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诉讼观念与和谐乡村建设 以广西民间传统观念为视角

诉讼观念与和谐乡村建设 以广西民间传统观念为视角

  • 字数: 23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袁翔珠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690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广西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平和的传统诉讼观念,表现为息讼、简讼等基本样态,对于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广西民间也建立起了非常发达的民间调解制度,例如家族内部调解制度、壮族的寨老调解制度、瑶族的头人调解制度、侗族的款首调解制度、苗族的埋岩调解制度等等,促进了乡村秩序的稳定。同时,广西民间还孕育出强烈的正义观,如他们对于“理”有着坚定的信仰,对办案不公正的头人进行惩处,笃信社会公正等,实现了乡村秩序的公正。这些传统诉讼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历史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等造成的,其历史成因在于黑暗的官方诉讼,包括残酷的土官司法和腐败的流官司法,其文化成因在于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淳朴善良的天性等。广西民间传统诉讼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既存在着契合点,有利于促进和谐乡村建设。例如他们注重和谐的观念,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注重调解,有利于提高基层司法的效率;注重公平正义,有利于推进乡村社会的公正。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广西民间传统诉讼观念,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山歌传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以情说法: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促进和谐基层司法建设;灵活用法: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司法文化;弘法在人:加强基层司法人才队伍建设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广西民间传统诉讼观念的基本样态
第一节简讼
第二节畏讼
第三节拒讼
第四节息讼
第二章广西发达的民间调解制度
第一节家族内部调解制度
第二节壮族的寨老调解制度
第三节瑶族的头人调解制度
第四节侗族的款首调解制度
第五节苗族的纠纷调解制度
第六节其他少数民族的纠纷调解制度
第三章广西民间强烈的诉讼正义观
第一节广西民间关于“理”的坚定信仰
第二节广西民间对头人办案不公正的惩处
第四章广西民间传统诉讼观念的成因
第一节残酷的土官司法
第二节腐败的古代流官司法
第三节语言文字障碍
第四节淳朴善良的天性
第五章广西民间传统诉讼观念在和谐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第一节注重和谐,有利于实现乡村社会的稳定
第二节注重调解,有利于提高基层司法的效率
第三节注重公平正义,有利于推进基层司法公正
第六章因势利导,推进和谐乡村法治建设
第一节山歌传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民众法治意识
第二节以情说法: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第三节灵活用法: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司法文化
第四节弘法在人: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结语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