1 000多立方米,接近贫水国家的极限。目前,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出现缺水銎象。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资源的减少造成人们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在北京4万多口井的平均深度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枯竭。近孑来,黄河断流、淮河污染,使得沿河地区供水紧张,不少城市不得不2麦、分时供水,而一些用水量大的工矿企业也不得不在用水高峰期停产。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