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思录

近思录

  • 字数: 4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 作者: (宋)朱熹,(宋)吕祖谦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5011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中国理学史中,《近思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本书确立了儒家的道统,传播了理学的思想内容,后人对此书评价很高。清代有名的经学家江永评价道:“凡义理根源,圣学体用,皆在此编”,“盖自孔曾思孟而后,仅见此书”。国学大师钱穆说:“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并推荐此书为“当代中国读书人最少也要读的七部经典之一”。
内容简介
《近思录》备受后世儒者的推崇和重视,被尊奉为“圣贤传心明道之要法,学者造道成德之大端”。书中精选北宋周敦颐、程颢等几位大儒的思想要义,条缕清晰,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影响优选、最广的儒学入门书,也是今人学习儒学、研究儒家思想的推荐阅读之书。 本书在参考古今多部权威注本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既有字词疏解,又有义理辨析,是一本无需太多古文基础就能轻松阅读的儒学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晚号遁翁,别称考亭、紫阳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焕章阁待制。去世数年后赐谥为“文”,世人尊称“朱文公”。朱熹是我国古代最博学的大学者之一,他在哲学、经学、教育、语言、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均有重大贡献;朱熹又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目前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见清全祖望《宋元学案》)著称。他在理论上以孔孟之道为本,又继承并改造了两宋期间的主要流派,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各家之说,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一生著述极为丰富,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一,《宋史·艺文志》中著录者有四十余种,未著录者尚有二十余种,另外由其弟子或后人编纂的著作也有二十余种。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当推《四书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等。
目录
卷一 道体
卷二 为学大要
卷三 格物穷理
卷四 存养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卷六 齐家之道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九 制度
卷十 处事之方
卷十一 教学之道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疵病
卷十三 圣贤气象
摘要
     卷一 道体 1 濂溪先生①曰:无极②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③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④其性。无极之贞,二五⑤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⑥矣,五性感动⑦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⑧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颐《太极图说》 【注释】 ①濂溪先生: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②无极:在道家经典《老子》一书中指的是“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③五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④一:归一、归本之义。⑤二五:“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⑥知:“智”的通假字。⑦感动:感外物而动。⑧反:反观。 【译文】 周敦颐先生说太极是由无极产生的。当太极动的时候“阳”就产生了,等动到了很好又重归于静,静的时候就产生了“阴”,静到了很好又开始动。动和静互为根基,太极分为阴阳,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仪”。阴阳的变化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水火木金土”,合称五行;五行之气有序地运行,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五行是由阴阳产生的,阴阳又归于太极,而太极的根源则是无极。五行的产生都有着统一的特性,然后以无极为基础,阴阳、五行调节细微之处,然后奇妙的组合成各种事物,乾道化成代表阳的男性,坤道化成代表阴的女性。阴气和阳气互相感应产生了世间万物。世间万物生生不息而变化无穷。然而只有人类得到了天地造化的精髓,成为了万物之灵。当人的躯体形成后,神识也就有了智慧,刚、柔、善、恶、中五种性情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了变化,就有了善和恶的分别,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应运而生。圣人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秉持“中正仁义”的原则,才能让心“静”,这就是做人的优选准则。所以圣人的道能够符合天地之德,能够和日月之光相配,可以契合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能够响应鬼神提示的吉凶祸福。君子们都按照这个原则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能够吉祥如意;庸俗的人行事违背了这个原则,所以才凶厄缠身。因此《周易》上说:“阴、阳是运行天道的准则;柔、刚是运行地道的准则;仁、义是做人的准则。”还有:“追溯事物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再返回来看看事物是如何终结的,就可以明白生死的道理了。”《周易》真伟大,(对各种道理的阐发)已经达到了很好! 【赏析】 本文从天地万物的生成讲起,告诉人们“中正仁义”是做人的准则,为人处事要符合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这样才能够“立人极”。最后用“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做结尾,表示人虽然有生有死,但是如果能够按照优选的道德要求自己,就是德行的一次循环,就是符合天道要求的,又何必为生命的短暂感到悲伤呢?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