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命终点的故事

生命终点的故事

  • 字数: 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
  • 作者: (澳)兰詹娜·斯里瓦斯塔瓦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791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当你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时,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在癌症病人最后的日子,家属如何做好临终关怀?或者再远一点——你想过吗,人应该怎样离开世界? 这是一本见证之书。 见证那些人突然看见已知的死亡,他们所思所想,所悟所感,他们所面临的的选择,他们所做的决定,以及这些决定对他们的人生和家庭意味着什么。 见证那些人目睹绝症亲人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终点,他们所思所想,所悟所感,他们所面临的选择,他们所做的决定,以及这些决定对他们的人生和家庭意味着什么。 拿起这本书,走近生命有限的旅程;放下这本书,思考如何好好过余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资深肿瘤医生对临终关怀的感悟之作,从医生、病人、家属不同角度探讨临终关怀的方方面面——在亲历或目睹生命的最后阶段,如何完成“优选的告别”,如何有尊严地死和有意义地生。本书既是临终关怀的自助指南,同时也是探寻生命意义的人生哲思。
作者简介
兰詹娜·斯里瓦斯塔瓦,执业肿瘤医师,澳大利亚皇家医师学院成员,在公立医院工作。2017年,兰詹娜因对医患沟通做出的贡献而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章。她的文章发表于《时代周刊》(Time)、《周刊报道》(The Week),以及《新英格兰医学期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柳叶刀》(Lancet)和《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等有名的医学刊物。
目录
安然离世者们教我的事/1
生命中的一天/10
第一部分安然离世者们留下的财富/001
信仰/003
接受/012
意义/023
宽恕/034
平和的心境/040
善良/050
感恩/058
第二部分对话/067
医生所说的,和病人所听到的/071
告诉病人最坏的消息/076
人们如何走向死亡/086
决定在何处离去/094
在临终时得到优选的护理/104
学会放手/111
第三部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建议/117
处理好家庭内部的矛盾/120
友谊与悲伤/128
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做好取舍/138
照顾患有痴呆的爱人/144
帮助我们所爱的人舒适地离去/151
给予临终者坚定的支持/160
确保整个家庭都得到帮助/167
提前做好安排/173
临床试验的利与弊/179
保护我们的健康/190
应对临终时的痛苦/196
如何处理对死亡的拒绝/203
应对突发的死亡/210
面对死亡造成的余波/223
后记/235
致谢/238
关于作者/241
摘要
     生活是由思想决定的。 ——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古罗马皇帝、思想家、哲学家) 十六世纪的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说,有两.件事是每个人都得独自面对的,那就是自己的信仰和死亡。这些年来,我已经悟出了这句话的真谛。那些安然离世者都持有一些能够指导和丰富他们人生的特定的价值观和品质。怜悯心、同情心、宽容心、自我价值感,以及平和的心境、自我接受能力和复原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优良特质。也许我们不像他们那样拥有如此多的优良特质,但可以努力培养,并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令其得以表现。 令我难忘的一些病人,即使在对抗病魔的慌乱时刻,也能运用这些优良特质来缓解自己的痛楚并宽慰那些支持他们的亲朋好友。他们会为此自豪,因为知道自己留下了一笔财富。 信仰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泰勒斯 (Thales,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 死亡会使人们产生一些深沉的情感。将它们整理归纳、分清轻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需要我们全情投入。无论我们是由这些情感进行沉思、计划、哀悼、庆祝,还是从中获得慰藉,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现代医学试图为患者倾尽所能时,却没有真正地为他们腾出空间。 简单地观察一下我的病人就能了解为什么有些事是他们不可能有机会去做的。他们需要接受跟踪随访、做各种检查、确保与医护人员的联系、计划出行、寻求帮助、努力应付各种账单、协商工作、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病情,还要避开那些给他们带来压力的探病者。这些还只是我听说过的任务清单,不过能够想象,这个任务清单恐怕是永无止境的。的确,我们自然而然地会问:对于无助的病人来说,能让他们暂时摆脱那些令人精疲力竭的日常琐事,并去思考人生和身后事的时间到底在哪里?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机会永远不会出现。有相当一部分人说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死亡,即使是笼统的思考也未曾有过,而且这个数字多得令我吃惊。他们并非都是年轻人,很多人已经接近中年甚至还要年长。但我也经常遇到那些能够完美应对死亡难题的人,他们恰恰体现了犹太教法典《塔木德》(Talmudic quote)里的一句话:“好好活着,就是优选的复仇。” 我们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但我发现,人们都不愿去相信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每天都会碰到一些持固执观点的人——认为无论什么病都一定有药方能医治,而且只要用对了办法,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这个问题上,媒体的影响举足轻重,因为它们总是大肆传播一些充溢着类似于“变局者”“突破”及“创新”等字眼的虚假故事。社交媒体会将它们精编成同一种通俗却离奇的故事,这些故事里通常都会出现一些身患绝症的病人,同时又会歌颂医生是怎样地妙手回春。实际上,让病人起死回生的事是非常罕见的,但是这类故事却影响了我们大家看待医学的方式。 最近,我读了一位年轻女性的病例报告。她患有一种罕见的、极具侵袭性的癌症,这种癌症连大多数肿瘤学家都没听说过。但他们说服了她的主治医生,给她服用了一种据说可被用来治疗这种病的新药。患病几年以来,她经受了许多痛苦和失败的治疗,但是自从服用了新药之后,症状立刻消除了,她甚至能够重返职场,并能在体育馆里进行高强度的锻炼了。 经查证,这个故事的细节都是真实的,但我认为和病人的康复同样值得称颂的,还有她的肿瘤医师的让人乐观的观察报告。 他并没有把这个案例看作奇迹,反而说自己对于这个结果感到非常困惑,并承诺会倾尽毕生精力来找出这位病人会如此独特的原因。我希望更多的医生能采取这样一种平衡兼顾的方法。 我曾遇到过一位病人,他被预测会死于癌症引起的肝脏衰竭。我们向他推荐了姑息性治疗,可是只要一有人提到“临终关怀”的字眼时,他就会拒绝交谈。他想要做更多的化疗,但那并不安全,因为可能会引发大出血或者昏迷。不过,最终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迫使肿瘤医师同意了。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死在了自己的化疗椅上,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睹了这场惨剧。在死亡评审中,每位医护人员都深感懊悔,然而他们都知道,这种事情的发生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