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大明城垣
字数: 3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陈正荣
出版日期: 2021-02-01
商品条码: 978752121133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3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4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大明城垣,六百年风摧雨蚀依然屹立匠人匠心,几代人披星戴月铸就丰碑一部讲述大明城墙建造过程的小说 一幅描绘明初社会百态历史的画卷
内容简介
考古学家在南京城墙中发现一块很特别的明代城砖:上面有男女两个手印,十六个字——“袁水汤汤,窑火旺旺。妹手我手,日月共长。”考古学家根据城砖上的铭文找到了制作这块城砖的窑匠故乡,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六百多年的故事。窑匠汤和七、汤丙、汤满是一家祖孙三代人,他们烧砖、筑城,历尽艰辛。汤满因为烧出“白玉砖”,受到朱元璋的嘉奖。可是,汤满无意做官,只做匠人。汤满与大户人家小姐明月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感天动地。汤和七、汤丙、汤满、铁柱、李黑、刘德化、黄牛四……这些镌刻在南京城墙砖上的名字,在小说中得到复活。小说带你一起穿越时空,走进明朝,走进匠人的生活……
作者简介
陈正荣,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媒体人,高级记者。当过大学老师,做过多年记者,获得过戈公振新闻奖。先后担任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副台长、报社副总编辑。发表新闻论文50余篇,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已出版著作《诗神的魅力》、《电视第三次浪潮》、《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报告》、《政府新闻学》(合著)、《金陵文脉》(10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总导演,总制片人)、《那年,雪飞扬》等。
目录
第一章城砖上的手印
第二章“和七窑”
第三章建中都
第四章筑京师
第五章汤满在京城
第六章白玉砖
第七章尾声
摘要
第一章 城砖上的手印 如果没有二〇〇七年春天的一个电话,也就不会有这部小说。 那是三月的一天,南京的天气特别好,久雨过后,天空蓝莹莹的,太阳暖暖的,熏得白的、紫的玉兰花一夜之间急不可耐地绽开了笑脸。 我是南京一家报社的记者,负责报道文化新闻。上午完成采访后,在回报社的路上一边慢悠悠地走着,一边欣赏着街头的春色。 手机响了。一看,原来是姜一嘉,南京城墙博物馆的朋友。 “喂,快来吧,有大新闻。” “又有什么重大发现?” “暂时保密,你来了就知道,少有的重大发现。如果来迟了,就不要怪我先告诉别的记者啦。”姜一嘉说。 姜一嘉,一位痴迷于城墙研究与保护的专家。我们在采访中相识,成为好朋友。每当有什么新发现,他总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又发现一块铭文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烧砖州县”“又发现一个明代古砖窑”……他说话总喜欢带点夸张,什么“重要发现”“从来没有过”“惊世秘密”之类经常从他嘴里蹦出来,我也习惯了。 “哥们儿,又在卖关子啦,又发现了什么?”如此大好春光,我还想在外面优哉游哉,多溜达几步呢。 “电话里不能说,你不来是会后悔的。”听声音,姜一嘉很兴奋。 看来真的有了什么发现。 “你现在在哪里?”我问。 “太平门往琵琶湖方向。”姜一嘉道。 我坐上了出租车。 姜一嘉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省重点中学毕业,学霸的他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为此,希望他报考金融专业的父亲对他很有看法,硬是一年多没有理他。姜一嘉说当年报考古系,与他家住在城墙边很有关系。他家住在老门东,开门就可以看见明城墙。放学后,他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城墙玩,那会儿城墙是敞开的,可以自由地爬上爬下。有一天,他发现城墙砖上刻了很多人名,感到很新奇。“王九”“王富”“李八”“刘小”“铁柱”“刘和尚”“福东海”……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几千个窑匠的名字。中学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明城墙砖上的人名》的论文,受到了历史老师的夸奖。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南京,到了南京城墙博物馆工作。最近几年,他在古城墙研究方面很有造诣,接连出版了《南京城墙史》《南京城墙砖文解读》《明代南京古窑遗址考》等几部专著。 出租车出了太平门,向右拐,就可以看见明城墙了。敦实、黝黑的城墙,稳稳地耸峙在右手边。砖缝里长出的藤蔓上正开着黄的、白的花,在风中摇曳,昭示着它们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这段城墙,南京人称之为龙脖子,曾是湘军与太平天国军发生激战的所在地。城墙依山而建,忽上忽下,十分险峻,每次经过这里,我总是忍不住打量一番。如果赶上大雨天,还能见到“龙吐水”的独特景观。原来这是城墙里的雨水来不及排出所致。尽管如此,城墙依然坚固无比。 汽车上了坡后,经过一个大拐弯,再下陡坡,很快就到了琵琶湖边。 下车后,我远远地看见琵琶湖边靠近城墙的地上,有不少人正在忙碌着。走近一看,临湖一段城墙坍塌了一段,一些工人正在现场清理。 我和姜一嘉打招呼。他正弯着腰给每块砖做着记号。 “什么时候塌的?”我问。 “已经有十多天了。考古的重大发现往往来自这样的偶然。”姜一嘉兴奋地说。 “又发现什么新的铭文?” “哥们儿,这次可真是一个大发现。”姜一嘉神秘兮兮地说。 “秘密就来自那里。”姜一嘉用手指了指塌陷的豁口说,“跟我来。” 姜一嘉把我领进旁边临时搭起来的帆布棚里,现在这里成了他们的考古工作室。 “我给你看一件稀世珍宝。”姜一嘉不无夸张地说。 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堆放着很多清理出来的城墙砖。中间的木板桌上,摆放着十几块城墙砖。 姜一嘉指着桌子中央的一块城砖说:“秘密就在这城砖上。” 我俯下身子,端详着面前的这块城砖。它和一般城砖的灰黑色不同,表面是白色的,看起来像是一块汉白玉石头。 “白玉砖,我见过,南京明城墙上发现了不少这种砖。”我说。 白玉砖,也叫白瓷砖,是一种用高岭土烧制的瓷性砖,颜色发白或微黄,质地细密、坚硬,砖面平滑如镜,产于江西。我曾经写过报道。 “今天的这块白玉砖,可不是一般的白玉砖。”姜一嘉戴上白色手套,指着砖的一面说。 我顺着他指的位置,俯下身子,仔细打量砖面。 手印?真人手般大小的手印非常清晰,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大的印在砖的上部,五个手指朝着下方,而下面的手印五个手指朝着上方。手指都是分开的,手印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纹路。看得出来,这是在制坯时按上去的。 “手印砖?”我脱口而出。 手印砖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早些年在南京六朝的古墓中就曾发现过。陕西还曾出土过唐朝手印砖,引发过考古学家的争论,有的说这是窑匠对自己烧制的砖负责的一种标记,有的说是窑匠在做砖坯时闲来无事,一时兴起,按个手印玩玩的。 “手印一男一女。”姜一嘉说。 “怎么知道是男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