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北远征记 宣侠父小说诗歌选

西北远征记 宣侠父小说诗歌选

  • 字数: 17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宣侠父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245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空留一爪志鸿泥,二十八年梦已迷,此影是谁还是我,糊涂了也不需提。——宣侠父
内容简介
1925年春,宣侠父受委派,以国民党党务特派员的身份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西北远征记》正是宣侠父在西北国民军两年多工作、战斗生活和西北大革命的忠实记录,描述了西北大地上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浪潮,思考和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作品内容新颖,风格独特,文笔生动、秀丽、犀利、诙谐,既有波澜不兴、惊心动魄的密谋与暗杀,也有慷慨悲壮的牺牲与跋涉;既有枪林弹雨、惊心动魄的搏杀,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诗意的赞美与浪漫的抒怀,是一部长期被忽略和冷落,具有风俗价值、史学价值、文学价值的自传体文学专著。
作者简介
宣侠父(1899年-1938年),又名尧火,号剑魂,浙江诸暨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党在白区的坚强战士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公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母校停止公费留学待遇。1922年回国,和共产党人俞秀松、宣中华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曾为“左联”秘密盟员。 宣侠父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1929年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因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忌恨,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牺牲时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
目录
西北远征记
自序
塞外的初梦
二千里晓风残月
兰城风雨
俄拉草地的蹄迹
别矣皋兰山
时代的黄昏
诗词
赠樊宗岳
赠金一新
焦琴
和栩青韵
独步湖上
题九畹楼主人美人赠剑图
……
摘要
     塞外的初梦 过去的一切,和月移花影的一样,静悄悄无有痕迹,只有在追忆中迷离恍惚去寻求。追忆是人类一种深癖,有追忆于是乎有历史,于是乎是非大兴。我想人类如果都能健忘,把昨天、前月、去年、当时、昔者等等的旧账,扫数一笔勾销,这样纵不能风调雨顺,也可以天下太平些,但是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终于过分的重视,牢牢地抓住过去的账簿,丝毫不肯放松,甚至于旁人视为平常的事迹,而他自己却当作惊天动地的奇举。我记得有一天,在华阴城中,明月照在县署的西院,我和几位朋友,静听马福祥将军喘吁地背诵一生的历史,这时他因为宁夏的家眷,都被马仲英掳去,房屋也此付之一炬,悲愤成病,还未全愈;但是他这时为叙述自身的经历起见,却娓娓不倦将病魔充军到无何有之乡。所以我说:“追忆终于是人类的深癖。”就是最精彩的一段,是叙述他在庚子年銮驾西行,给西太后扶轿事实,细密的描写,使我们有读着却而司迭更司的小说的感想。凡西太后的鞋式鞋尖以及鞋底,都在夹写分写的言词中形容出来,尤其是说到太后温言慰问时,在月光中,我看到他几乎感激得要老泪纵横了。其实给一个老妪扶轿,总不能说是奇事,或者竟是一种羞耻;但是因为这坐轿的老妪,是要称为太后,所以扶轿就会变成一种恩典,而且是一种荣誉,不过我想从恩泽方面而言,扶轿的人,终究给我来叙述他的 “打轿小史”,我想一定是更会动听的。至于我所要叙述的事实,当然还没有扶轿小史的精彩,但是追忆终究是人类的深癖,所以我仍是写着这塞外浪迹的一页。 1925年的初夏,红日和去年一样,烘得北京城灰尘涨天。段歪鼻子还是在铁狮子胡同九重高拱着;不过所谓执政府,除是在翌年3月18日屠杀革命民众,发挥无上威力以外,“高拱”二字,真是恰当的形容词,政权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在沈阳,一个在张家口,段祺瑞左右为难的情形,不及他自己的鼻子,有左右偏歪的自由,所以铁狮子的实际,却是一个纸老虎。 黄河流域本是封建势力历史的重心,由蒲坂,平阳,安邑,亳州,镐京,洛阳,咸阳,长安,许昌,汴梁而数到北京,星罗棋布的,留着统治者的残垒。这好像是对于民主主义严肃的威胁;但是黄河虽然依旧无言的流着,革命的暖流,却已经由南海北进,而冲击渤海的东岸,跟着中山先生的北上,而更加激荡,封建势力的庄严宝塔,恰如在剧烈的地震中,不断动摇着。 这种局势,使冯玉祥逐渐了解革命的力量和胜利,于是他开始想做接受三民主义的试验。在当时的冯氏还是全球驰名、中国独步的基督将军,对于革命的态度,颜色灰黯,乃是当然的事实,虽然他对于三民主义,也有浅薄的了解,但是在这时,如果有人,竞希望冯氏为主义来奋斗,这只可说是一种童呆之见。他只是在基督教义的菜羹上,想撒上一点三民主义的“味之素”罢了。 冯氏愿意接近国民党的动机,钦迟中山先生的人格,是其有力的燃料。此外如“只坐汽车,不坐洋车”的吴稚晖,“在火车中自缀衣钮”的徐季龙,都是他所心折的人物。他因为疾恶北京官僚的堕落,同时他所钦佩的人都是国民党员,于是他对于国民党发生良好的印象。在3月间,他对吴、徐等表示愿意国民党派人到他的军队内去宣传三民主义,于是我和几位朋友,受命西行。但是当时冯为顾虑他的盟兄雨亭大帅的监视,迟迟不敢叫我们启行,所以我们只好暂做北京的寓公。扭扭捏捏的政治态度,是冯氏的特性,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我们这样把韶光消磨在旅舍中,前后凡两个月。 霹雳一声,五卅渗案爆发,中国民众,从血花里昂起头来,走上革命的道路,全国的视线,都凝注在春申江上。在这样喧阗扰攘的政潮中,忽然接到冯氏来电,欢迎我们西去,于是我和另一位同志陶君,即日起程,开始这塞外浪迹的生涯。 夕阳染红了西直门车站,暮霭冷清地停滞在近郭的村落。七点多钟,我们的车箱,渐渐向西移动,接着一声狂喊,向暮色苍茫中飞奔前进。宇宙的一切,缓缓地收藏到黑暗里去。我在车窗中,才完了晚眺的功课,思绪和潮一样的纷纷杂起,我觉得这使命的重大,我们如果失败,不啻给后来的同志一个闭门羹,最少也使他们增加不少的困难。跟着这个情绪,又起了许多幻想,有时预想将来工作的顺利,并设想官兵热烈地信仰主义的种种情形,不觉喜上心头,独自微笑;有时设想官兵对于主义反感的情形,或者甚至于隔窗笑骂,以及耶教牧师因嫉妒而用阴险手段对付我们,又不觉皱眉不乐。这样由乐观而悲观,又由悲观而人于乐观的幻境,递回环绕,驱之不去,脑力渐觉疲乏,车轮单调的震动,使此种情绪逐渐入于模糊,而终止于睡乡。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