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警色年华
字数: 40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商品条码: 978756534120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2018年是江苏警官学院复校40年,建校70年,为纪念这一特殊意义的年份,学院向广大校友展开校史征文活动。本书稿为江苏警官学院警察文化中心项目、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警史研究丛书、江苏警官学院建校70年复校40周年文选,其中有对当年校园艰苦创业历程的细节回顾,有对如海般师恩的深情咏唱,有对惜时如金发愤读书的不尽眷念,更有对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变迁的感喟和思索。这些文字凝聚着广大校友和教师对母校无比深厚的情怀,以岁月为经,往事为纬,串起颗颗珍珠,见证了江苏警官学院励精图治40年的如歌岁月。
目录
校友篇
“公校”忆念
孙兴家
母校,学生永远的眷恋
岳金秀
情系母校饮水思源
韦立华
一个故事
李向群
“公校”:母校纪事
金小明
我在85干修班的学习生涯
钱聿钢
从警生涯从这一天开始
桑玉成
初心在此
边宪华
回望安德门
彭琪
四十年的相伴成长
周亚红
安德门求学时代的追忆
马洪根
守株待兔抓小偷
顾传勇
一段四十年前的回忆
谭荣铨
我的母校是“公校”
纪阿林
假如让我回到四十年前
刘建瓴
我的“公校”记忆
孙惠明
求学往事
刘崇奎
一个“德”字忆母校
殷长庆
南京菊花台下,抹不去的记忆
王福平
艰苦岁月砥砺前行
李年飞
母校之恩点滴在心
周进
我牢记了老师教诲我的专业思想
张晶
青春
卢晓天
那三年,我在“安德门”
柏昱
驿动的心
于国成
“小八路”深情忆母校
陈雪华
“侥幸”走进安德门
刘光俊
棒打侯诣村
周连勇
1982年的校阅
李雪冰
我的刑侦老师们
韩焕新
难忘那竹箦的青葱岁月
潘利伟
愿母校,牵手辉煌走向明天
丁从明
匆匆那两年司校生活
陆彩霞
别梦依稀三十载
陈洁
练胆
夏阳
我的“公校"记忆
徐艳华
记母校的老师们
何文
安德门故事
王智军
岁月静好,警徽映初心
苗玉芹
难忘石佛师生情
蒋安光
我在公专当“村长”
徐守彬
忆警校芳华
戴铭
致逝去的青春
俞海娟
永远的安德门128号
张广兴
难忘的警校岁月
金怡
我的母校记忆
嵇金浩
江南忆,最忆是南京
封征
十年磨一剑砥砺前行
洪磊杰
警校,你是我一生好看的回忆
冯上上
让我回归宁静的那片土地
李波
挥汗苏警,藏蓝青春
赵阳
我与苏警院——龙潭、安德门和浦口
卢迪
永不打烊的“龙潭面馆”
施玉卿
我与苏警院——一场美丽的邂逅
倪茹涵
警院助我追逐梦想
王文君
仪仗队队长的时光烙印
邹炜
教师篇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夏文信
尘封的记忆:我的安德门(“公校”)情结
范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王祥生毕良珍
我的“忘年友
翁昌年
公安学校和我的梦
戴建奇
问疑解惑传道授业
梁毅
龙潭琐忆
王海燕
96年,我来到基建科
王春华
校园小山记
雷铭
警校与“红楼”
何永康
摘要
“公校”忆念 孙兴家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忆念,我最难忘却的记忆是在江苏省公安学校学习的时光,许多情景时常浮现脑海,令人回味。 浓厚的学风。我们是1978年江苏省公安学校(简称“公校”)复校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分为大专文科一、二、三班和外语、化学、无线电班,另外还有3个中专班,我在文科一班。由于那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们这批原无上大学希望的青年,突然间有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大家都非常珍惜和感恩。因此,从入学开始,同学们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把学习作为第一己任。那时电视少见,网络也不发达,专享学习途径就是听课、看书。所以,大家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听好每一课。无论是普通文化课还是公安专业课,很少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也听不到交头接耳闲谈的声音,大多顺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边听、边记、边思考。课后,还要相互比对笔记,巩固学习的知识。遇有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时,有的同学先人一步,早早就到教室占好位置,恭恭敬敬等候听讲。一次,北京大学费孝通教授应邀来校作社会学讲座,全校师生慕名而至,整场报告近3个多小时,无一人随意走动,有的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愿浪费,生怕漏听一句内容。读书是那时大家共同的嗜好。学校图书馆是我们爱去的场所,但因场地有限,容纳人员不多,大多数人只能借书回教室或者宿舍阅读。每天下午,图书馆窗口都会排起长队,站满等待借书的同学,像中外名著、名人自传,以及党史、法律类图书最为热门,有时要等上几个星期才能借阅到手。不少同学还善于自学,注重积累。当时,晨读是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当出完早操,就有一批同学捧起书本,到校园内外或者菊花台上下读书背词;遇到刮风下雨时,就把教室、走廊、食堂等场所利用起来。据说有位外语班的同学为了熟记英语词典,背一页,撕一页,一本词典撕完了,书上单词也全记住了。下午和晚上自习时间,大家更是惜时如金,就像是暗中比试一样,谁都不愿多说一句话,更不愿早睡一会觉,全神贯注忙着自己的学习事务。正是在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下,我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朴素的生活。我们入学那年,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加之学校又是重新选址抢建起来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这一基本国情和校情,决定了我们学习条件比较艰苦。记得刚入学时,学校从南到北只有一条百十米长的新建水泥路面,另有1幢综合楼、3幢学生宿舍、1个食堂,还有2幢尚未完工的教师宿舍,路边没有树,地上没有花草,整个校园显得荒凉冷清。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没有失意和抱怨,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学习、边劳动,自己动手植树种草、铺垫操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校园路边的树种起来了,地上的花草长出来了,活动操场铺垫成功了,我们也有了成就感。毕业后,每当同学聚会或者遇到学弟学妹时,我们都会自豪地谈起这段往事。教学设施简陋是当时学校的现状,那一阶段,学校师资不足,教学设备匮乏,经常采取上大课和轮流做实验的方式解决燃眉之急。以我们文科班为例,虽然分了3个班,实际上是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教室场地不大,更没有空调,每次上课都是人挨着人,既拥挤,空气质量也不好,一年四季都要开着门窗。还有一次我们上刑事照相课,需要自己动手冲洗照片,学校只有1个暗室,我们三个班的同学按班级、组别轮换操作,有的要等到深更半夜才能完成作业。尤为难忘的是,生活节俭是我们这届同学的常态。由于那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国家免除了我们上大学的学杂费,还资助困难同学助学金。助学金分三等,按月发放,一等18.7元,二等14.7元,三等133元,除少数带薪上学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基本上都能享受到。在当时,这笔费用相当于一个学徒工的工资,也是大多数同学的主要生活来源,大家普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如每天遇到的吃饭问题,学校食堂早上供应的是稀饭、馒头和小菜,稀饭一分钱一碗,馒头两分钱一个,一顿饭吃下来大约五六分钱;中午和晚上有大荤、小荤、蔬菜,外加一个汤,大荤一角五分钱一份、小荤一角钱一份、蔬菜五分钱一份,汤免费,不少同学中午只买一个小荤、一份蔬菜,到了节假日才打个牙祭,买上一份大荤菜。晚上,依然以蔬菜为主。 P3-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