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端午

端午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州传播出版社
  • 作者: 苏槿,萧三闲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56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九世班禅“一生为国,功勋懋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藏传佛教领袖与中央政府紧密互动“开数百年来未有之先例”。
内容简介
新年祈福,上巳祭黄帝,清明祭祖,七夕乞巧,中秋团圆,重阳敬老,那么,端午呢?是防疫。以禳灾为主题的端午节,作为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日,完美地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天人和谐观念,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
端午节到底是该祝端午快乐?还是祝端午安康?其实,快乐很重要,安康更重要。
本书不仅介绍端午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端午节的魅力。让读者不仅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还能了解一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经典、传统习俗。
作者简介
喜饶尼玛,藏族,四川炉霍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其他多个项目,论著曾获省部级特等奖等。 韩敬山,满族,辽宁大连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博士、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宗教心理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央政府治藏及汉僧入藏史研究、藏传佛教格鲁派转世制度研究等。2019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
目录

国泰民安,端午安康_003
第一章五月初五是端午_009
端午节的起源_012
端午节之名_027
天涯海角,共度端午_032
第二章端午习俗,玩出花样_039
端午的粽子_042
大江南北赛龙舟_054
蛇蝎出没,端午日避五毒_065
端午遍地是药_069
“毒物”蟾蜍_073
神奇的浴兰汤_077
艾草菖蒲挂门上_081
写符念咒画钟馗_085
端午雨下,回娘家_091
斗草,可文可武_096
赠把小扇藏美意_100
北方人过端午,射柳打马球_104
服饰、穿戴都讲究_111
第三章舌尖上的端午_125
汉唐枭羹的双重味道_128
五毒饼的“铁面柔肠”_130
端午“五黄”,黄鳝首当其冲_132
端午尝午“十二红”_135
吃蛋挂蛋,端午福气蛋_138
糕点还是绿豆味好_141
雄黄酒要慎饮_145
第四章端午节的文化味道_151
诗词品端午_154
画里的端午_159
名家写端午_168
摘要
     五月初五是端午。在端午这一日,通常要吃五毒饼,要佩戴五彩丝线,甚至有的地方还将端午称之为“五月节”。可见,这端午节,跟数字“五”密不可分。那为什么“端午节”不叫“端五节”呢? 与端午节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到底是先有屈原,后有端午节;还是先有端午节,后有屈原?端午节到底是为了躲避“毒月”还是为了纪念某个人?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诸如此类,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从先民沐浴兰汤的遗风,到进入五月挂艾草、菖蒲,用药草水泡澡的传统,古老的端午节看起来既有满足吃货的贴心功能,亦有卫生防疫的宣传效果。所以,到底哪一个才是端午节的本来模样呢? 端午节,我们要挂艾草、菖蒲以避毒,从这个习俗来看,端午的起源和“恶日说…‘浴兰节说”不无关系;我们要吃粽子、划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现在保留的端午部分习俗,又跟夏至节气的习俗部分重合,这又有了节气起源一说。浴兰节说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兰,一种香草名。捡插一枝,幽香盈室。兰,素雅高洁,亭亭玉立,与梅、菊、竹合称“四君子”。古人说:“兰之香,盖一国。”兰,也因此被褒有“国香”“香祖”“空谷佳人”之美誉。不过,这里所说的兰并非我们所熟悉的兰花,而是特指佩兰和兰草。端午节浴兰之俗,和佩兰有着密切的关系。 佩兰的栽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做的《周易》中就曾有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香气)如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云中君》中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在诗人生活的年代和地方,人们相信鬼神之说,常常要举行祭祀活动。这两句就是祭巫唱词,说她用兰汤清洁身子,穿上锦衣华服前、来迎神,以示恭敬虔诚。可见在遥远的古代,兰就是古人心中的神草。 至于五月五日的浴兰汤,最早的记录同样出现在汉代的《大戴礼记·夏小正》中:“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这是一本反映先秦中原的农事生产与生活的科学文献。可见,五月煮梅、浴兰汤之俗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兰草因有奇香,人们浴兰汤,不单单效仿如屈子一般高洁的品格,更是为了祛毒以辟邪。 到了南北朝时期,此风更长,时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可见,浴兰汤已被固定为一种节日习俗。到了唐宋时期,五月已有“浴兰之月”的说法。宋代,在端午节沐浴兰汤的风俗更为盛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是这样说的:“五月榴花妖艳烘……正是浴兰时节动。”那个时候,都市里出现了很多的香汤沐浴法,这些沐浴之法由皇室流入民间,一时间,富贾乡绅都竞相追捧。 明朝人认为,兰汤虽好,但不易得,于是用了一种名为“五色草”的药草替代,后来开始选用菖蒲、艾草等常见药草,在五月五日沐浴。这在明代一本有名的随笔札记《五杂俎》中有过记录。及至清代,董元恺于《清平乐·咏菖蒲葫芦》一词中说:“共喜兰汤浴罢,携来备觉芬芳。”人们依然热衷在端午节沐浴兰汤。 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有端午节浴兰汤之说,至于选用何种药材、何种香料,这是后话。P11-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