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西洋海战 决定欧洲命运的海上对决 1939-1945

大西洋海战 决定欧洲命运的海上对决 1939-1945

  • 字数: 3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英)乔纳森·丁布尔比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2325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2074天,二战中历时最长的军事行动如何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夜不能寐,让美国总统罗斯福坚信它将决定欧洲的命运? 2. 基于大量当事人的回忆以及超过40张历史照片和地图,以无与伦比的画面感,引领读者随德军潜艇潜入深海,随盟国货船驶入大洋,随护航军舰驱逐、猎杀“狼群”,亲历大西洋海战中的焦虑、痛苦和恐惧。 3. 引用海量档案资料,厘清大西洋海战对二战欧洲战场甚至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如果没有大西洋上的胜利,欧洲将饿殍遍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对德战略轰炸都将无从谈起,欧洲或许将是另一个欧洲。 4. 融合军事、政治、外交、科技的恢宏史诗,以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从战略层面审视大西洋海战。“即使你已经读过此前出版的所有关于大西洋海战的图书,这本书也仍然值得你读。”(美国海军退役少将迈克尔·麦克德维特语。) 5. 获欧美军界、学界高度评价,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皇家文学会会士马克斯·黑斯廷斯、《拿破仑大帝》作者安德鲁·罗伯茨、美国海军退役少将迈克尔·麦克德维特、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杰弗里·蒂尔、凯文·麦克拉尼、美国海军史基金会给予本书高度赞誉。"
内容简介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斗打响。两天后,一场真正决定欧洲命运的对决在浩瀚的大西洋上拉开帷幕。
大西洋航路的畅通不仅为盟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也使普通民众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食品,切断大西洋航路无疑意味着扼住了欧洲的咽喉。为了维系这条海上生命线,盟国商船的护航军舰与德军舰艇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殊死搏斗。整个二战期间,有超过3500艘盟国商船被德国军舰和潜艇击沉,数万人葬身海底。无怪乎大西洋上的局势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夜不能寐,也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坚信它将决定整个二战的胜败。
基于一手的文献档案和大量亲历者的回忆,《大西洋海战》以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讲述了二战中这一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行动。从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外交博弈,海军将领的作战策略,到军舰长官和普通水兵的亲身经历,战争双方在军事、政治、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成败得失被作者融合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军事史诗。
回看历史,如果没有大西洋上的胜利,欧洲也许将饿殍遍野,斯大林格勒将不会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诺曼底登陆也将无从谈起,欧洲也许将是另一个欧洲。
作者简介
乔纳森·丁布尔比,英国历史作家、节目主持人、纪录片制作人、环境保护主义者,担任BBC广播电台4台的旗舰级政论栏目《有问题吗?》主持人32年,主持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旗舰级时政节目《本周》超过10年。
目录
前言:一场决定性胜利
01 并非虚假的战争
02 出其不意
03 草率之举
04 开始的结束
05 潜艇横行
06 丘吉尔宣布“大西洋海战”
07 再次移动球门柱
08 美国放手出击
09 秘密武器
10 收效甚微
11 命运转折
12 击鼓
13 处处捉襟见肘
14 北冰洋的灾难
15 驱熊
16 邓尼茨抓住机会
17 上层变动
18 “天空之战”
19 万死一生
20 戏剧性转折
21 推测
22 结束的开始
尾声:摆脱命运
致谢
参考书目精选
注释
摘要
     01 并非虚假的战争 1939年9月3日,星期日,上午11点15分,家住巴罗因弗内斯(Barrow-in-Fumess)的家庭主妇内拉-拉斯特(Nella Last)打开收音机,听到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履行他对波兰的承诺,宣布英国已经向德国宣战。和她一起收听广播的有她的丈夫——一位木匠,还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刚被征召入伍。后来,她在沃尔尼当地的海滩上看着她的“男孩们”填充沙袋,用来防御空袭威胁。“我可以从很多人茫然的神情中看出,相信‘某些东西’会出来阻止战争的不止我一个……”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整个战争期间和战后,她一直没有停止写日记。那天晚上,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想放松一下心情,但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我试过深呼吸,闭上眼睛休息,吃比平时剂量更大的阿司匹林,但那些男孩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尽管看上去又‘遥不可及’。” 同一天,内维尔·张伯伦的广播讲话刚结束,温斯顿·丘吉尔就与妻子克莱米离开公寓,沿着街道走了100码,来到被当作居民防空洞的开放式地下室,大约有6户公寓的居民已经聚集在那里了。他站在门口,回忆“废墟和屠杀的场面,大地被剧烈的爆炸撼动,建筑物在尘土和瓦砾中咯咯作响,消防队和救护车顾不上嗡嗡作响的敌机威胁在硝烟中疾驶”。警报解除之后,他步行来到下议院,坐到后座议员席的惯常位置。后来他写道,就在那个时候,“一股极其强烈的平静感侵袭而来……我感觉内心宁静,仿佛自己从凡俗和个人的琐事中解脱了出来”。他的出神状态被首相打断了。在他的办公室中,张伯伦邀请这位让他头痛多年的政治对手在战时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当天晚上6点钟,他坐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丘吉尔的“疯狂岁月”结束了。这个消息很快就如他所愿流传开来,海军部向舰队全体人员发出信号说:“温斯顿回来了。”数小时之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危机就降临在了他的头上。 34岁的芭芭拉·贝利是伦敦一位律师的女儿,她在那一天得知英国进入战争状态的消息时,正乘坐“雅典娜号”邮轮旅行。船长把张伯伦的声明张贴到船上的公告板上之后,一阵恐惧迅速席卷了整艘船。芭芭拉·贝利泪流满面,但并不是因为孤独或没有朋友而产生忧虑。两天前,这艘邮轮即将从利物浦开往蒙特利尔时,她在阿德菲酒店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因为失恋而心烦意乱,芭芭拉·贝利决定到加拿大寻找新生活。她写道: 亲爱的,亲爱的妈妈,也许我的离开是一个错误,但我只是跟随命运的指引……这一切都很奇怪,但我会好起来的,请不要为我操心,我所担心的只有你们,请你们照顾好彼此。我感到非常抱歉,因为我缺乏耐心——特别是对爸爸。我决心回来时,要一切都好起来,能帮得上你们的忙……现在,只能向你们说再见了,你们要照顾好自己,我亲爱的家人。我爱你们。 当薄雾开始笼罩夜空,“雅典娜号”以15节的速度航行,在距爱尔兰海岸约200英里”的海域遇到大浪。随着战争的阴云越发浓密,无数人想逃离欧洲,这意味着邮轮搭载的乘客要比平常多很多。“雅典娜号”共有1102名乘客,其中包括311名美国人、469名加拿大人和大约150名来自欧洲大陆的难民,其中有34名德国犹太人。其余都是英国和爱尔兰的国民,里面有一些是儿童,他们要去加拿大的安全地带。眼尖的乘客注意到甲板上有些不同寻常的情况,船员把船上26艘救生艇(足以装载船上的全部人员)上的盖子取了下来,准备好消防软管,并给甲板灯装上防护罩。到了晚上,许多乘客因为晕船躲进了自己的船舱里。芭芭拉·贝利选择去餐厅吃晚饭。 晚上7点43分,距张伯伦宣战仅8个小时,船上发生爆炸,声音回响在船体中和每一层甲板上。邮轮向左舷倾斜,椅子和桌子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滑去,乘客们胡乱挥舞着手臂,摔倒在地,拼命想抓到门把手或者栏杆。当餐盘往身上滑落,其他就餐乘客惊恐地逃向楼梯时,芭芭拉·贝利努力使自己留在座位上。当两位和她一起吃饭的伙伴跳起来追随人群逃命时,她想让他们镇定下来,于是提高声音,压住喧嚣的哀号呼喊道:“看在上帝的分上,坐着别动。我们可能在劫难逃了,但不要被人挤死!” 鱼雷击中这艘邮轮时,休息室里的灯光熄灭了。乘客们冲向通往上层甲板的楼梯。不过此时,在已经空空荡荡的餐厅里,芭芭拉·贝利还坐在那里,像被吓到瘫痪一样,但实际上她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想着失去的爱人以及与父亲发生的无数次争吵;她不停地告诉自己:“谁也不爱我,谁也不爱我。”当总管事向黑暗的餐厅大喊:“大家都出来了吗?”她才从这种遐想中惊醒过来。然后她离开自己的座位,与甲板上的人群会合。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