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保大叔的故事

保大叔的故事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张琨,陈国栋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29625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保忠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他决心以“没为解放和保卫祖国流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流汗”为理想和抱负,主动选择到刚刚成立的地质部工作。曾荣获“优秀工会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优选政治工作者”称号。他到过全国地矿系统495个地质队中的428个,解决了大量涉及野外地质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因此在地质系统,无论老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保大叔。也正是在保大叔这位普通地质人的人生,见证、折射了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起步、发展。
作者简介
张琨,供职于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一届自然资源作家班学员。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大地文学》等刊物发表各类作品多篇。
目录
序岁月峥嵘最忆时2
引言10
第一章地质部的年轻人13
一立志13
李四光的亲笔签名13
最可爱的人15
二投身地质17
请调申请书17
走进地质部18
告别母亲20
留部工作20
三地质部的前身今世21
地质部建部初期的家底21
成立建房办公室25
陈圆圆的后花园27
地质宿舍没离开“马”,地质部机关离不开“羊”28
难忘的一次出差和市内的一次送急件31
四李保忠所知道的李四光34
李四光名字的由来35
李四光的归国经历36
吃素的李四光39
爱拉小提琴的李四光40
五李保忠眼中的何长工40
早年北漂41
爱好多样的何长工43
第二章童年时光44
一十年私塾44
二日寇蹄铁下的北平46
三难忘的1948年5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北平城60
第三章与妻子的三次约定64
一婚前约定64
牛郎与织女70
二相约71
三密约75
第四章东海探宝76
一尽快摸清成矿规律76
能救命的水,就是最甘甜的水79
二1.5吨的单体水晶的发现81
三放弃组织上照顾的婚假83
四地质部的慰问86
五60年后再聚东海88
第五章凤阳地质队的往事94
一地质队员之死97
吴多桂离世97
涂训章离世99
雪山上的篝火100
二和狼的斗争103
三迟来的电报104
妻子发来电报:孩子病危速回104
第六章河北省物探大队的往事108
一为职工谋福利109
二苦练基本功,为职工争取应享受的福利111
三人性化的措施深受职工拥护118
第七章做职工的贴心人132
一艰苦的物探工作134
二地质找矿工作有一双“眼睛”136
三702号支农仪器143
四劝人戒烟的故事146
五唐山遇地震150
第八章改革开放后的地质工会工作159
一哭出来的工会经费161
二解决地质队员子女上学难166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批示170
三特批一台电视机174
四不爱家宴爱食堂179
五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183
六世界上优选听的歌——《勘探队之歌》184
七坚持原则187
八“三光荣”精神的见证者188
第九章三次巡回演出196
一1986年大西北地区慰问演出196
青海省省长、省直机关和在西宁的地质职工都来看看!211
七个演员缺氧“倒下”,演还是不演?212
两个珍贵的白兰瓜219
银川市政府要求:再演一场!224
深刻的洗礼227
二1990年东北地区慰问演出229
乘坐铁爬犁237
一次不大不小的“车祸”238
扎兰屯与扎烂臀238
“无胆英雄”241
三1992年华东地区慰问演出243
中南海里的演出243
在山东省受到的特殊“待遇”244
徐州市:春节首先拜访地质队247
扬州市:为地质队立碑249
浙江省省长:应该是我们慰问你们!253
四“三光荣”精神永远闪光256
第十章旅居加拿大263
一坚持做到“五不忘”263
二创建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265
三维护祖国尊严268
四坚守政治规矩270
五终于盼来大儿子叫声“爸爸”273
六被加拿大联邦政府授予优选人物称号275
七身在异域,心系祖国277
八捐献藏石的心愿279
第十一章美好的未来282
一钻石婚的感言282
二展望地质事业的发展284
李保忠大事记285
摘要
     一立志 李四光的亲笔签名 1952年10月2日,北京的空气里已经有一丝薄薄的凉意,风一阵阵地席卷着街道上的落叶,行人中有的已经穿上厚实的中山装。天安门前举行国庆庆典的铁流硝烟味似乎还未散去,人们还沉浸在国庆节日的喜悦之中。有三年历史的新中国首都北京,处处弥漫着水泥及泥土味,天安门城楼前望出去,工厂烟囱、塔吊林立,呈现出首都建设的一派新气象。 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中山堂正在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出席这次大会有宋庆龄、郭沫若、彭真、刘宁一等社会各界有名人士和国际人士三百余人。李保忠和他的同事作为会议工作服务人员已忙活了好多天。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天的忙碌,会议圆满结束后,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联欢会,代表们纷纷合影、相互签名留念。此时,李保忠见到一位神采奕奕、风度儒雅的长者。李保忠知道他是与会代表,心想一定是位名人,就有了要签名的想法。在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本递给他时,那长者打量着李保忠,和蔼地询问了他的职业、年龄,同时将签上名字的笔记本递还给李保忠,勉励他好好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说完长者微笑着大步流星走开。长者的和声细语仿佛还在耳边萦绕,李保忠定睛一看,笔记本上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字——李四光。 李保忠心头为之一震,他知道李四光是世界有名的地质学家,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他冲破西方和台湾国民党的层层阻挡,不远万里回到祖国。他回来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刚刚又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地质部部长。有了他的回归,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让李保忠没想到的是,他不仅亲眼见到这位爱国的地质学家,自己的小本子上还留下了他的签名。越想心情越激动,李保忠走出联欢会热闹的会场,找到一个僻静之地,静静品味着李四光和他交谈的点滴,盯着“李四光”三个字出神。 “嘿!嘿!快过来,有事。”同事的呼喊才使他回过神来。从那天起,李保忠一直在回想李四光对他说的话。晚上回到宿舍,他躺在床上不停地翻开笔记本看李四光的签名。他已深深被李四光折服。李保忠不停地在想:“国家需要建设,建设需要各类矿产资源,地质工作就是寻找矿产资源的。我要像李四光那样,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18岁的李保忠把李四光签名的小本捂在胸口,暗下决心:“要投身地质工作,要把一生献给祖国地质事业。” 最可爱的人 要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想法,李保忠不是这时才有的。早在1951年国庆期间,李保忠在华北军区招待处当招待员时,接待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在和崔建国、郑起、杨连弟等英雄模范近一个月的朝夕相处,每天为他们热情服务的日子里,李保忠多次聆听这些英雄模范在朝鲜战场上为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事迹报告。这激发了他心灵深处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的热爱,发自内心地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为“最可爱的人”每当李保忠跟随“英模”报告团,去学校、到社会上做英雄事迹报告时,他每听一次,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