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雪地与红苹果
字数: 229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 王立宪
出版日期: 2021-02-01
商品条码: 978752052585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怀念与向往......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写乡土的散文集。作者在回溯的意义上写乡土,无论是故乡的自然景观,还是旧物旧事,都显示了故乡的丰富性与独特性,都重现了故乡之美和故乡对于游子的意义。作者注重表现的角度,注重细节,注重文字的表现力。作者以故乡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表现一个赤子对村庄和大地的爱,有着深远的人生之思与人间之爱。作品语言优美流畅,思想深刻感人,主题意义深远,艺术性强,引人入胜,是一部集文学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优秀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作者简介
王立宪,1959年生,黑龙江省海伦市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出版诗集《忧郁的葵》《风清雪白》,散文集《擦拭》《河流的表情》《河流的心》,文学评论集《写作者的思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三届和第四届驻地作家。
目录
第一辑柳丝长
柳丝长/3
榆枝高/6
榆根深/9
杨眼多/11
松针美/13
向日葵/15
婆婆丁/17
苣荬菜/19
老牛锉/21
刺儿菜/23
西葫芦/25
倭瓜/27
葱与蒜/29
车轱辘菜/31
薤白之白/33
蓼吊子/35
苍耳/37
牛蒡/39
洋铁叶/41
扫帚菜/43
瓜园/45
六月去看麦田/47
第二辑一根绳子有多长
犁杖/51
锄头/56
镰刀/61
一根绳子有多长/64
时间的更漏子/66
斗与升/69
大笸箩/71
簸箕/73
草绳/75
麻袋/78
筛子/81
锨与锹在手中/83
小笤帚/86
用扁担挑水/88
用木锨扬场/91
乡村之鞭/93
乡村之缸/96
乡村之筐/99
酱秆/102
第三辑根性之名
有一个地方/107
我们这个村庄/110
根性之名/113
乡村绰号/115
乡村的厚度/118
乡村的环绕/120
乡村里的脚步/123
乡村细节/126
乡村之薄/129
乡村之喜/131
乡村之细/133
乡间的鸡蛋/135
苞米花/138
怀念补丁/140
第四辑遥想炉火
遥想炉火/145
播种者/149
背景之眼/152
扒炕抹墙时/155
场院/158
烧炕/160
借在乡村/163
祖母的木柜/166
长条桌子/169
摁嗓子/172
姥姥蓝/174
姥姥为我做的小衣服/176
老爷家/178
善良的花束/181
邻居二姑家/184
老汪/187
打铁的人/189
卖葱/191
老捎子/193
看电影/195
土电影的诱惑/197
我还记得/199
从小黑到老黑/201
望中犹记/204
第五辑蓝边碗
在冬天的故土上行走/209
回到故乡/211
故乡土/214
从故乡开始的文学创作/216
面板/220
雪地与红苹果/222
怀恋异乡/224
种园记/227
看豆/230
一片树林/234
高铁匠的鸡/236
小城里的小园子/238
郊外老屋/241
残缺的胆瓶/244
蓝边碗/247
一把镢头的前世今生/249
热爱草原/251
看草原/254
这一片草原/257
七月看荷/259
陪妻子去看她的村庄/261
过桥/264
收拾记忆/266
后记/268
摘要
柳丝长 读《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遥想两千年前戍卒离家时的场景,杨柳依依其实是人的不舍。这让我想到比《诗经》还远的杨柳(古代泛指柳树)和比《诗经》还远的离别,柳与人的况昧让人心动。 当然,并不是写柳树的古诗都和送别有关,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新柳》)等,借柳树写自然的美好。 不过,借柳写送别的诗太多了。“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王十朋《咏柳》),“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这些作品在柳丝的长度上做文章,将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古代文人有关柳与送别的表达有仪式感,它注重人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并且抓住了物象的特点。古人重情义,明知道别离是必然,还是折一枝柳送别,希望对方能留下来。古代交通不发达,一别之后相见不容易,这就使得折柳送别最能表达留而不能的牵念和惆怅,最能表达情感之苦。 杨树、榆树和柳树是我最早认识的三种树,而柳树以其姿态之美常让我驻足良久,它长长的柳丝常常拂过我的衣袖。 在东北,春之美,一定意义上是柳树之美,它先于其他树种萌芽,那些老柳树有足够的柳丝牵动人的情思。看那树干上的沟痕,就不难理解那柳丝的缠绵,只有从苦难中生出的情感,才这样柔软,才这样悠长。树木对季节都是敏感的,尤其是对春天的敏感,而柳树的敏感在于它以自己的婀娜之身显示存在,并以柳丝之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作为乡间的孩子,我那时还不知道柳树的“柳”与“留”谐音,可以说对它所包涵的文化意义一无所知。那时我故乡的柳树不少,池塘边,道路两旁,小河两岸,而以小河两岸的灌木为多。我曾经以我故乡的柳树为骄傲,但后来小河两岸的柳条地被开垦为田地,柳条丛消失了,池塘边和道路旁的柳树大多被伐掉了。早年我生活的县城有很多柳树,但后来这些柳树大多被别的树种代替,即便是留下来的,也被锯下了树头,据说这样不遮光,长出的树形一致而好看。对此我是不解的。大幅减少易成活的柳树数量,让那些不易成活的树代替它们,年年栽树年年不活,实在是怪事。锯下树头是对树木的伤害,是强行改变树木的自然之姿。我工作的大学倒是有不少老柳树,柳丝细长,引人遐思。柳树在校园相对较小的空间里被保护下来了,但在更大的范围却变得越来越少了,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柳树之“留”,首先要柳树留下来,否则我们谈起柳树的文化内涵也会伤心,我们也对不起古人,更对不起那些种柳树的人。 读有关柳树的古诗,就像读一棵其大无边的树,每一首都像柳丝上的新芽。这棵大树总让我想到如今的柳树,它们该以茂盛的存在与这棵艺术之树遥相呼应。柳树不择土壤,是成活率极高的树种,特别适合广泛栽种。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得知呼兰河两岸又开始插柳行动,此项行动是两年前开始的,目前行动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从前的呼兰河两岸处处是柳树,后来逐渐被开垦成农田,涝年头常常颗粒无收,生态环境又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其实是得不偿失之举。生活中总该有一些好的改变,来安慰我们失望的心。 最后我想以歌词的形式呼应那些有关柳树的古诗,希望它能有柳丝的韵味,我也诚邀谱曲者,这个人一定是知我心者。 岁月长,柳丝长,柳丝无限牵你我,柳丝缠绵牵夕阳。 岁月长,柳丝长,风扯柳丝风无尽,雨落柳丝珠泪光。 岁月长,柳丝长,也许天涯各一方,也许牵手道路旁。 岁月长,柳丝长,谁的眉毛如柳叶,谁的情丝如柳长……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