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罗马帝国衰亡史 精华本

罗马帝国衰亡史 精华本

  • 字数: 44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作者: (英)爱德华·吉本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96336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原著百分之十的厚度,呈现百分之百的精华! 浓缩原著三大精华——篇篇都写转折巨变、章章都有独到分析、页页都是优美文笔 翻开本书,用原著百分之十的篇幅,领略《罗马帝国衰亡史》百分之百的精华! 近代英国启蒙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传世名著,受到休谟、亚当·斯密、丘吉尔、阿西莫夫的大力推崇 全译中文版译者席代岳先生亲自精简,采用纪事本末体,择定重大主题、提高译文美感,力求做到文史魅力交相辉映。
内容简介
1787年,爱德华·吉本创作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两百年来,《衰亡史》以其三大精华成为至高经典:1.对历史转折巨变的梳理;2.精辟独到的分析;3.优美的文笔。正是这三大精华使其至今仍是文史界的至高经典。但500万字的原著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为此,精华本浓缩原著十二本,以十分之一的厚度保留了原著的三大精华。
篇篇都写转折巨变
五贤帝时代→军人干政→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力挽狂澜→帝国东西分裂→蛮族入侵,阿拉里克攻陷罗马→西罗马灭亡→查士丁尼时期的辉煌→希拉克略与波斯的战争→阿拉伯崛起→十字军东征→威尼斯入侵→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这些原著中纵贯千年的宏大主题,精华本依然一件不少地呈现出来。
章章都有独到分析
爱德华·吉本深入探讨了罗马帝国中期帝位不稳、军人干政的问题——共和国崩溃导致元老院威权丧失,又没有新的继承法作为填补,培养了“人人皆可称帝”的野心。而罗马军人崇拜权力、组织程度高且手握暴力,导致了军人废立皇帝的现象泛滥。精华本大量保留原著此类分析,力图做到史论结合。使本书不只是泛泛叙事,更能读史明智。
页页都是优美文笔
“命运的巨轮完成了一次循环,神圣的地面再度荆棘丛生,不胜凄凉。我们站在卡皮托山丘上面,这里原本是罗马帝国的神经中枢、举世无双的坚固城池,多少国王在此魂断黄泉……如今竟然衰败得一蹶不振,非但江山已改,而且面目全非。凯旋大道湮灭在枯藤蔓草之中,元老的座席埋没在污土粪壤之下……”——第475页,尾声:罗马的面貌
作者简介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启蒙时代史学代表人物,被誉为近代史学的开山者。 1764年,吉本前往意大利的罗马,面对这座千古名城,他产生了为这座城写一本书的念头,即他后来的代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构思到完稿,花费了吉本二十多年的时间,他直接引用了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两百余位学者的著作,书籍八百余种,有数千册之多。除此之外,像是各种地方志、编年记、法典、地图、碑文等更是不胜枚举。 吉本的行文以气势磅礴著称,他的写作习惯是先打腹稿,把整段文章在心里想好,用耳朵听过,一句句顺畅了满意了,才落笔,因此读来如大江涌流,顺畅无比。 《罗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两百多年来,影响力始终不衰,受到各界人士的推崇与赞美,已成为深入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目录
前 言 伟大的帝国
第一章 帝国的传承
第二章 篡夺与拥立
第三章 蛮族的征战
第四章 分治与统一
第五章 破裂的帝国
第六章 都城的围攻
第七章 颠覆西罗马
第八章 阴郁的帝国
第九章 拜占庭英雄
第十章 查理曼加冕
第十一章 阿拉伯崛起
第十二章 十字军东征
第十三章 东罗马式微
第十四章 帝国的绝灭
尾 声 罗马的面貌
摘要
     第一章 帝国的传承 (98—180年) 一、秉持怀柔政策的对外征战 帝国初期专享增加的行省是不列颠,继承帝位者只有这件事是追随恺撒的作为而没有遵从奥古斯都的训示。不列颠与高卢海岸贴近,似乎时时在召唤军队入侵,盛产珍珠的诱人传闻,更引发他们的贪婪野心。庞大的岛屿虽被视为孤悬海外、隔绝封闭的世界,但用兵的方略倒是与大陆作战没有多大差别。这场长达40年的讨伐,经由最愚蠢无知的皇帝开启战端,最荒淫无道的皇帝继续支持,在最怯懦胆小的皇帝手中宣告终止,不列颠大部分地区最终降服于罗马的统治。 不列颠各部族英勇善战却乏人领导,再加上生性自由不羁,欠缺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拿起武器作战虽然勇猛绝伦,但却反复多变,时而弃械向敌投降,时而各族间兵戎相见,最后的下场只能是各自为战,难逃被逐一征服的命运。卡拉克塔库斯坚忍不屈的屡败屡战、波迪西亚不惜牺牲的报仇雪恨、德鲁伊教徒宗教狂热下的前仆后继,都无法阻止罗马大军长驱直入,也不能改变整个国家被奴役的命运。 当时的罗马皇帝有的懦弱退缩,有的堕落残暴,但将领率军在外却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图密善皇帝在位期间,军团在阿格里科拉指挥之下,击败喀里多尼亚人在格兰扁山丘集结的队伍,他的舰队以靠前的探险精神克服各种危难,环岛展示罗马的军威;当时皇帝安居宫廷,听闻军中传来获胜消息大感惊悸,领兵的主将畏惧朝廷的构陷,不列颠的征讨只有草草结束。原来根据阿格里科拉的计划可以轻易将爱尔兰纳入版图,就他的意见看来,只要一个军团以及少数协防军就可以达成任务。占领西部的岛屿极具价值,等到不列颠人举目四顾,感到自由已经毫无指望时就会束手就缚。 阿格里科拉建立了优异的功勋,也因此遭到解除治理不列颠的职务,平定蛮族的计划即使再周全也只有放弃。处世审慎的将领离职之前,为了保障领土安全,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他得知不列颠有两个相对的海湾,把整个岛屿分成大小不相等的区块,就是现在所称苏格兰河口湾,越过狭窄的颈部大约有40英里的距离,他派遣驻军部署了一道防线。安东尼·庇护即位以后,用石块砌成基础,上面覆盖草皮成为壁垒,增强全线防御能力,此即“安东尼边墙”,距离现在的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不远,长久以来都是罗马行省的边界。 图拉真实乃品德高尚、积极有为的国家元首,接受过严格的军事教育,具备统御大军的才能,他把奥古斯都规划的和平构想暂时搁置,开始连年的战争和征讨。军团在望眼欲穿之后,终于又等到皇帝御驾亲征。首先讨伐的对象就是好战成性的达契亚人,他们的居地越过多瑙河,图密善当政时期曾经毫无顾忌地侮辱罗马帝国的尊严。这是一支孔武有力、凶狠残暴的蛮族,深信灵魂不灭和轮回往生,所以作战奋不顾身视死如归。达契亚的国王德塞巴鲁斯与图拉真旗鼓相当,后来战至精疲力竭,虽然不至于和罗马同归于尽,却也不轻言俯首认输。这是一场值得立碑勒石的战争,除了短暂休兵停止敌对行动,战争延续达5年之久,直到皇帝不顾一切投入全国之人力物力,才使得蛮族接近降服。 帝国初期几位皇帝中,图拉真有继往开来的气概。长久以来人类对破坏者的赞誉远过于创建者,追求战阵的荣耀成为帝王将相瑕不掩瑜的过失。 P5-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