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菰蒲深处说汪老

菰蒲深处说汪老

  • 字数: 2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金实秋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775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菰蒲深处说汪老》为作者金实秋回忆汪曾祺的作品合集。分为四类:一、回忆,即与汪先生交往的一些回忆及怀念。二、补说,即当时未见有人论述或很少有文涉及的。三、争鸣,即其时与他人见解不一、看法相异的。四、资料,即采撷于书刊报网中的相关资讯,可供学界参考、研究的。本书专注于挖掘汪曾祺的个人性情与趣味,从汪曾祺的才艺与知识中,钩沉汪曾祺身上的中国文人精神。
作者简介
金实秋,1945年生,江苏高邮人。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等职。退休后曾为汪曾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秘书长等。已出版《文坛管见》《秦观研究资料》《郑板桥与佛教禅宗》《佛教名胜楹联》《汪曾祺诗联品读》等。
目录
序:只因菰蒲写本事
文学目前的遗憾
——汪曾祺与《汉武帝》之始末
禅风禅韵
——汪曾祺佛教机缘漫议
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天鵝之死》别议
浅读汪曾棋的诗论
说诗之炼字
说诗中之"梦"字
说数字入诗
散论汪曾祺与楹联
才子性情诗人本色
——读汪曾祺画跋札记
略说汪曾祺为三位书画家写的序文
……
摘要
     文学目前的遗憾 ——汪曾祺与《汉武帝》之始末 汪曾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料到会有两个笔墨官司与他相关——一个是在世时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一个是去世后的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帝》。这两个官司有本质上的区别。前一个是真官司,后一个是笔者借用这两个字而已。前一个官司涉及的署名权与稿酬等问题,更由于媒体的介入而在社会上风风雨雨、沸沸扬扬,所幸的是,虽经周折但终就达成一致意见了。与前一个官司相比,后一个官司既与实际利益无关,其影响也仅限于文学圈子内,媒体也几乎未介入。然而,所不同的是,汪老已经去世十五周年了,这个官司依然悬而未决。 我认为,后一个官司也应当厘清,也应当有个合乎事实的结论,不仅对读者、对社会有个交代,而且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汪曾祺也当不无裨益。汪老生前,笔者曾两次与汪老谈到过《汉武帝》,新近又从汪老子女处获悉到一些新资料,我觉得,此文可能为第二个笔墨官司画句号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京剧与小说 汪曾祺要写《汉武帝》,一开始并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历史剧。根据汪朗的回忆,汪曾祺在1978年后曾“打算写几个剧本,一个《汉武帝》,一个《荆轲》。为此,他把《史记》《汉书》仔细看了一遍,并整理了许多卡片。”(汪朗、汪明、汪朝《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以下简称为《老头儿汪曾祺》)汪曾祺在1983年9月8日致陆建华的信中,也说:“我因写戏故,曾翻阅过有关武帝的材料。”(陆建华《私信中的汪曾祺》)汪老在北京京剧院的同事梁清濂的回忆也说得很清楚:“那时,他(指汪曾祺)已开始收集《汉武帝》的资料,自己做卡片,想分析汉武帝的人格,后来体力不行,住房太小,没有条件写下去。”(陈徒手《汪曾祺的十年》)我以为,这里所说的《汉武帝》也是指的剧本。因为,七十年代后期,他尚未有小说发表,头脑里和实际工作中考虑的与接触的基本上是戏,况且还是处于接受审查这个特殊阶段呢。 在《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一文中,汪曾祺于论及传统等剧人物性格的简单化时说:“汉武帝这个人的性格就相当复杂。他把自己的太子逼得造了反,太子死后,他又后悔,盖了一座宫叫‘思子宫’,一个人坐在里面想儿子。”。 在《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一文中,汪曾祺又一次谈到了汉武帝,他说:“汉武帝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戏剧性的心理矛盾的人物。他的宰相和皇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他宠任江充,相信巫蛊,逼得太子造了反。他最后宠爱钩弋夫人,立他的儿子为太子,但却把钩代夫人杀了,‘立其子而杀其母’。 他到底为什么要把司马迁的生殖器割掉?这都是很可捉摸的变态心理。” 这两篇评论传统京剧的论文中都谈到了《汉武帝》,可见,剧本《汉武帝》在他脑海中盘旋了好长时间的,至少在七十年代末,他想写的是京剧剧本《汉武帝》而非历史小说《汉武帝》,因为,尚未发现在此之前他要写历史小说《汉武帝》的任何资料。 既然最初汪曾祺是打算写剧本的,而且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后来为什么不写了呢?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他对写剧本已经越来越厌倦了。他认为:“大部分剧种(昆剧、川剧除外)都不重视剧本的文学性。导演、演员可以随意改动剧本。《范进中举》《小翠》《擂鼓战金山》都演出过,也都被修改过。《裘盛戎》彩排过,被改得一塌糊涂。”(《汪曾祺全集》第六卷)汪夫子来气是事出有因,理所当然的。因为汪曾祺一贯重视戏剧的文学性,并主张戏剧必须改革,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他“想把京剧变成一种现代艺术,可以和现代文学作品放在一起,使人们承认它和王蒙的、高晓声的、林斤澜的、邓友梅的小说是一个水平的东西,只不过形式不同。”(汪朗、汪明、汪朝《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然而,汪曾祺剧本的命运并不佳,尤其是汪曾祺认为,“被改得一塌糊涂”的地方,正是他的一些得意的地方,也是突破陈规的地方。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