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共艺术与空间生产

公共艺术与空间生产

  • 字数: 1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李雷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7002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消费主义文化勃兴而导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之中,简要考察公共艺术的历史变迁与形态拓展,并借鉴公共性、场域、空间生产等理论,重点分析公共艺术的本质特性、生产机制与价值功能等问题。同时,结合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构、社区营造与乡村振兴等的现实状况,着力探讨中国当下公共艺术生产场域之中的多重权力话语对抗与利益博弈,以及中国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本土化、制度化、数字化和生态化趋向。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公共艺术的出场
一、艺术与生活:从分化到去分化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来临
三、日常生活与感性
四、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出场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历史变迁与概念界定
一、公共艺术的嬗变与扩展
二、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三、公共性: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
四、公共艺术与公共性
第三章 公共艺术的存在形态与未来趋向
一、静态性作品与动态性作品
二、临时性作品与较为性作品
三、中国公共艺术的未来趋向
第四章 空间、场域与公共艺术生产
一、空间权力视域下的公共艺术生产
二、公共艺术场域中的三重权力话语
三、公共艺术场域与审美趣味区隔
第五章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建构
一、公共艺术:城市的文化名片
二、案例:芝加哥——美国“公共艺术之都”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公共艺术
第六章 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
一、“单位制”解体之后的社区文化建设
二、社区艺术:“新类型公共艺术”
三、案例:从贫民窟到“怡乐村”
四、社区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公共艺术与乡村振兴
一、“美丽中国”与“美丽乡村”
二、当代艺术的“逆城市化”:从城市到乡村
三、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
四、案例: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五、公共艺术与乡土文化自信重建
附录一 公共艺术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顶层设计的可行性
一、城市副中心建设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可行性
三、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注意事项
附录二 前卫艺术介入社会的形式、路径及其限度
一、“前卫”的双重意涵:政治前卫与审美前卫
二、艺术介入的形式转换:从有机作品到非有机作品
三、前卫艺术介入社会的两种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