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花开的方向

花开的方向

  • 字数: 1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包利民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6138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讲述原生家庭亲情故事,弥合父母与孩子情感鸿沟;展开青少年内心世界,帮你摆脱成长的烦恼。☆附赠精美留言卡,帮你记下说不出的心里话!——也可以送给他/她呀!☆实力画师柠檬漫游感动绘制唯美插图!
内容简介
《花开的方向》是包利民所著的一部以亲情为主线的暖心美文。本书收录了94篇散文,分《为你珍惜每一缕风》《刻在新年上的笑容》《试卷上的一朵花》《谢谢你路过我的成长》《别踩疼了她的影子》五部分。全书通过一个个故事,将亲情的美好和感动悄悄送入读者心中,从而唤醒大家生命中所有的感动来源,使生活更加美好。书中没有直接的说教,只是将身边的感动一点一滴收集起来,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对于青少年来说,本书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能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亲情的可贵,能让他们在心底种下感恩的种子,从而去爱自己的亲人,去热爱生活。
作者简介
包利民,男,黑龙江呼兰人。专栏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思维与智慧》等期刊签约作家。已在海内外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文章获过各种奖项,例如《山上山下》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并曾入选教材和中高考语文试卷,例如《好看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出版有哲理散文集《当空瓶子有了梦想》等。
目录
第1辑 为你珍惜每一缕风
3 不想做最小的孩子
5 苦难是一张微笑的脸
9 清风流过八月
13 矿帽上的灯光
16 二十二棵钻天杨
18 一束滴露的花
21 装蚯蚓的瓶子
25 1998年的一封信
29 为你珍惜每一缕风
31 被爱灌注的木杆可以撑起生命
33 妈,我把药买回来了
36 别哭,孩子
……
第2辑 刻在新年上的笑容
第3辑 试卷上的一朵花
第4辑 谢谢你路过我的成长
第5辑 别踩疼了她的影子
摘要
     不想做最小的孩子 有一次开家长会,发现在那些年轻的家长中,有一个年纪有五十多的男人,便以为是哪个孩子的爷爷。结果闹出了笑话,那男人是班上刘艳菲的父亲。原来刘艳菲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现在十一二岁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家三四个孩子的,极为少见。 闲时和刘艳菲交谈,说起家里的事,她却是有些不开心。我以为她是羡慕那些独生子女,便告诉她,现在的孩子太孤单,像她这样有哥哥姐姐多好,以后还有亲戚可以走动。可她依然没有释怀,说起自己父母年龄已经大了。我便明白了她的心思,这个孩子,觉得父母年华渐老,而自己还小,父母还要为她操心抚养她长大。是啊,想想看,别的家长到了这个年龄,基本已经要安享晚年了。从此便多留心这个孩子,她平时也很快乐,只是总有一些瞬间会神色黯然。每天她都独自上学放学,背着大大的书包,不像别的学生那样,家长接送。她看着那些年轻的父母,眼中有羡慕,然后一步一步走向那条僻静的街道。 有一天放学,和刘艳菲同路。漫无边际地说着话,便问:“你最想做的和最不想做的是什么?”她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谈一些理想什么的,而是说:“我最想做家里优选的孩子,最不想做最小的孩子!”我笑说:“做最小的孩子多好,大家都宠着,是宝贝!”她转头看了一眼校门口聚集着的那些年轻的家长,小声说:“做最小的孩子不好!” 我问:“是不是羡慕哥哥姐姐有弟弟妹妹?你也想有?”她点头:“我羡慕哥哥姐姐,他们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都会比我长!”那一刻,心被温柔地击中。只是这一句,就让我明白了这个孩子之前的种种不开心。忽然羡慕起自己的姐姐们来,她们和父母同在的时间比我更长。人的一生中,与父母同在的时光有多长?就算多出一天,也是最幸福的日子。光阴如水,却淹没不了一个孩子纯真而充满爱的心。想想在世事中奔波的我们,蒙尘的心已有多久未牵念自己的亲人?面对这个孩子悠远的眼神,心中泛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 苦难是一张微笑的脸 他七岁那年,卧病在床三年的母亲便去世了。父亲每日拼死拼活地去山上扛石头,支撑这个摇摇欲坠的家。而他的弟弟刚四岁,天天哭着要妈妈,他便带着弟弟去山上玩儿,让弟弟于游戏中忘记妈妈。回到家里,他先做好饭,再温上水,以便晚上帮父亲清洗被石头磨烂的肩膀。 十二岁的时候,他毅然地放弃了读书,和父亲一起去山上扛石头。他小小的身躯在石头的重压下艰难地移动着,可他从不喊累,为了这个家、为了弟弟。弟弟此时已上小学了,成绩是乡里优选的。每天放学,他像哥哥当年那样把饭做好。 十七岁的时候,由于他和父亲的辛苦劳作,家里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弟弟也去乡里读初中了。可是还没等他喘口气笑一笑,一场灾难便又降临了。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