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桥——

桥——"枫桥经验"的风雨历程

  • 字数: 23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衣向东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378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2. “枫桥经验”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 3. 本书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文学价值,是一部有温度、接地气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为当代中国作家讲述现实题材的故事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全方位、深层次挖掘了“枫桥经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枫桥经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所在进行了感性诠释,对在新时代坚持“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衣向东在浙江行走百余日,深入杭州、绍兴、湖州、台州、义乌等地,遍寻“枫桥经验”诞生的亲历者,追踪50多年来“枫桥经验”的践行者,解读“枫桥经验”的总结、推动、创新者,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生动诠释“枫桥经验”蓬勃生机背后的基因密码。
作者简介
衣向东,当代著名作家、编剧。作品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第二届“北京市政府奖”,第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四届、第六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八届、第十届“金盾文学奖”等。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牟氏庄园》《站起来说话》《向日葵》等;中篇小说集《老营盘》《吹满风的山谷》《我们的战友遍天下》等;长篇报告文学《震区警察的记忆》《女看守所长》等;中篇报告文学《断齿》《北极村童话》《重返汶川》等;长篇儿童文学系列4部,以及影视作品《牟氏庄园》《我们的连队》《将军日记》《好人大冯》等。
目录
引子 两代伟人的治国睿智
第一章 枫桥,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第二章 天地之间有杆秤
第三章 打起背包去枫桥
第四章 传说中的江湖大盗
第五章 一棵树的风景
第六章 重整河山一书生
第七章 枫桥红旗代代传
第八章 第一个参军的“四类分子”子女
第九章 他叫金伯中
第十章 金牌调解员的泪水
第十一章 梦回吹角连营
第十二章 永远的伤疤永远的痛
第十三章 我在这里等你
第十四章 凤凰涅槃
第十五章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第十六章 太湖岸边拉家常
第十七章 党建引领罗师庄
第十八章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第十九章 织里走来不寻常
第二十章 绿水青山大文章
第二十一章 “魔箱”、“利器”保安康
第二十二章 义乌商贸城的“护商联盟”
尾声 网上新“枫桥经验”
摘要
     第一章 枫桥,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枫桥的干部群众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如此长盛不衰的“枫桥经验”? 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金伯中的《论“枫桥经验”的文化底蕴》一文认为:枫桥的山水文化,记录和承载了辉煌而厚重的枫桥文化;枫桥的耕读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历史文化名人和诗文书画大家;枫桥的理学文化,孕育和滋养了“枫桥经验”说理斗争的基本内涵和人文精神。他的观点非常精辟。 作为一个小镇,枫桥人的诗画成就和艺术造诣,几乎可以独步天下。 喜欢书画的人,大多知道有名的“枫桥三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的绘画大师,推崇陶渊明亲近自然的处世哲学。他曾专门作了一幅《出处图》,画中,陶渊明盘坐于树下,手扶无弦琴,与诸葛亮侃侃而谈。这有点儿“关公战秦琼”的意味,陶渊明跟诸葛亮并非一个朝代,陈洪绶把他们二人放进同一个画面事出有因:他的朋友周亮工从明朝御史变成清朝降臣,陈洪绶很不认同,借此画规劝周亮工辞官归隐。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戏曲家,被后人称为“一代诗宗”“元末江南诗坛泰斗”“铁崖体”就是由他。 三贤中,元代有名画家王冕最负盛名。《儒林外史》第一回就写了王冕的故事,说他年幼失怙,10岁辍学,给隔壁秦家放牛,因美景而自悟绘画。《儒林外史》是小说,有夸张的成分,不过王冕幼年家境贫寒,确实放过牛,因“窃.听”私塾先生讲学,多次让牛吃了别人的庄稼而遭毒打。王冕年轻时就擅长画梅,声名远播,求画者“肩背相望”。他曾作画《墨梅》,并题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流传至今,竟与中国共产党人不慕虚名、自珍操守、芬芳乾坤的情怀相吻合。 三贤之外,枫桥还有不少文化名人。如出生在枫桥钟瑛村的骆问礼,明万历年间官至南京工部主事、福建湖广副使,是一位秉性刚直、不畏权贵的清官。到了清末,枫桥镇的陈家村出了一个叫陈通声的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出任松江知府。当地盐枭为患,陈通声亲率精兵飞驰百余里,擒获匪首,绳之以法。由于建功卓著,被朝廷授予头品顶戴二品衔,以示嘉许。晚年称病返乡,退隐故里,在陈家村的五显桥西头建了一座名为“畸园”的府邸,以“畸人”自喻,多次婉拒徐世昌的出仕邀请,在畸园内遐思神游,淡泊余生。 枫桥自古就出文人墨客,与枫桥有缘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胜枚举。“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墓地和兰亭,就在几十公里外的绍兴市境内;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枫桥讲学……枫桥的一草一木都浸染了浓厚的书香和墨香,骨子里透出一种唐风古韵;一代代枫桥人,更是传承了祖先们的优秀基因。 陈家村的五显桥,当地人也称“三义桥”。据说明万历年间,当地三位义士出资重修五显桥,由此得名。过了五显桥,就是古香古色的陈家村孝义巷。沿石板路走过二三百米,就到了枫桥大庙。那是一处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旧时枫桥大庙承担的重要功能,就是议事、息事,保持宗族内的和谐稳定。在枫桥的文化中,宗族文化占有重要的位置。宗族内部的矛盾,都是通过家长、房长、宗长、族长、祠长等秉公调解,最终达到“止讼”“息讼”的目的。族内负责断事的人都是族人推选出来的,他们秉承的是以文化人、以孝感人、以理劝人、以德服人的断事理念。尽管宗族不同,但家训大同小异,其核心就是:族内发生争讼,须在族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才可以向官府申告。这与当今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要义如出一辙。 如此说来,这片土地诞生“枫桥经验”顺理成章。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陈家村水上生意兴隆。外地来了一群“霸挑客货”的团伙,于是多家商铺联名向官府控告这伙“挑夫”。官府觉得事关当地水上生意的兴衰,不应强行判决,就请当地有名望的乡绅陈烈新调解。陈烈新联系其他乡绅乡贤,召集矛盾双方人员(俗称“两造”)进行调停,最终达成和解。至今,陈家村居委会大院内还有一堵文化墙,上有“两造允服,取结求息”八个大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诸暨当地的很多家训中都有这一告诫:“一人孝悌慈,而人人孝悌慈矣;一家孝悌慈,而各乡孝悌慈矣。” 如果用古人的宗族文化衡量当今的“枫桥经验”,可以这么说,止讼息讼是“枫桥经验”的宗旨,民间自治是“枫桥经验”的手段,睦族和邻是“枫桥经验”的基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枫桥经验”的基因。 从历史上追溯,这就是“枫桥经验”的源头。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三个内容:一是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