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坛论见 中国当代文学家访谈

文坛论见 中国当代文学家访谈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高杨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273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严歌苓的风趣幽默、李敬泽的睿智大度、梁晓声的严肃认真、程永新的敏捷清醒、张炜的执着顽强、叶兆言的坦诚深刻、陈彦的平民情结、温亚军的沉稳内敛......文学对谈,深度讨论文字的魅力、文学的未来,以及文学的社会担当。 《文坛论见:中国当代文学家访谈》是一部文艺访谈录。全书收录了资深专栏作家高杨近年来与中国当代文坛一些知名作家、编辑家、评论家关于文学的深度访谈,内容丰富,涉及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生、文学与人类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对当今文学创作、文学未来走向以及文学的社会担当,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广大文学爱好者乃至专业作家都富有启迪作用,有较高的文学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文学方面的访谈录。资深专栏作家、杂志编辑高杨,数年来与多位当代有名文学家进行文学访谈。受访者包括知名作家、编辑家、评论家等。从各个角度对文学创作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深度讨论;剖析文学从业者们的创作动机和方向;阐释文学与世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访谈内容充满知性、感性、率性与启发性。访谈双方论及写作的过程、文字的魅力、文学的未来,以及文学的社会担当。话题丰富且耐人寻味,精彩好读。
作者简介
高杨,西安人,职业作家,就职于媒体十年。曾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字多次入选各种年选。出版随笔集《理想花》《时光的光》、散文集《醉香女儿红》。曾获第四届“漂母杯”全球华人散文奖,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目录
严歌苓: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1
李敬泽:不必为文学的未来担心/27
梁晓声:一个人的声音剧场/47
程永新:收获三十年/75
张炜:文学表达是生命的基本需求/103
叶兆言:坐下来写作/123
陈彦:戏剧与人世间/153
潘耀明:皓月繁星当窗见/175
张大春:文学是上帝授予的权柄/191
温亚军:真实的虚构世界/207
摘要
     《金陵十三钗》首映后,我便一直给严歌苓打电话,但不是占线就是无人接听,每一次电话拨通,心跳得就像战前的鼓点。晚上十一点半,我再次拨打电话,终于通了。电话里传来她温柔的声音:“对不起,一直都很忙,他们组织了一个会,也是谈电影和文学。哎呀,特别特别忙,真是不好意思……” “还打算在国内待几天呢?”我忐忑地问,手里拿着订票卡,盘算着到底是不是明天一早就动身去北京。 “哦,明天一早的飞机,我就回德国了。” “哦……”我颓然地扔掉了订票卡。 “我们这期是创刊号,是给青年人办的一本文学刊物,想采访您呢,请您跟我们的文学青年聊聊天。”我尽全力地挽留她。 “那我一定要接受你的采访。”她笑了起来,笑声优雅,“文学人都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年轻人,热爱文学是需要勇气的。”没想到,她居然同意了。 于是,两个女人,在深夜拿着发烫的手机,远隔千里,开始聊起了文学和文学的未来。 不想被改编成影视剧 高杨:您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非常多,您也跟国内一线的大导演几乎都合作过了,但我听说,您似乎并不是很愿意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严歌苓:嗯,这种问题说出来,人家会说我很“作”,但其实我认为文学就像芭蕾舞一样,并不是人人都欣赏得来。电影、电视,倒是个大众型的文化表达方式,不需要人为捍卫。但对于文学,我常常非常焦虑它的前途。文学其实应该是更前一个时代的一种艺术体裁,与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写,去延长它的生命,至少不让它被逐渐冷落掉。 至于影视剧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一万个导演就会有一万个看法,我已经接受了影视导演对我作品的进一步解读,我也尊重他们的看法和视角。我也常常想写出一部他们改编不了的作品。(笑)但是,总还是有很多被他们拿来改成影视剧,所以,我也挺纳闷的,哪些作品具有什么属性,可以改成影视剧,或者哪些缺乏什么元素不能改。 但作为一个作家,写小说和当编剧是两种工作。一个写小说的,天天写剧本,那时间长了是很伤害自己的。但是,文学现在又很尴尬,你有时不得不借助影视去推广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看电影来追看你的小说。时代已经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是没有办法的。 高杨:您觉得张艺谋导演对您作品的二度创作,令您满意吗?您也与李安、陈凯歌合作过,您觉得他们之间的区别和共同处是什么? 严歌苓: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以前说过,跟名导合作特别像跳舞,因为我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作家,开始的时候,面对剧本接近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只有引领我的人是优秀的舞者,我才能跳起来。 每部电影从小说作品改编而成,都要获得新生的。单把小说直接搬上银幕,肯定是不行的。至于各个导演的风格,他们各有各的vision(视野)。所以,同一部小说,他们各自的解读都不同。当然,他们每次也都让我很意外,特别是这次和张艺谋的合作。电影杀青的同时,他就已经剪完了第一版,我看了后就觉得挺震撼的,心里很踏实,觉得一定是有戏了。以前也跟李翰祥、陈冲合作过,他们的创作也特别令我意外。总之是高手的影视导演,一定会将你的作品解读出另一层深意,这也是我的收获。 陈凯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与他交谈合作的时候,可以调动别人非常大的工作热情。他是一个非常懂戏的人,在电影方面他也算是我的一位导师。他对编剧的要求很高,当然他本身就是个非常优秀的编剧。所以,跟他合作很累,他总是要求你掏出更多、更新、更深层的东西来。但也是他,最能激发我的创作欲望。 我和张艺谋的合作从开始到最后都非常快乐,他非常随和,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的人。他有一个“快乐”的性格,精力无限,常常开玩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时候他讲的故事甚至会激发我去写一些东西。他是摄像出身,他要求剧本要有相当强的画面感。当然他也说我的剧本本身也有很强的画面感。所以,我跟他合作,很容易写出具有美感的场景和唯美的剧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