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悠长的慢板
字数: 23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郝小奇
出版日期: 2020-12-01
商品条码: 9787560446660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0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三年创作的84篇散文作品,或追忆亲友,或寻幽探胜,以平视的视角,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最熟悉的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可贵品质和人性美,以及他身临其境的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40年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文学艺术的追求。
目录
序
构桃红了
父亲的油炸炸
构桃红了
大舅家的小院
从坑底下的大花房
珍珠泉的大池子
掏刨子
辛务庄的鸭梨和鸭子
风凉夏日
我有病
永远的文西
永远的文西
同学崔煜
伙计孙纲
……
摘要
父亲的油炸炸 “12·26”是父亲的忌日,这天晚上我和弟弟在海南定安的进士路口点燃烧纸,送去我们的思念。 父亲已走了整整七年,总想为他写点什么,也总是难以落笔。那年他访日归来写了几篇文章,想让我帮着整理修改一下文字,包括后来写回忆录,我都因为穷忙没能为他做点什么,留下终身愧疚而难以释怀。也才真正懂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含义。 父亲是陕北人,虽然十四五岁离开故土,当了名小八路,但乡情很浓,总忘不了家乡的吃食。搞得一家人也钟情于“洋芋擦擦、钱钱饭”,“猪肉翘板粉”和“羊肉饴铬、揪片面”,乃至“荞面碗饦”“糜子糕”之类。而最难忘的则是,每年过春节时,他都要领着一大家子做“油炸炸”。 油炸炸陕北人又称“油花花”,关中人唤作“麻叶”或“馓子”,甘肃、青海一带叫“花馃馃”,河南和山东有叫它为“麻糖”和“翻花子”的。那阵子缺油少盐,无论城乡都很难尝到这种食品,就感到特别稀罕,并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从我记事到父亲走了之前,每当临近年三十的时候,父亲都要亲自张罗炸上些油炸炸,一是用来招待客人,二是给孩子们当零食,以增添传统佳节的气氛。 尤其是小的时候,总是盼着过年。不仅会有点压岁钱,还能吃上平常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平日忙得不着家的父亲,也会想法置办些年货带回家中。全家动员杀鸡剖鱼、煮肉蒸馍,最热闹的便是支起案板、锅灶,做油炸炸的场面了。父亲挽袖子、打鸡蛋,放糖或盐揉成甜咸两种面团醒好,然后一家大小分工协作围在一起,有的将面团擀成面条薄厚的圆片折成几折,切成一指长短的条块对折,再用刀切出一根根细条;有的将切好的面叶套拧三两下,或捏成层层叠在一起的花瓣模样;有的负责烧火下锅炸制。 出锅前的那一刻,那油炸炸在油锅里上下翻滚,开出一朵朵金黄色的菊花或莲花,油香裹着面香四溢扑鼻。还不等凉透,孩子们就你抓一个他抓一个,吹吹放进口中还有点烫嘴,边吃边说谁捏的花样好看。母亲笑了:“还是你爸捏得优选!”懂事的弟弟,拣了一个优选的油炸炸递了过去让父亲尝。父亲慈祥地喊:“都慢些,多着呢,当心烫着,冷了好吃。” 的确,那油炸炸温热的时候还有些软顽,等凉透了才酥脆可口。一家人边做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一直持续至炸完一大铝盆。母亲还准备了那时孩子们爱吃、大人们佐酒的虾片,更有丸子、酥肉、条子肉、带鱼以及垫碗子用的红苕、土豆块一一下锅过油。偶尔还会发些“起面”炸点油饼、麻糖,使年味更加浓厚。 有年春节姑姑从陕北下来,捎来老家的黄馍馍、油糕和红枣。父亲自然是高兴,又在雍村住的小院张罗起做油炸炸。那天由我和姑姑坐在油锅旁炸制,她往油锅里放捏好的面花,由我掌握火候捞出。不知怎么搞的,那油锅突然爆响了一声,滚烫的油溅在我的左眉梢处,立时火辣辣地疼痛,忍不住地“啊’了一声。父亲闻声过来查看,找到家中常备的獾油为我涂上,问疼不疼,要紧不?说擦了獾油就没事了。吓得姑姑不敢吭气。我说不疼,只是吓了一跳,坚持将剩下的油炸炸炸完。不过那被热油烫伤的眉毛处留下了疤痕,过了好多年才长得看不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兄妹先后成家立业有了子女,父亲也离休居家,颐养天年。每到春节时他仍坚持炸些油炸炸,儿孙们也都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忙活。有了那次溅油事故,他总要强调注意安全,在油锅旁千万小心不要弄水。捏花花时他还是那么认真,一个一个捏得有模有样,并摆得整整齐齐。看着孙辈们争着抢着吃油炸炸,他会兴致勃勃地唱起《赶牲灵》,临走时他总是包好些油炸炸,特意吩咐我们一定带回去。 在父亲走后的第三年,我带着媳妇和孩子回了趟绥德老家。站在郝家坪的山峁上俯视生他养他的小山沟,还去老坟上了香。我心中在想,他是怎么走出这个离县城还有90里的穷乡僻壤的?而自他走后,家中再也没有过一起炸油炸炸的场景…… 高天厚土,枣红谷黄。郝家坪的山川沟壑几乎与我小时候看到的没有多少变化,只是交通和对外联系的方式便捷多了。对面坡地上传来挖洋芋汉子那悠扬高亢的歌声: 哇呜哇,咚咚嚓, 迎得个小媳妇背坐下。 我问小媳妇想吃什么? 瓜子花生油炸炸。 这也许是回答,其实在父亲那本《艰难的岁月》回忆录中早有了答案,只不过我当时并没看懂。我想父亲这次一定会再次听见他熟悉的乡音,天堂那边也一定会有油炸炸的。 (2019.12.31干三亚香醍25度) 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