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美]马克·范·德·米罗普 著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877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哲学在古代是希腊人的专属吗?希腊人以前就不存在哲学吗?作为占星术最早发明者的古巴比伦人是否也探寻真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马克•范•德•米罗普教授,依照当代理论巨擘福柯、德里达的提示,独具慧眼地从古代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法表——入手。他发现,被视作经验主义者的古巴比伦人并非基于现实创制这三种类型的表,而是利用各种符号的形状探索排列组合的无限可能。头顶的星宿在他们看来也是神书写在天幕的文字。据此,米罗普教授大胆地论证,古巴比伦也有其哲学,只是他们探寻真理的方式建基于书写,他们的逻辑并非线性的或是层级的,而是基于相似性,是关联的、根状茎式的。在今天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中,古巴比伦文明的真理观仍有其余音回响。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部分,共九章。中间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古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和法律表(法典)。前后两部分为巴比伦认识论的引言与结论。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三种书写进行研究,作者论证了古代巴比伦的认识论是基于“书写”。正因为基于书写而非现实,三种书写中分别出现了不会为人使用的词、不可能的现象和实际不存在的法条。这一现象在西方理性看来是混乱和无理性的,却自有逻辑,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楔形文字书写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列表”这种书写格式。这种逻辑即是古巴比伦的“哲学”。
作者简介
马克•范•德•米罗普(Marc Van De Mieroop,1958— ),美籍比利时裔有名亚述学家、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近东政治经济史,著作有《古代两河流域城市》《古代近东史》《古埃及史》《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的东地中海》《希腊之前的哲学》等。刘昌玉,德国海德堡大学亚述学博士,国际亚述学协会(IAA)会员。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楔形文字数字图书馆”(CDLI)项目助理。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亚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序 言 / 1

第一部分 巴比伦认识论之开篇

第1章 创世之时 / 5

第二部分 物之序(词与物)

第2章 词表简史 / 39

第3章 建构现实 / 65

第三部分 诸神的书写

第4章 巴比伦的预兆表 / 93

第5章 宇宙的知识结构 / 119

第四部分 法律之言

第6章 古代的法典 / 151

第7章 哲人王 / 165

第五部分 巴比伦认识论

第8章 历史上的巴比伦认识论 / 195

第9章 巴比伦认识论的概念自主 / 227

注 释 / 237

参考文献 / 263

索 引 / 305

译后记 / 3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