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跟着档案看上海

跟着档案看上海

  • 字数: 31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08959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上海重要的地标建筑如东方明珠、人民广场、南浦大桥、工部局大楼、大世界、上生新所等以及滨江的法邮大楼、杨浦滨江、船厂1862等区域。样本范围覆盖上海中心城区大部分区域,也充分考虑了不同时代样本的代表性。首度披露大量珍稀档案,包括一部分历史照片、图纸、文书档案等,反映不同时代的城市变迁。对于了解上海城市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既是一部档案文化的很好读物,也是一本别致的探访上海的深度旅游指南,即使对于研究者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录
中共一大会址——崭新历史从这里启航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杨浦滨江的华丽转身
外白渡桥——见证上海的变迁的百年老桥
法邮大楼——见证浦江沧桑,承载档案梦想
从“跑马厅”到“人民的广场”
百戏纷呈“大世界”
雾海明灯——中共代表图案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工部局大楼的前世今生
百年沉浮话永安
“船厂1862”——黄浦江畔的工业遗产
上生·新所与哥伦比亚圈
“万体馆”里的上海记忆
南浦大桥——上海市区第一座黄浦江大桥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后记
摘要
     1921年7月23日夜,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一幢石库门楼房的客厅里,十几个人正围坐在一张长条形餐桌的四周,桌上放着茶具和一对紫铜烟缸,还有一只装饰着荷叶边的粉红色玻璃花瓶。客厅不算宽敞,约18平方米,十几个人坐下来,就显得满满当当了。屋里的这些人多是一副读书人的模样,其中还有两个外国人。此时,他们正热烈而低声讨论着什么。在客厅的屋顶,悬挂着一盏电灯,微弱的灯光映照在玻璃门窗上。 那时的法租界,许多地方还颇为冷清。在这幢楼房的对面,就是荒凉的农田。夜晚,沉沉的黑暗笼罩着这片大地,一切似乎都显得一如往常。然而,就在这间并不起眼的客厅里,正发生着一件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客厅里的这十几个人正是参加大会的各地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从此,一段改变古老中国命运乃至世界格局的历史就此启航。 回溯到一年多前,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迫害,离开北京来到上海。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已波及中国,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选知识分子,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新方案。1920年5月,陈独秀、李达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在北京的《新青年》杂志也将编辑部搬迁到上海继续出版。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上海工人群众,编辑出版物宣传马克思主义,迈出了在思想上、组织上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步伐。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也将目光投向中国,俄共(布)远东局派出维经斯基等人来华,并在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帮助筹备建党。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还起草了10条党的纲领。1920年8月,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并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由陈独秀任书记。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 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产党组织指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于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成立,俞秀松任书记。1920年9月,上海共产党组织创办了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设英、法、德、俄、日语各班,成为各地来沪进步青年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和外语的重要基地,其中的优秀分子,如、任弼时、任作民、罗亦农、萧劲光、王一飞、曹靖华等还被选送到苏俄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1920年11月7日,为了更直接更全面地向进步知识青年进行社会主义和党建理论教育,上海共产党组织还创办了半公开的大型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全国各地及海外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不断成熟。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先后抵沪,在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商议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通知各地党组织,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出席会议。参加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名: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7月23日,中共一大开幕。会场设在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 共产党组织在上海的活动引起了租界当局注意,在上海市档案馆所藏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日报》里就有不少内容与此有关。 P12-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